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与日本:纵贯千年的脉络与轨迹

2021-10-27 22: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作者:外宣

日本国是位于东亚的岛屿国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中国与日本是重要近邻,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尤为密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日两国联系将更趋紧密。

(一)中日两国交往历史

早在弥生时代,中国的铜镜、陶器、串珠和金属工具等就已由毗邻中国的朝鲜半岛传至日本,汉文化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日本。

真正开启两国交往帷幕的,还要追溯至公元6世纪的飞鸟时代(592-710年)。公元600年,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向中国派遣了第一个使节团,即遣隋使,开启了两国交流常态化的过程,也有学者倾向于将607年以政治家小野妹子(汉名为“苏因高”)为首的使团视为日本使团首次入隋,主要目的是寻求佛法和学习先进的文化。

618年,唐朝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对日本产生的影响也在持续。645年,日本还展开了一场主要模仿和学习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的运动——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律令体系的初步确立。

宋代,两国贸易量有所增加,1080年,宁波是唯一可向日本和朝鲜颁发贸易许可证的城市。忽必烈定鼎燕京后,望日本能成为元朝的附庸国,但未取得任何结果。但在这之后的中日经贸交往仍较密切。

明代,两国建立朝贡关系并恢复贸易的协议在1403年达成。此后40多年时间里,幕府一共向明朝派遣了17个朝贡使节团。中日之间的又一次冲突发生在1592年。18世纪大部分时期,由于日本对白银和黄铜出口的限制及进口替代品的出现,中日贸易逐渐减少。

自清以来,两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实行了锁国政策,除了维持双方均有需求的长崎贸易之外,再无任何政府和民间的交通渠道。1862年,在中日官方联系间断了两个世纪后,两国官员再次会面并在双方国家建立了常驻公使馆。1871年,正式确立了两国的对等关系,中日关系进入新阶段。

(二)新的时代,新的交流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对日本朝野震动颇大,日本各方强烈要求重建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在日本对华友好政党及社团等的大力推动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于同年来华访问,两国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978年又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至此,两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敌对局面得以结束,但所造成的苦难无法一朝消除,直到今天还持续影响着两国对待彼此的态度。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之间的联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频繁,各领域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日益深化,如今作为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途经国家的日本,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更趋紧密,互惠合作也在更加深入。

回顾往昔,无论是日本向中国学习,抑或中国从日本借鉴,两国关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改变却又拥有广泛共通之处,还会成为两国在未来继续交流合作的基础,泽被千秋,相信这也是两国人民共同的和平心愿与不懈追求。

(三)合作项目:赴日本“中国秦代兵马俑展”

20世纪80年代,不断进步的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发频繁。随着秦兵马俑坑考古工作的展开,以秦兵马俑为主题的文物展开始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

“中国秦代兵马俑展”展览图册

1983年10月至1984年5月,此展览来到日本东京等地巡展,热情高涨的人们踊跃购票,观众人数高达200万,展览备受日本观众青睐。跪射俑、陶马、青铜器物等一件件保存良好的文物跨越千年,鲜活生动,充分展示了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向中原发展,进而统一中国的历史脉络。

(四)赴日本“中国国宝展”“世界四大文明系列展—中国文明展”

横滨美术馆“世界四大文明系列展——中国文明展”展览海报

前来观展的日本民众络绎不绝

21世纪初,中日关系一度处于低潮。在外交部、文化部和驻日本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文物局推出一系列赴日文物展览,通过开展传统的、具有历史特色的文化交流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

2000年,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合作举办“中国国宝展”,与此同时“世界四大文明系列展——中国文明展”也在日本横滨开幕。2005年,中方与东京国立博物馆再次合作举办“中国国宝展Ⅱ”,唤起日本民众和社会各界对两国历史的全面回顾与反思,为中日关系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五)赴日本“大三国志展”

中日两国专家、学者历经三年多的时间,遍访了中国境内70余处与三国主题有关的文物古迹、遗址和博物馆,筹备了此次展览。

关西国际文化中心“大三国志展” 展览海报

关羽铜坐像,明代,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藏

展览由三国时代出土文物和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传世文物两个部分组成,此外还汇集了日本国内博物馆有关三国主题的展品近60件,并通过现代化的视听手段,融合动漫、塑像、影像等各种形式,营造了一个新颖而富有创意的三国世界。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大三国志展”在日本东京、北海道、神户、福冈等地巡展近一年,受到日本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观众超过100万人,创下了近年来日本举办中国文物展览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

(六)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追索返还

2019年3月初,疑似我国流失文物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现身东京文物拍卖市场,国家文物局立即启动流失文物追索预案。掌握了文物为近年遭盗掘、走私出境的重要依据后,国家文物局紧急照会日本驻华使馆,向其通报流失文物信息,提请日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协助中方解决文物返还问题。在中国驻日本使馆全力支持下,8月23日文物星夜抵京,8月24日凌晨安全入库。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是我国近年来在国际文物市场成功制止非法交易、实施跨国追索的价值最高的一批回归文物。

责编:李瑞

审核:徐秀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