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刘海粟美术馆开馆大展,再读刘海粟狂狷背后的磅礴之气

澎湃新闻 顾村言 徐佳和
2016-08-18 13:36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2016年8月18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再写刘海粟”艺术展现场

位于延安西路凯旋路口的刘海粟美术馆今天开始对外正式开放,开馆大展题为“再写刘海粟”。新馆建筑设计立意取自刘海粟一生“为师为友”的黄山“云海山石”,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共有6个楼层,其中地上4层,地下2层。共有6个展厅,展厅总建筑面积4329平方米。其中4个展厅常年展示刘海粟的捐赠。

开幕式上,刘海粟三子刘虬代表家属致感谢辞,他回忆说,父亲曾说国家和上海市创建刘海粟美术馆,他愿意将个人作品与收藏品捐赠国家,让艺术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承前启后:“这不仅是我父亲一生的奋斗理念,也是一生的夙愿。相信父亲会很高兴看到刘海粟美术馆新馆的建成,能将父亲曾经追求的美术理想和信念发扬光大。”

展览将持续至9月25日。澎湃新闻特此刊出刘海粟部分展览作品图,并附澎湃新闻记者对刘海粟美术馆馆长的专访。

再写刘海粟:狂狷背后的境界

说刘海粟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影响与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大概是没有疑问的,这一方面来自于彼时元气淋漓的一系列大胆创新之举,无论是开办美术学校,起用人体模特,还是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无不开一时风气之先,而终其一生伴随他的,同样也有着一些争议,他的轻狂,他的大言,他与徐悲鸿等的恩怨纠缠,几乎一直是美术界的热议话题。

在刘海粟诞辰120周年之际,2016年8月18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重新正式开馆与“再写刘海粟”大展的举办无疑是一件盛事,这也提供了一个重新品读与走近刘海粟的机会。除了刘海粟的创作,他向国家捐出的巨大艺术收藏,更见证着一代美术大家的境界与胸襟。

重读刘海粟先生,首先得承认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立体饱满的人,他的一些学生回忆他晚年讲得最多的是“人”——“人”的意义,“人”的价值,而这可以说,人本思想的重新寻找与发现正是他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乃至五四运动前后的社会思潮相表里的,而作为经历过百年历史风云的人物,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与重视,显然有着晚年刘海粟对于自己所经历的中国社会与人生的深刻反思。

展览现场

刘海粟的艺术之路可以“传奇”二字称之,一方面成名极早,大多时间生活在热闹的名利场中,追求豪迈、洒脱,极有世家子弟之范,与徐悲鸿以及传统文人相比,他的身上更有着一种“纵横气”、“狂狷气”,而从这一方面来说,无论是从艺还是为人,一直颇多争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去除那些个人情感与生活小节,他的一生以其磅礴的气象、旺盛的生命力、恢弘的气韵、丰富的学养和高度的自信,有意无意间实现了汇通中西的精神。他内在的一种大气与文化自信,也映照出当下一些艺术家们的“小”,这尤值得让人深思: 何以当下艺术界的气概越来越小,大多艺术家也越来越小?

言子墓图

很多人都会说起刘海粟先生的创新,这当然不错,然而,刘海粟曾经坦言“当然!要创新,须有旧的根柢,新必有源,无根,无源,新从何来?” 其间对于“创新”二字的真正理解与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的巨大文化自信,恐怕更值得世人好好咀嚼品味的。

正如艺术史学者薛永年先生所言,刘海粟其实并非他自己所言的“艺术叛徒”,在20世纪里充分发挥了艺术家对社会、民众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且注意继承优良传统,对于中国艺术传统中的徐渭、石涛等,他是有选择地吸收并加以发扬。

刘海粟 黄山图 中国画 1964

刘海粟的艺术求索之路中,如果没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划为“右派”的一系列人生冲击与长期沉寂,恐怕也没有后期山水泼墨泼彩的辉煌,更没有那样一派苍莽雄浑厚重的书法——晚年刘海粟的书法所到达的境界或已超过了画境。

刘海粟先生给予世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刘海粟的艺术与人生也是一个巨大的象征,正如“再写刘海粟”大展的策展者所言,希望以一种新视角——以放弃了大一统的宏观视角,在充满了细节的接近真实时空情境中通过微观描述来重新书写对于刘海粟的文化想象。以社会生活史为重要角度,在新文化史的书写中找到属于刘海粟的位置。

刘海粟 复兴中路雪霁 布面油画 1957

如何“再写”刘海粟的艺术生涯

“再写刘海粟”艺术大展之“再写”,包含着重新书写re-writing、重新审视re-examining、重新解读re-reading、重新构建re-constructing的多层含义。所谓“再写”,是在此前展览和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以最新的学术语境为背景,从新的视角和方法来重新书写在新文化历史中的刘海粟。

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表示,刘海粟的绘画实践与他倡导的上海美专办学理念默契相长,创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再写刘海粟”艺术大展浓缩其一生风云际会的关键词浮现眼前,那就是创新。

展品包括刘海粟创作的中国画、油画及其收藏的古画100件,另有与刘海粟艺术生涯相关联的书籍、影像、音频等文献资料展示,以传统和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呈现。

1929年,刘海粟在卢浮宫临摹了伦勃朗的油画《沐浴的拔士巴》。

刘海粟 夕阳 布面油画 1925

刘海粟 窗口 布面油画 1931

【延伸阅读:澎湃新闻专访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

“再写刘海粟”,其求索之路对后人是借鉴

文/顾村言 徐佳和

对于策划“再写刘海粟”艺术大展的目的及刘海粟美术馆的定位,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在接受澎湃新闻对话时表示,刘海粟的求索之路对于后人是一种借鉴,“我们是想通过这个大展来展现他的创新和思想轨迹,以及对当下的意义,而这展现的也正是一个海派的精神。” 刘海粟美术馆今后将坚持学术引领,重视教育以及对青年艺术的扶持。

澎湃新闻:这次刘海粟美术馆重新对外正式开放,作为馆长,你怎样策划这样一个大型的刘海粟纪念展览?

朱刚:刘海粟美术馆从1995年到现在20多年了,这个新馆是从2012年开始新建的,也有三年多时间了,今年3月16日在海老诞辰120周年期间,我们携手中国邮政发行了纪念海老120周年的纪念邮票。我们的场馆从3月19日开始了试运行,从试运行到现在这几个月里,我们办了八个展览,观众人数共计5万多人。总体来说,观众对我们的试运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加强了管理。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等主要市领导先后都到我们新馆视察。

8月18日“再写刘海粟”艺术大展的开幕,也是我们新馆正式运行的开始,展览分为六大部分,1号展厅“走向后印象”;2号展厅“兴学·游欧”;3号展厅“开启中国气象”;4号展厅“写生·西湖”;5号展厅“随遇而安的画室”,模仿复原了海老故居,里面有一个亮点就是有三段录音,是我们修复的当时海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访谈录音,这也是第一次与公众见面。第六展厅“艺海藏珠”是他的一些捐赠作品,这些捐赠作品都是宋元明清的,价值都很高。他捐的都是国画。

刘海粟旧居客厅

澎湃新闻:海老当时捐赠有多少作品,这次展出有多少件?

朱刚:海老当时整个捐献了有900多件作品,一共有400多幅油画,以前都是零零星星地展出,这次我们整个展厅有100多件作品,所以这次展览是整个捐献作品的九分之一。刚才的亮点我都说了,因为有些藏品都是第一次展出。此次策展的重点在于这次展览和刘海粟先生以前的展览相比有很大不同,重点就是“再写”。主要是从我们的策展里体现他的创新和开拓精神,他的创新和艺术观都是不断突破自己。第一,我们看到是他的开拓精神,他从17岁创办上海美专,现在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这就是他不断创新,而且他在创办美专之后,随着时代发展也在改变教育方法和体系。他这不仅仅是包容,他的整个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都在变动,这对于现在的美术教育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他在创办上海美专的宣言里面就提到要不断地吸收和创新、要发展中国自己的东西。他不是全盘否定中国的东西,他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他要借鉴西方的,来发展中国的艺术。

刘海粟旧藏(传)五代关仝《溪山幽居图》

澎湃新闻: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关,你们这次提的“再写”基于什么?

朱刚:“再写刘海粟”的重点是“再写”他的理念、思想和精神,这个展览不仅仅是把他的画带给观众欣赏,我们是想通过这个大展来展现他的创新记录和思想精神轨迹,以及对当下的意义。就像韩正书记说的,要看文化对于当下的意义。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再写海老的精神就是要展现这样一个海派的精神。 把海派文化的本质挖掘出来,树立成一个城市坐标。

艺术评论:刘海粟先生当然算是海派当之无愧的代表之一,他晚年的书法尤其可见胸襟气势。

朱刚:他的创新和包容可以从他的两次欧游看出,包括像他吸收印象派。从我们过去的展览可以看出,他临摹的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之舟》,这就是欧洲的浪漫主义作品。从他的作品里来看有写实主义的、有浪漫主义的,也有印象派的。他早期在欧洲创作的时候受欧洲印象派的影响很深,包括后来他受后印象派影响,受野兽派影响,这些流派他都广泛地吸收,但也不是机械地模仿。这种广泛地包容就是一种海派精神。他在吸收之后与中国的艺术相结合,他不是完全把西方的东西拿过来否定中国的。他这种吸收,不仅仅在学,在他第二次欧游的时候,还把中国的现代的绘画带过去,不仅学习西方的艺术,也在宣扬中国的绘画。他当场泼墨绘画都用水墨表现,为西方介绍东方艺术,这都是我们现在可以吸收借鉴的榜样,我们都是要学习他并再写他的这样一种精神。

澎湃新闻:海老一生有气概,也有不少争议,你认为如何通过这个展览丰满地、立体地呈现刘海粟先生的形象与探索之路的得与失?

朱刚:因为今年是纪念海老120周年,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所以我们重点展现他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他晚年又把他的画作和收藏品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我们的角度就是要进行全面的展现,历史人物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这也很正常,我们也要很“历史”地来看待,以事实为主,会客观对待。 这次的展览和以往的不一样,是因为这次不仅仅展现海老的艺术作品和捐赠。

我们在艺术作品方面不仅仅进行了一个学术上的梳理,比如他的油画是有发展轨迹的,早年的油画注重吸收,到了晚年形成了一个自己的风格,把中国的书法的写意性融入到油画中,海老在艺术上是一个泼墨的先锋,他的国画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尤其是他晚年时期的作品。他的油画体现了自己的风格,而且这种风格完全体现了油画与中国的民族性的风格。国画上面就更不用谈了,他的泼墨泼彩和他的国画彩绘,也成就巨大。他晚年的书法尤其大气。

澎湃新闻:他晚年的书法体现了碑刻有力的苍茫。

朱刚:他的艺术是全方面的,他的求索之路对于我们现代的、后来的画家也是一种借鉴,这个和他的人生经历也是分不开的。

澎湃新闻:他当时也是有艺术救国的心愿。虽然他和徐悲鸿等人有一些恩怨,但是他和徐悲鸿相似点在于都希望通过艺术救国。

朱刚:他们都是有家国情怀和艺术追求的。他们中间的矛盾也只是个人的矛盾,我认为他们的共同点远远多于矛盾。

澎湃新闻:都怀着艺术救国的天真而崇高的想法。

朱刚:这些都是共同点,我们看历史都要从一个大的方向来看,立体地贴近那个时代。所以我们的“再写刘海粟”是突出这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和精神,我们要全面地立体地来看待历史,看他对中国新美术的贡献、他对于艺术教育的贡献,从这两点来说,他起到了谁都无法代替的作用。我们再看上海美专,它不仅仅是在培养画家,更是培养文化人才,包括导演、演员赵丹,还有动画片方向的万氏兄弟,有很多都是上海美专出来的。

澎湃新闻:中国的美术教育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美术教育,而是更多的包括美术和人文修养的体现

朱刚:他这样开拓了一条新的艺术教育道路,而且他开办上海美专的时间是最长的。办学在他之前的肯定也有,但是办出气候、办出影响、办出这么多艺术人才的,就只有上海美专。这个是人无法替代的,当时正好也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他突破封建,让男女同校、起用模特,我觉得这些都是与整个新文化运动联系起来的。不要孤立地看什么模特事件,仅仅看该画不该画模特,这实际上是对封建的冲击。

澎湃新闻:所以这个展览也提供了一个角度,来看仁人志士对于中国的教育改变的一个道路。您个人和刘海粟先生有接触吗?

朱刚:我和刘海粟先生没有接触,唯一就是1981年的时候,上海美术作品展览有海老的一幅作品,我也有一幅作品,就是在同一个展览里,海老的作品是《黄山白鹿潭》,这幅作品当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出年刊,作品也巧合地同时出现,或许,这也是有缘分。

澎湃新闻:你去年9月到刘海粟美术馆到现在将近一年,你个人对于刘海粟美术馆的定位怎么理解?

朱刚:在我来了刘海粟美术馆之后,对海老的一生进行了学习,对刘海粟美术馆的历史也进行了了解,也了解了他的发展轨迹。新馆在建成之后,一方面要传承对接、延续之前的历史,同时新馆也要有发展。一方面要传承海老的精神,凝聚青年力量,秉承创新理念,另外就是弘扬中华文化。海老一生其实是追求创新,但他在所到之处实际上也都是在弘扬中华文化。未来刘海粟美术馆的宗旨也是这个,同时我们也想要有一个发展路径,就是坚持学术引领。因为美术馆一定要有学术思考,美术馆不是展览馆,不是把画挂出来就结束了,而是要对美术有一个学术梳理,只有学术立馆,这才是美术馆。如果仅仅为艺术品提供一个展览场所,那任何一个画廊都可以。

当然我们也会考虑美术馆的发展路径,包括我们和腾讯签约等等。在互联网时代,美术馆如何运作,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在是试运行阶段,发现来馆的参观人员平均年龄都很高,我们如何把青年人引进美术馆。我们的新馆和老馆相比,无论是建筑面积还是展厅面积都扩大了近两倍,但是从美术馆空间和互联网相比来说,再大的场馆空间也是有限的,再说美术馆的传播只是固定的,而互联网的传播是突破空间和时间的,所以我们怎样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探索一个新的发展路径。我们试运营做了一个网络,反响不错,点击量也不错,所以我们在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海老的一生都很重视青年人,重视教育,所以我们对青年艺术的扶持,也离不开互联网。

刘海粟在捐赠清点现场

澎湃新闻:因为刘海粟捐献了900多件,有些还没有展出过,今后会陆续展出吗?

朱刚:在不打破梳理的框架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更换展出,因为海老捐赠了900多件,这次也只展出九分之一,有些还都没有拿出来,我们今后也会通过数字美术馆进行陈列,在互联网上建立数字美术馆,更多地将作品展出。

澎湃新闻:今后刘海粟美术馆在“再写刘海粟大展”之后,还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和思路吗?

朱刚:刘海粟美术馆是集三个功能为一体的,一是美术馆,二是纪念馆,第三是一个艺术博物馆,所以今后刘海粟美术馆有什么发展大家也很关注。我们的设想是这样,刘海粟美术馆有常设馆,可以随时随地看到海老的精神写照与一生发展。作为临展,我们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专题展,有一些也是围绕着海老的,比如我们明年就有一个上海美专的教育回顾展,就是我们当年上海美专的老师和学生的作品,不仅仅是作品的陈列,还有通过展览来展现一个艺术大师的家庭的教育和艺术氛围。还有一些选题还在策划,比如海派的艺术家出国留学、再回归,从海老开始,到陈逸飞,另外包括我们还在策划的明年的互联网艺术大展;还有就是和海外的交流展,比如我们正在谈的明年和俄罗斯的现当代艺术交流展等等。

澎湃新闻:新的展馆设计形状比较有个性,对于展出布展会有影响吗?

朱刚:对于刘海粟美术馆来说,新馆是取海老云海山石的意境,也是很漂亮的一个美术馆。展厅内部也不是方方正正的,基于这样的展览场所,会利用各个角度进行展览,我们不会改变现有的场馆,而是会充分利用现在的不规则形状,将展品展览出不同的方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