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井柏然:没想做偶像,我在做每个年纪该做的事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实习生 朱启凡
2016-08-11 16:55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微微一笑很倾城》剧照

暑期档对于井柏然来说好像是一种“主场作战”。去年的《捉妖记》让他一跃成为“24亿男主”,今年同一个档期里,井柏然以《盗墓笔记》和《微微一笑很倾城》两部电影“霸屏”。

《盗墓笔记》8月5日上映以来,票房已经突破5亿元。井柏然饰演的张起灵担当了最大比例的动作戏份,造型粗粝、肤色黝黑,不苟言笑。

《微微一笑很倾城》则是井宝自认为从影以来所演过的难得非常接近自己青春的电影。

《盗墓笔记》剧照

无论《盗墓笔记》还是《微微一笑很倾城》,都是热门小说改编的IP电影,演出的角色需要符合读者的想象,对演员来说,在表演空间上发挥并不算自由挥洒。尤其是前者,井柏然最初对于张起灵这个角色并没有信心,直到拍完了电影,对角色也并不是完全真正的吃透了解。何况打戏也是之前并不擅长的部分,虽然拍《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也练过几把,但对着绿幕表演又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为了这个角色,井柏然在开戏前专门请了营养师和健身教练,每天穿着将近二十斤的装备,除了练出一身结实肌肉,也是为了跟上体能消耗巨大的拍摄进程。虽然片中的张起灵与原著小说中“肤‘白’发黑,出尘绝世”的形象有所落差,不过电影上映后还是收获了不少正面评价。这也让井柏然在事后想来觉得是自己收获的一份成长,“敢接就有空间。”

《微微一笑很倾城》对井柏然来说又是另一重感慨,因为搭感情戏的女主角Angelababy是他七年前第一次演电影时演对手戏的搭档,当时Baby也是第一次演电影的新人,两个银幕小白诚惶诚恐地在《全城热恋》里演一对年轻的恋人,男孩等了女孩99天,最后一天悄然消失。如今两个人都成了他人眼中男神女神级的人物,但在井柏然看来,彼此都还是最初的样子。

从“加油好男儿”冠军到BOBO组合的歌手身份,到如今的电影红人,井柏然虽然还常被称为“小鲜肉”,也的确跟张起灵一样有着一颗“老灵魂”。面对采访,能够感觉他极力体现出一个艺人的专业素养,关于角色和拍摄过程,他会尽量多说,但关于自己的问题,都简单的一句话带过。

从参加比赛起就算是“偶然”的井柏然,说自己在圈中的起伏都有着太多的偶然因素,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媒体用“井喷”形容他,他也只是淡淡说一句,“偶然的运气更多”,比如刚好顶替其他艺人补拍了票房大热的商业电影,又比如中国电影刚好到了一个对青年男演员急缺的时候。

《微微一笑很倾城》剧照

【对话】

演《微微一笑很倾城》是对自己的“致青春”

澎湃新闻:现在档期里有同时上映《盗墓笔记》和《微微一笑很倾城》,你之前也演过一些文艺片,你自己是更喜欢这种很飞的天马行空的,还是很接近自己的一些角色?

井柏然:我觉得都要有,因为作为一个年轻人来讲,你要呈现不同性质的自己,不同的可能性,不同的价值。

其实只要故事好,演起来都会很过瘾。我经历过《捉妖记》这样一个大的商业片,我知道在一个商业片里其实我尝到了很多甜头,我觉得自己很享受,但之后的《失孤》,或者后面和娄烨导演合作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又都是文艺片,你也会觉得很享受。你没有办法去比较,因为风格不一样。

澎湃新闻:其实你之前演的电影,有文艺的,有动作的,反而像《微微一笑很倾城》这样不太费劲又比较看脸的都市爱情片你倒演的不多,是比较挑戏吗?

井柏然:我对这部片子的认知不是一个纯的爱情片,我为什么接这部戏?是因为它的视角很特别,是一个通过游戏回顾青春的爱情片。它真的非常接近我本人的青春。

澎湃新闻:你的游戏青春是什么样的?

井柏然:我算绝对的宅男。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玩网游,更多是受我哥哥的影响,因为我的堂哥是绝对的游戏王,从小型游戏机到手掌机到网游都很精通,我受他影响很大。小的时候,每个月的盒饭钱,我都花到游戏上了。省吃俭用,非常投入。

澎湃新闻:电影里的角色打游戏是大神,又是学霸,你自己小时候打游戏影响学习吗?

井柏然:我不是学霸,但我也不是吊车尾。不过我小时候也已经意识到,未来你做的事情也跟你之前学习的东西无关。

澎湃新闻:打网游最high会到什么样的状况?

井柏然:那个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可以包夜。那会我喜欢去网吧,因为网吧特别有气氛,就是很多人一起做一件事情。会很有成就感的。那会整个游戏的环境很单纯,比如说你和一大帮兄弟去打,一个boss出了一个装备,你会真的很开心,因为那个是别人没有的。但是现在的游戏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有。所以那会的成就感是和现在不一样的。

澎湃新闻:游戏听起来是你怀念青春很重要的环节?

井柏然:特别怀念!那会真的是在网吧,都不认识的人,可能突然就“啊”,就知道他可能打到一个什么装备或者过了一个什么副本之类的。是那种特别纯粹的开心。

澎湃新闻:这么沉迷网络的少年,有没有网恋的经历?

井柏然:我从来没有过,因为我很早的时候就早恋,所以我没有机会网恋。但我相信这种感情,我身边太多这种所谓的网恋,无论是游戏上还是网络上。

《全城热恋》时期的井宝和Baby

“井喷”是幸运的巧合,耐得住寂寞成就了自己

澎湃新闻:从你第一次和Baby合作《全城热恋》一晃七年过去了,你觉得你们两人各自有什么改变吗?

井柏然:我不知道我有没有什么改变,但Baby对我来说没有改变,我从认识她开始她就是这个样子。其实我自己的朋友很少,但是别人问到的时候,我觉得Baby绝对是一个会让我觉得骄傲的朋友。不是因为她有多红,她光环有多大,而是因为从我认识她开始她一直没有变过,她一直就是这个样子。

澎湃新闻:她说觉得你从一个弟弟变成一个哥哥的样子。

井柏然:是吗?因为她现在想当妹妹了吧。我好毒啊哈哈哈。

《微微一笑很倾城》时期的两人

澎湃新闻:那个时候你好像说过自己是个不自信的人,现在应该变自信了吧?

井柏然:有自信,但也会怀疑自己。成长肯定会有,我自己非要说就是从不懂到享受吧。那会儿是真的怕镜头,怕表现,尤其,好多人会盯着你,会觉得不好意思。之前也不会怎么和别人交流,现在脸皮也厚了,会主动和别人聊一聊怎么把这个演得更好。那个时候拍完一条马上躲起来。就比较青涩,害羞。

澎湃新闻:从选秀开始,其实有几年的时间,我觉得你挺耐得住寂寞,没有去拍偶像剧之类的,现在想来算不算是蛰伏几年的低调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井柏然:中间那几年,可能对别人来说还好,因为他们也没有看到中间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也是和别人是没有关系的。现在旁人可能只看见一个结果,但这个过程对我有没有一个关键性的作用?我觉得是有的。因为真的是要耐得住寂寞,其实是发出一个信号。可能行业外的人不觉得,但是这是给行业内的人一个信号,是你在传达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一个演员。这个信号很重要,我自己也是跟着我的信号走过来的。

澎湃新闻:很多人会觉得去年是你爆发的一年,你认同爆发这个说法吗?

井柏然:是个巧合。我觉得还是幸运,因为我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间,所谓一个好的时候,因为确实是你会发现这个行业需要一个新的力量,正好我还在这个时代,就赶上了。

澎湃新闻:当时选秀出来时你是个偶像,现在也是偶像,差不多有十年了,你觉得现在和当时做偶像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井柏然:当然不一样,现在整个人会非常清楚。刚出道那一会是不清楚的,觉得得了冠军啊,很多人知道你。也不是说被冲昏头,但是会觉得很满足,会盲目地觉得,大概永远都会这个样子。因为那时候很多人会说“我永远支持你”,我就会相信这个“永远”。现在就知道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

而且其实我很想说,我没有在往偶像的方向去。当然我承认肯定现在是在做偶像,我觉得做偶像是挺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因为有的时候有人会说,他是个明星他是个演员,但其实我觉得最理想的是既可以做明星又可以做演员,所以我不觉得偶像是个不好的标签。但我为什么说我没在做偶像,因为我觉得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一个偶像,我做的都是每个年纪该做的事情。

井柏然和Baby旧日合照

澎湃新闻:在十年前选秀的时候,你也热烈表达过你对音乐的梦想,现在音乐类的真人秀也还是很火,如果在今天你还是那个年纪,你会去参加个好声音之类的节目吗?

井柏然: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没有防备的,当时我也不是自己要去参加比赛的。虽然我很喜欢音乐,但我是很务实的,当时民间传说这种比赛一定要家里面有背景有钱,才能有什么名次,所以虽然我也喜欢看,也有明星梦,还学乐器,但还是会很现实地去想这些民间传言,没抱什么希望。所以就是命吧,稀里糊涂被人抓过去参个赛,然后就做了这么一件事情。

所以我说这个行业里有很多巧合,不过我觉得做我们这个行业的人特别幸运的一个地方就是,我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

澎湃新闻:经常看到你在采访里会说到自己是比较孤僻的个性,不太适应这个花花世界,但现在好像已经在花花世界的中心了,怎么评价自己现阶段的状态?

井柏然:现在不会说自己不适应了,每个人都会在不适应后找到自己适应的一个模式。我现在也不适应,但我已经可以过得很开心。不喜欢就躲远点吧。我也越来越任性了。做我们这个行业还是要任性一点。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