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特写|妈妈们退役又复出,坐着打排球也有女排精神

澎湃新闻记者 宋承良 发自西安
2021-10-29 13:59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上海队选手登上领奖台。 本文图片 朱德春 摄

10月28日,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赛会期比赛全部结束。

傍晚在西北工业大学,女子坐式排球决赛,上海队以绝对优势(25-16、25-10、25-9)击败江苏队夺冠,嘉宾席上的江苏队领导也叹服,“上海队的实力的确是强。”

女子坐式排球是上海队一直以来的优势项目,多名选手也都入选了中国队,并夺取了刚刚结束的东京残奥会银牌。

能够一直保持着优势,这源自于这批妈妈选手们多年的坚持——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体现。

残运会决赛,上海坐式女排击败江苏队。

手上、臀部到处都是水泡

除了第一局开始时短暂落后过几分外,上海队几乎是在一路领先的情况下拿到了冠军。

比赛打到第二局后半段,场面优势巨大让这个冠军只是时间问题,嘉宾席上的江苏队领导已经提前向上海队表示祝贺。

上海队这边也非常感慨,“虽然看上去优势很大,但没有一个冠军是轻松拿到的,她们背后付出了太多太多。打个比方,训练几乎是全年无休的。”

在集体项目中,上海队的盲人足球、盲人门球项目基本上属于业余状态,但坐式排球可以称得上准专业——国家队的训练基地就设在上海,上海队中很多球员也都是国家队的成员。

为了备战此前进行的东京残奥会和这次残运会,这批球员们真的是尽力了。

徐慧敏从上海女排退役后,从2009年开始从事残疾人女排教练工作,2018年接手主教练职务。一接手坐式女排队伍,徐慧敏就受到了震撼——和需要奔跑、跳跃的常规排球相比,坐式排球的比赛节奏和技术大为不同。

同样是接发、垫球、扣球,这些基本的排球动作,对于坐式排球队员们来说难度很大,需要更多的毅力和汗水——姑娘们的全部动作只能坐在地面上完成,她们要以手代脚,学会在地板上快速移动;无数次接触地面,手上、臀部磨得到处都是水泡……

为了更好体验坐式排球的技术特点,徐慧敏也坐到了地上:“我需要跟她们一起打,去体会打球的节奏、调整训练的方案。”

上海队队员和教练感谢现场观众。

不休息,这才是常态

通过不断摸索,徐慧敏形成了一套高效的训练模式——为取得好成绩,徐慧敏还申请坐式排球男队与姑娘们合练,模拟高强度的比赛,磨炼竞技状态。

备战周期中,坐式排球训练实行“3+1”模式,即3周全天训练,1周仅上午训练,“有队员提出过退出,也有队员偷偷抹泪……”

对于这样的高强度训练,徐慧敏坦言当前女排队里有一半以上都是老队员,大多是“抛家舍业”地训练,大家都很牵挂孩子、思念父母,相较身体的疲惫,心理压力才是更大的问题。

为了缓解大家的心理压力,徐慧敏会定期来到宿舍和大家谈心;中心也开办“刺绣班”等课程,调整大家的心理;过年期间,中心为队员们组织了电竞比赛。

吕红琴(右)在对阵辽宁队的比赛中。

“春节不回家对我来说就是家常便饭,除了孩子,家人都很理解我。”聊起春节这个话题,队员吕红琴说自己对孩子有些愧疚。

吕红琴是坐式女排的“老人”, 家住上海长宁的她,既是上海队队员,也是国家队队员。

她曾作为国家队坐式女排队长,带领队员一起参加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2012年伦敦、2016年里约四届残奥会,并蝉联3届冠军。

今年她还作为残奥冠军代表,登上国庆观礼的“圆梦奥运”花车。对她而言,奥运是见证她成长的地方,也是她获得荣誉的地方,而每一个备战奥运的春节,都是在队里和队友们度过。

全队大合影。

妈妈们退役又复出

残运会决赛结束后,上海队很多球员都成为赛场的红人,现场很多志愿者都想和她们合影。

很多大学生都说,“我们都知道她们的故事,在这里比赛很多天了,女排精神在她们身上也得到了传承。”

5年前,36岁的吕红琴作为队长在场上输给了美国队,“美国小队员们年轻,个儿高,成长飞快,那场球,我们没有发挥好。”吕红琴说,和美国、俄罗斯这样的欧美国家队员相比,中国姑娘们在体型上不占优势,平均身高1.85米以上的美国队员们一伸手就把网拦个严实。

当时美国小队员的表现让她看到了这项运动的蓬勃发展,但更多的还是心有不甘。这之后,吕红琴短暂回归了家庭,只是坐式女排队员青黄不接,小队员技术还不够成熟,新队员的加入还不够,队伍需要成熟的运动员,就这样,吕红琴再次回归队伍。

从她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到现在,这期间她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重新回到队伍里来,对她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克服体能上的差距,找回赛场上的球感,性格内向的吕红琴话虽然不多,但是球场上凌厉的眼神说明了一切。

志愿者和上海队选手合影。

大姐大和冠军妈妈

除了吕红琴,还要2002年接触坐式排球的章旭飞。

她曾作为国家队主力队员出征2006年荷兰世界锦标赛,出色的发挥让教练和队友都刮目相看,从那次比赛起,她再没从这个主力位置上下来过。

主力不仅要技法娴熟,球技过硬,更是要求全程不下赛场——场上她是队友们的定心人,场下也是大家伙亲切温暖的大前辈,生活里,大家都喜欢叫她一句 “姐姐”。

“可是岁月不饶人啊,我看着他们这些年轻的孩子睡一觉什么累痛都不见了,真是有点羡慕。”章旭飞掀开右腿裤管,膝盖上一条十厘米长的伤疤格外显眼,“膝盖开了刀,现在手摸着膝盖上还能听到它‘哗啦啦’响。臂膀、腰、尾椎都是伤,毕竟是运动员嘛,这点伤都是常事啦!”

身上的伤痕仿佛就是运动员勋章一般,每一处都是过往经历的见证者,“眨眼间,十几年就过去了,我都已经是新队员的大姐大了!”

2009年9月,女儿出生了,小家伙的降临又让章旭飞多了一个头衔“妈妈”,在女儿面前,她不是领奖台上的冠军,也不是赛场上球风利落的运动员,她只是女儿的守护人。

“我对女儿很亏欠,因为我在她6个月的时候就强行断奶又回去训练了,没有寒暑假,没有五一节,没有国庆节,每周只有半天休息。我爱我的女儿,但是我也很爱排球。”

因为长时间的分离,章旭飞说自己训练和比赛时经常会想起女儿, “她会向同学们炫耀有一个冠军妈妈,也会赌气我一比赛就是几个月不回家。” 

“虽然我已经34岁了,但是我还从没有想过退役,排球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无法割舍,也不知如何割舍。”

“也许以后年龄到了,不得不退役的时候我也会坦然走下赛场回归家庭,但是现在的我只想专心打好每一场球,享受每一个赢球的欢呼。”

    责任编辑:腾飞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