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聚焦上海残疾人体育事业,走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澎湃新闻记者 宋承良 发自西安
2021-10-30 12:36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10月29日晚,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在陕西西安闭幕。本届残特奥会共设置47个比赛项目,共有35个代表团的4484名运动员参赛。

残特奥会组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届残特奥会在射击、射箭、游泳等项目的比赛中超36项世界纪录、创179项全国纪录。其中,上海代表团共计获得57金39银29铜。这个成绩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准。

“我们这个周期有个特征,就是加强科研投入,确保我们可以跟踪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总结本次上海队的表现,现场督战的上海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促进中心主任龚佳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上海队在坐式女排项目夺金。 朱德春 图

重点项目收获出色成绩

龚佳韬表示,本届残特奥会,上海队主要还是把重点放在了几个国家队项目上,比如说坐式排球,国家队的日常训练在上海进行,本次残运会上海女队也轻松拿到了冠军。

众所周知,残疾人运动,尤其是集体项目要出成绩是见效比较慢的,但投入却很大,因为一个集体项目运动员至少有十多名运动员,这次上海坐式排球女队拿到冠军,男队惜败给了浙江屈居亚军,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了。

本届赛事,集体项目冠军计算6枚金牌,亚军计算5枚金牌,能够在赛事中拿到丰厚的收获,这也是上海多年来坚持投入和培养的成果。

还有轮椅击剑,东京残奥会上这个项目共有16块金牌,最终中国队拿到了11枚金牌,其中来自上海队的选手贡献了中坚力量。

轮椅竞速也是上海队传统优势项目,老将邹丽红多次代表中国队拿到残奥会冠军,这次全运会,她又包揽了包括马拉松在内的自己所有参赛项目的冠军,轮椅竞速队其他小将也是大放光彩,拿到了多枚金牌。

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闭幕。 CFP 图

优势项目之外还期待新突破

目前,受到现实条件的影响,现在很多竞技项目的训练放在特教学校开展,或者委托外省市代为培养,这也间接导致部分项目水平相对较弱。

“下一个阶段,希望可以在崇明建一个新的训练基地,目前正在积极沟通和争取,规模不需要很大,主要是为国家队项目提供更出色的训练条件,加强场馆智能化、科研化来提升上海各项目技战术水平。”龚佳韬坦言。

“有了新的基地,可以进行更多项目的专业化训练,这样成绩相信会好一些。”

龚佳韬透露,在这个周期,训练中就加强了科研保障,“和上海体院进行合作,他们有专门的团队来帮我们分析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和技战术情况,这样就可以做到科学研判。”

除了重点的优势项目,上海还希望接下来在田径和游泳等夺金大项中取得突破,这样才能在全国性比拼中取得成绩上的提升。

最近两届残运会,上海代表团总成绩差不多排在全国第八名左右,代表团还是希望可以在未来赛事中能够在成绩上再有所提高,并且为中国代表团培养更多能够站在国际舞台上的顶尖选手。

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闭幕。 CFP 图

走出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上海残疾人竞技体育教练员达到并超过20人,培养残疾人体育精英人才40余名,2021年东京残运会取得9枚金牌,2018年雅加达亚残运会取得了17枚金牌。

龚佳韬坦言,现在本土运动员人数还是较少:“当然,困难还是很多的,从大环境来说,上海深度老龄化,年轻的残疾人越来越少,有的区只有几百人。”

“这里面还要看本身有没有运动天赋,还有就是是否愿意来从事体育运动,很多上海人还是觉得要读书,毕竟搞运动辛苦。从外地交流引进,这样又牵扯到人才落户的问题了。”

“还是要坚持走出一条上海自己特色的路,我们很难面面俱到,所以我们一直提倡集约化和科研化,保持住我们的强项,在田径、游泳等金牌大户中寻求新突破,同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为上海加快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蒲垚磊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