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季风”吹动“剧变”,芒果TV破局自制赛道 | 专访

2021-11-01 13: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撰文|金佳 徐肖冰

审核|岳鸿(上海)

支持|东西文娱影视组

导读 

从去年9月,芒果“季风剧场”首次对外公开,到今年5月首播,再到今年10月披露第二批季风片单,作为一个精品短剧剧场,季风剧场的速度是惊人的。

去年7月,按照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的战略部署,芒果TV副总编辑、影视中心总经理,芒果影视总经理唐藩开始策划芒果季风剧场,并策划和筛选项目,最终从五六百个项目策划中筛选出了季风剧场如今的片单。

在近期举行的芒果TV2022营销内容发布会上,芒果TV公布了新一年剧集片单,其中,季风剧场占比显著,囊括温暖现实、新主旋律、都市话题、古代传奇、悬疑涉案等五大品类。

“季风剧场”的战略意义清晰可见。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芒果超媒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华立曾提出,文艺创作不能被资本、流量裹挟,对于剧集的品质,一定要拿出超越经验范畴的更高标准去规划和制作。

早在立项之初,季风即有在剧集行业“颠覆长剧注水,颠覆悬浮表达,颠覆流量依赖,带来全新气象”、打造标杆中国剧场的目标;于芒果而言,在去年6月的芒果内部战略研讨会上,季风则被定调为推动芒果模式的迭代升级的两个重要方向之一。

截至目前,不管是今年5月季风首部硬核男性向反盗猎题材《猎狼者》,还是《我在他乡挺好的》以黑马之势突出重围成为暑期档爆款剧集,季风剧场带来的“破圈”效应是可见的。相关数据显示,季风获得了多元用户的关注。

以季风剧场为载体,进一步探索芒果剧集的战略价值已经显现。芒果超媒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芒果TV党委委员、副总裁郑华平对东西文娱表示,“季风剧场初衷是想要打开芒果剧集在多元化类型上的探索空间,用更高标准的规划与制作,为中国电视剧的供给侧改革贡献芒果答卷。”

芒果剧集的自制力量越来越强,从2017年开始每年十余部自制剧开机,到如今每年三十余部自制+定制剧开机。郑华平认为,“命中率和良品率,是我们最看中的,瞄准社会情绪,找到合适题材,提高投产效率。”

接下来,芒果剧集仍将进一步发力自制。郑华平表示,芒果核心的竞争力还在于做内容的前瞻性判断。“这也是电视湘军、芒果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愿意在这方面钻研打磨。”

季风表现

打破与创新

从季风剧场的片单来看,不同于当下其他长视频平台的类型化剧场,季风接下来的题材依然“混打”,在延续“温暖现实主义”的调性基础之上,依然覆盖多元题材。

自今年5月24日季风剧场开播以来,以反盗猎题材剧《猎狼者》为开端,《谎言真探》《我在他乡挺好的》《天目危机》《婆婆的镯子》《第十二秒》相继播出,保持了平均每月一部的稳定输出节奏,题材范围悬疑、都市、刑侦、家庭等多种题材。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第三部《我在他乡挺好的》开播,在品质、口碑、影响力等多方面有了升级,成为季风剧场的标志性作品。作为聚焦都市女性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我在他乡挺好的》中“异乡打工人”的情节设定一度引发话题热议。从数据表现来看,芒果TV播放量超11亿次,豆瓣开分最高达到8.4分。

 

虽然题材是相对宽泛的,但整体而言,“季风剧场”在结构形式上存在一定共性:集数短、单集时长较长,剧情密度大,风格偏向现实主义。

回顾季风截至目前的表现,唐藩认为目前播出的效果算是达到预期的。“在摸索季风剧场到底是什么的过程,好比热身跑出去一万米,但最终呈现给大家看到的只有我冲刺时的那一百米。”总结起来,不是局限于某个类型某类题材,也不迷信某类主创,而是以创作态度是否真诚,内容表达是否有创新,作为季风剧场的选品标准。

在当下的“剧场”热中,郑华平表示,季风具有双重价值,首先,区别于垂类定位的互联网剧场,季风剧场从用户的特质出发,同时兼顾了电视大屏用户和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其次,季风剧场也打开了芒果剧集在多元化类型上的探索空间。

芒果季风剧场的突出特点就是台网联动。根据官方的设定,季风剧场充分发挥湖南卫视和芒果TV的双平台调性,采取“9+X”模式进行排播(即9部电视剧贯穿双平台全年,X部网剧不定期登陆芒果TV),以打造国内首个台网联动周播短剧新样态。

在具体的落地上,双平台是一个密切协同的状态。郑华平表示,“创作上以芒果TV为主,播出考虑卫视的线性播出,剧本评估立项时双方共同讨论评估,宣传排播形成1+1的合力,最后共同进行复盘来总结,没有说你我之分,但是双方有各自的一个分工。”

据透露,除了内容上的不断创新,在排播模式上芒果季风也在不断升级。随着季风剧场的剧集储备量不断提升,未来还会对季风剧场进行风格化季播排布,此外,纯网版的季风剧场就像芒果季风台网版的隐藏款,也将常态化。

 

季风策略

自制+版权并行、广谱受众、提升命中率

在自制已经成为长视频剧集市场主流发展方向的背景下,季风目前是自制和版权互相配合,两条腿并行的状态。

据郑华平透露,目前芒果TV的自制定制剧和版权剧占比约为4:6,未来还会不断提高自制定制剧比例。芒果自制核心的竞争力还在于做内容的判断。“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几个爆款的剧证明,我们只要前瞻性的介入文学策划、编剧、创作,更早的洞察社会情绪,关照社会现实,是有机会的。”

“因为电视剧有个周期,及早地对内容进行一个前瞻性的判断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电视湘军、芒果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就愿意在这方面钻研打磨,吃得苦、耐得烦,有不达目标不服输的精神。这就是为什么短时间内不到半年时间,搞了一个季风剧场出来。”郑华平表示。

而在版权剧采购层面,芒果TV版权中心总经理任旭表示,“已经与市面上多家优质内容生产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制作公司手中丰富的题材、IP储备量,有时是平台暂时无法比拟的,因此,也会通过版权剧的形式来对平台的IP储备进行补充。”

举例来说,此次片单中出现了由韩三平监制、赵一龙导演的国内首部科幻剧集《火星孤儿》。该作品改编自科幻作家、物理学博士刘洋的同名小说,原著曾获得过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银奖。任旭表示,这个剧有可能会是行业里面第一时间出来的硬科幻题材的电视剧,并且是季风的呈现形式,用到了像《流浪地球》这样的一线团队来做电视剧,这是目前芒果平台自制还没有储备的,所以就以版权采购的方式锁定合作。

如果说此前芒果TV剧集给外界的印象更多是甜宠,如今通过《猎狼者》《谎言真探》等硬核男性向剧集的探索,芒果TV剧集的破圈效果是一定程度上可评估的。

郑华平表示,芒果TV原本用户大部分偏女性,《猎狼者》《谎言真探》两部男性向的剧集为芒果TV的男性用户提升了3-4个百分点。“从现在互联网争夺用户的趋势来讲,我希望芒果TV的用户可以更广谱一点,除了获取原来最广大的女性观众和用户的最广大支持之外,我们还积极拉了年轻有消费潜力的男性用户。”

更广谱的受众获得背后,是芒果季风“高创新、高品质、高稀缺”的标准下,对于类型的广泛涉猎。对于芒果TV而言,当前在剧集的采购和生产上更加强调内容和用户的匹配,更为强调精品量、命中率、性价比。

郑华平透露,芒果内部更有一套严格的评估考核体系确保项目的有效投产,“不管是采购还是自制定制,包括季风,立项之初都有一个投产比的要求,各个核心部门都是要以达到投产比要求为KPI来制作排播项目的。”

对于自制来说,从原本擅长的甜宠走向更广的题材区间,唐藩将芒果控制成本的经验总结为:不能小题大做,也不要大题小做。“重要的是基于题材的判断,匹配合适的制作成本去呈现,而有些题材比较适合使用更轻巧的形式来呈现,我就可能会进一步的去降低成本,比如公司内部还有个部门叫大芒计划,专门制作比较轻巧的微剧。”

任旭则认为,“未来的精品化肯定是趋势,也不会笼统上理解大投入就一定是大项目,它最终还是整体内容上的匹配和性价比要高。”

构建影视生态

引入IP,完善工作室体系

今年以来,芒果剧集领域的动作明显更为频繁。

近年来,长视频平台剧集领域与IP的紧密连接早已是常态。从最新的片单来看,芒果TV也明显加大了IP作品的储备。除了前面提到的《火星孤儿》,《第19层》改编自悬疑作家蔡骏的心理悬疑小说《地狱的19层》,是国内较稀缺的无限流IP改编;《大宋少年志2》由因《庆余年》一炮而红的原编剧王倦操刀并集合第一部的原班人马;《装腔启示录》改编自豆瓣阅读第二届长篇拉力赛总冠军的同名作品。

就在今年9月26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与芒果TV签署了文学资源共享战略合作协议,芒果超媒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编辑,芒果TV党委书记、总裁蔡怀军表示,未来双方将强化优势互补,进一步在文学精品创作、影视作品改编、剧本版权交易等方面开展更深合作,实现超一流内容的双向引流和有效循环。

芒果素来大胆却非盲目。唐藩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之下,芒果确实不是靠盲目投入和财大气粗作为核心竞争力,布局IP,也是在找一些不一样的路径,从各个领域、各个方向去获取创作的养分。

除了更为早期的布局各类IP,芒果TV当前主要通过自建工作室+外部战略工作室双管齐下的策略来发力影视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芒果超媒Q3组织架构优化,芒果影视、芒果娱乐已被调整为主平台芒果TV子公司,两家公司原影视剧团队则进行了统一整合编制。

从长视频平台的竞争来说,自制是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综艺自制之后,芒果发力剧集自制也已经是确定性的目标。

郑华平认为,自制比例的提升将主要来自两方面的驱动,一方面,芒果TV加强核心主创的培养,内部形成了25个制作团队,同时也会把很多年轻有潜力的编剧、导演吸收进团队;另一方面,通过新芒S计划,已经锁定了超过30家战略工作室,并以此为核心重构自身的影视生产生态。

唐藩表示,接下来会对自制体系做进一步的梳理和优化,并且继续引入一些专注于不同方向的新团队,“打造一个像综艺的制作体系一样,有战斗力的影视剧自制团队集群,这肯定是我们未来的一个目标。”

“我希望未来的每个团队没有一个固化的标准,不同团队可能拥有不一样的核心驱动力,也有不一样的创作合作模式,充分尊重和激发每个团队自身的特点。”唐藩表示。

前不久,《百炼成钢》的编剧王成刚也加入芒果TV成为首席编剧,并成立了工作室。而《我在他乡挺好的》的导演李漠也正式加入芒果,并与制片人田莹组队成立工作室。唐藩透露,经过《我在他乡挺好的》这个项目的磨合,李漠和田莹觉得在都市话题这一块,会有更多既是现实主义但是又年轻化的创作表达,而这也是芒果会去专注的一个方向。《装腔启示录》就是他们正在紧密开发的第二个反应都市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现实主义话题剧。

唐藩坦言,“未来我们一定是希望他们都在某一个比较细分的方向上面钻研得更深,打造出更好的作品,通过在细分的领域的极致化突破,继而达到破圈的效果。”

而这与季风剧场的要求是一致的,作为芒果剧集发力过程中的一种探索形式,季风剧场给了芒果剧集一个更高的起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