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苹果社媒营销:假装高冷的心机boy

2021-10-27 13: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苹果社媒营销:假装高冷的心机boy 原创 周雪玲 远川出海研究 收录于话题#美国· 28 个内容 #电商· 10 个内容

2011年8月,苹果取代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它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有现在的巨无霸体量,曾经的超越时代的产品,还有一贯个性鲜明的营销。

像当年的经典广告1984,暗示苹果将推出颠覆性的产品打破僵化古板的IBM;还有1997年推出的think different,那句向疯子们致敬感染过很多人,也为苹果牢牢的立下了与众不同、敢于领异标新的人设。

那么,在这个社交媒体当道的时代,作为处处独树一帜的苹果,又是怎么运营它的线上内容,靠社交媒体营销自己的呢?

01

YCCHUHAI

出海快谈,只谈出海。大家好我是周雪玲,陪你一起,在出海的路上摸着巨头过河。

前段时间在纠结这个iphone十三香到底香不香嘛,众说纷纭,反正我当时挺想知道外国网友是个什么态度,就去找了苹果在外网社交媒体的账号,想看看官方账号底下是怎么评论的。结果却找了个寂寞,你看这是1300万粉的Facebook,这是700万粉的Twitter,这是1500万粉的LinkedIn,它们的发帖数量都是零!

▲苹果的FB、Twitter、领英账号均无发帖

为什么呢?难道是苹果觉得自己的知名度高到不需要在社交平台刷存在感了吗?可你的同行都在勤奋营业诶,索尼发了3万条推文,谷歌更是发了12万条,你们家新媒体运营也,太好当了吧。

这个情况肯定不是因为苹果划水,首先,这种做法就契合了企业一以贯之的极简主义,less is more,少即是多,零就是无穷大。

说正经的,其实苹果并不是不发内容,但为了让用户有极简的体验,苹果把这些内容分别放在了功能各异的子账户,比如Apple Support、Apple Music、Apple Books等等等等。你在社媒平台上搜索 Apple,都会发现这些以它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命名的子帐户。

这些账户每个都服务于不同的目的,比如你的苹果产品需要帮助,那你可以圈Apple Support,你想知道iTunes能不能听到周杰伦的新专辑, 可以去圈Apple Music。

这么设计的好处是,第一,维护了用户体验,如果Apple Books发布了什么信息,只有一小部分人会收到提醒,不会打扰到没关注Apple Books的苹果用户,这是在把社交媒体当做服务工具,而不仅仅是一天天发小广告的平台。

第二,这种做法秉承了苹果一直以来对用户的超强控制,因为像苹果这种个性鲜明的品牌,爱的爱死恨的恨死,粉丝熬夜买iphone的同时不知道有多少黑粉在排队等着给它打差评。所以苹果的主账号干脆不发帖子,去中心化,把好的坏的信息都控制在子账号,避免过多用户浏览到负面信息。

不过有意思的是,苹果自己不给机会,用户就等着每次苹果换封面的时候,抓住系统自动发出的帖子赶紧吐槽,黑粉的战斗力果然无处不在。

▲苹果账号的系统发帖下充斥大量投诉

02

YCCHUHAI

但是,苹果的大号虽然保持高冷,小号却在暗地里使劲儿迎合粉丝,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偏好发布不同内容。比如哪怕是同样的主题,发在Twitter上的文字都是短句,还圈人、加emoji、加tag,而Facebook上则用了长句子,也没什么花里胡哨的网络元素。

▲左推特,短句加网络元素;右脸书,长句且严肃

这是因为两个平台的用户结构不同。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Twitter的用户数量从18岁到65岁以上呈现明显的递减,所以用语要符合年轻人的习惯;而Facebook用户 覆盖面广、年龄跨度大,而且好友列表是基于通讯录的真实世界熟人,你转赞评了什么内容,老爸老妈老师老板老相好都能看到,所以还是正儿八经的内容更有利于传播。

▲推特用户结构比FB年轻

再比如说,Twitter的发帖 限制在280个字母以内,而Facebook则没有什么限制,所以Apple TV在twitter用三句话就麻溜的写完了电影的卖点、主线情节和引流文案,而在Facebook上则有点像抒情小作文。

看到了吧,这就是学霸说自己没复习,背地里却偷偷熬了个通宵。

当然,要论区别对待,Facebook和Twitter这点差别可比不上它们和YouTube、instagram的差别。

根据前面皮尤那份调查,YouTube和Ins的用户中,年轻人占比、城市人口占比和高收入用户占比都高于Facebook,可以说是果粉大本营了。

尤其是18至24岁的美国人口中有94%都用YouTube,71%用Instagram,考虑到Instagram美国的用户数只有facebook的一半,这个比例已经很可怕了。

而且YouTube和Instagram都是生产视频、图片这种视觉系内容的平台,正适合以设计美感著称的苹果,所以这俩,才是苹果真正的营销主战场 。苹果在Ins上发了将近900个帖子,YouTube上甚至给每一个产品系列都设 置了专辑,远没有前面看到的那么高冷。

不过这两个平台虽然都是重要阵地,但里面放的内容却完全不同,而这,也是根据两者的特点决定的。

Ins和YouTube最基本的区别,是前者可以发图片和短视频,而后者只有发中长篇视频才能过审,这就导致了YouTube的内容门槛比Ins高得多,通常只有品牌方或者专业博主有能力制作内容,这反过来塑造了用户对YouTube内容的预期,可以是官方的,可以有距离感,但是品质要足够高。

所以苹果在YouTube上发的都是官方内容,比如高大上的发布会演讲,制作精良的创意广告等等。

除此之外,苹果还会邀请明星和自己强强联手。比如2019 年,当时美国最红的女歌手之一Selena Gomez,用iPhone 11 Pro拍了她的新歌mv,并把这点专门写到了介绍里。这条mv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超过3.7亿的浏览量,狠狠的宣传了一波iPhone的拍摄质量。

而Instagram则完全相反,是一个搞平等互动的绝佳平台。在这个人均p图大师的时代,Instagram上的用户既是内容消2费者,也是内容生产者,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没有距离,所以互动性很强,受欢迎的也是个人用户内容,让人感觉我上我也行。

YouTube上那些又是巨星又是巨头的内容放过来,用户只会觉得:

因此,苹果几乎没有在Ins上发过官方内容,而是发起了一个#ShotOniPhone,用iphone拍照的活动,鼓励用户发布自己用iPhone拍的手机大片。到现在,这个tag下已经自发的产生了2200多万条帖子,甚至很多专业摄影博主也会把作品放进这个标签里。

而苹果的ins主页,则全部都是转发的这个标签下的内容,不仅不动声色的营销了iPhone的拍照功能,也给博主们带来了流量,博主冲着被官方翻牌的机会更加努力拍作品,好一个双轮驱动高速发展。

▲被苹果转发的作品

03

YCCHUHAI

看到这里你也发现了,苹果的社媒营销方法并不能简单的用什么极简或者高冷来概括,针对每个平台的内容规则和用户特征,苹果都有一套差异化甚至完全不同的打法去与之适配。

现在,社交媒体运营已经引起了新消费品牌的足够重视,但却未必能有效落到实操上。许多品牌好不容易制作了内容,当然是想效用最大化,多平台投放。

但前面我们也了解了,每个平台有自己的风格,一个资深用户可以敏锐的识别不属于这个平台的内容,把facebook的文案照搬到twitter,突如其来的老干部风就会让人察觉到,博主在被迫营业。

此外,不同的平台所能实现的目标也不一样。如果想深入的介绍产品,让用户看完就对你印象深刻,那只有YouTube能承载这么大的信息量,而如果只是想发发促销信息、和消费者交流互动,那当然是主打图片、短视频的Instagram更适合。

像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还有我们还没提到的许多平台,它们每一个都拥有十亿级别的用户,每一个都是世界级的巨无霸平台,每一个都有可能为你触达成千上万的潜在消费者,前提是运用合适的方法,这就是我们要摸着巨头过河的原因。

好了,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扫码添加小助手,和我们进一步交流,我是周雪玲,我们下期再见~

▲▲▲▲▲

作者 / 周雪玲 编辑 / 奥特快

这是远川出海研究的第145篇原创内容

谢谢阅读

参考文献:

[1] Social Media Use in 2018, Pew Research Center

[2] Instagram Vs YouTube? Who is the winner for the Social Media Battle in 2021?, The Next Tech

[3] Social Media Case Study: How Do Apple Use Social Media?, Giraffe Social Media

[4] What is Apple’s Social Media Strategy? Here’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Kubbco

[5] Apple's Totally Bizarre Social Media Strategy That Makes Perfect Sense, Medium

原标题:《苹果社媒营销:假装高冷的心机boy》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