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秋天,想念鹿特丹的小老虎 | 胤祥专栏

2021-11-03 11: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者按:

第50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已于今年2月1至7日(线上部分)、6月2至6日(线下部分)举办。接下来,《耐观影》公众号将陆续为大家带来由胤祥老师撰写的4篇文字回顾。其中,3篇写于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期间,1篇写于国庆节期间。

秋天,想念鹿特丹的小老虎

#废寝忘食的鹿特丹·Part4:总结与回顾

专栏作者:胤祥

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鹿特丹是我最喜欢的电影节,其实这个节真的是除了有点贵没有别的任何毛病,不仅是看各种世界最前沿电影的好去处(确实很大程度上刷新了我的视野和电影观念),而且是前一年秋季的电影节补片胜地,空间安排也非常合理,四家主要放映场地十分钟之内步行距离,安排合理一天可以刷到7部(当然体力是跟不上的),上一次去还能刷支付宝买早点和吃拉面……简直是老鼠掉进米缸的幸福感。

而且鹿特丹基本上可以省掉跟电影无关的许多事情,就算开会,甩掉一部片子也就能做到……啊,真是无比想念……

2021年的鹿特丹和柏林都分成了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这本来也是寄希望于疫情得到控制,可以线下重新启动影院。不过事与愿违,6月线下也是严格控制入场,大部分的片子还是到了线上。不过这样也意外地给我这种不能前往的爱好者更多的机会,可以看尽可能多的片子。

鹿特丹电影节本来计划是搞个50周年大庆的,这个说起来还挺心酸的,从我第一次去鹿特丹(2018年),就发现电影节总部的周边售卖处有个倒计时牌子,上面写着“离第50届鹿特丹开幕XX天”。谁曾想这个50周年大庆搞得这么惨淡……

2018

2019

今年鹿特丹也自己做了官方的总结。25万线上观众(不包括536名记者,其中441名国际记者)真是个不错的数字。不过2020年可是有34万线下观众……

策展方面,确实规模缩小了不少,长片缩水到了120部,但仍拿到了44部影片的世界首映。当然我最感动也是最佩服的一点是,鹿特丹为了这次线上版本,录制了439段视频(包含映前介绍,映后问答,还有在线举行的的问答等)。就我看过的片子里面,无论长短,都有非常详细的10-20分钟的映后,很多还贴心的做了字幕。

年度总结大家可以自行阅读:https://iffr.com/en/annual-report/2020-2021

鹿特丹6月(也叫PartII)基本上是上线了所有入选片子,包括新设立的“港口”(Harbour)单元35部,“光明未来”单元14部,中短片单元38部,以及我一直很喜欢的电影史单元“重获”(Regained)单元长短不一的37部。

其中“观众选择奖”在6月又颁发了一次,“罗马王子”弗朗切斯科·托蒂的“纪录片”《我叫弗朗切斯科·托蒂》(首映于2020多伦多电影节)获得了这个奖项(不得不再吐槽一下电影圈的翻译“弗朗西斯科·托蒂”,关于人名,足球圈翻译的是准确的……)。

《我叫弗朗切斯科·托蒂》海报

这部影片由于“传主”的高度介入,其实技巧上和内容上都显得很保守,观点也基本是一边倒。猜测这个纪录片团队应该挺早就介入了,最后托蒂退役那一段拍到了很多平时很难拍到的场面(虽说也不过就是《天下足球》的水平……)。不过鉴于情怀,即便我这个对托蒂无感的西班牙球迷也看得津津有味。

《我叫弗朗切斯科·托蒂》剧照

说这部片子也就是顺便说说这个“港口”单元。我其实一直没搞明白这个单元的宗旨。推测是新总监上任一定得搞点新东西出来的结果。不然你说这个单元为何还有“藏地新浪潮”录音师德格才让的《他与罗耶戴尔》(国际首映),德国神经刀尤利安·拉德迈耶的《吸血鬼》(首映于2021年柏林奇遇单元)。以及论文电影大神Kevin B. Lee的《瓶装歌曲1-4》?

官方阐释(2021年4月15日公布)说这个单元的宗旨是“回应鹿特丹的港口城市身份,‘港口’单元奖成为电影节的心脏,覆盖所有的范围和纵深,为在鹿特丹电影节上映的当代电影提供一个避风港。”感觉就是换了个包装的大杂烩。毕竟港口嘛,什么货物都可以来不是?

这个单元我看了8部,比较喜欢的是香港导演徐雅舒的散文电影纪录片《日常》(Decameron)。好友波米曾在反派影评的“港片十年”中将她的《风景》选为十年最佳。这部《日常》,英文片名就cue了疫情下的“十日谈”,影片将疫情下的香港通过天气(尤其是暴雨)和公共事件与历史联系起来:1966年4月九龙暴动,对“陈同佳”的逼问(逃犯条例的缘起之一),反观1894年香港鼠疫“洗太平地”,89年521的150万人大游行;89年630基本法最后咨询和2020年国、安、法通过;1922年海员罢工等等。

《日常》海报

剥开日常生活的历史面向并建立联系,这一手法确实精到。片中当代艺术家的工作(如给马路牙子,墙等贴“粉饰太平”的展签等)也是与此同构的。有些声画分立手法(如开头)也是很有启发。导演通过给画面方形的遮幅来引导视线/强调重点,这一手法非常有效。也有不少旁观式的社会纪录。有不少“监视器”的视点。总之是一部非常有启发性的影片,可以列入年度十佳候选的范畴。

《日常》剧照

论文电影大神李起万(Kevin B. Lee)和法国导演克洛伊·加利贝特-莱妮合作的《瓶装歌曲1-4》(世界首映)也是足以列入年度十佳的影片。

《瓶装歌曲1-4》海报

这部书信体-桌面电影+散文电影,分为四个章节:1.“观察者”网站;对恐怖分子视频的细致分析。2.调查火焰;恐怖分子另一个视频的“预告片”与里芬施塔尔-星战-西班牙土地的关系以及分析。3.my crush was a superstar;研究了一个“网红恐怖分子”。4.发言人;研究了一个被俘的英国记者,对地图有着出色的研究,把阿拉伯的劳伦斯和ISIS并置起来了……亮点是展示了详细的研究和工作方法(KBL完全是数据库做法!!),KBL对转场和特效的研究简直让人拜服。头一次看片子里打字、搜索、写邮件都能看的这么津津有味的!

《日常》剧照

这个单元我比较喜欢的还有一部法国的小成本科幻片《久盼今至》(世界首映)。家庭录像质感的科幻,献给去世的外公的影片,还是挺可爱的。在“悼亡/魂归故里”的故事中,讨论了人工智能-换脸-社交网络的社会影响等等,也是个老年题材(外公的暴躁日记哈哈哈)。因为外公在拍摄中去世,实际上项目也发展出了“多身体人物”。比较意外的是还cue到了亚美尼亚大屠杀(外公是个不混亚族圈子的亚美尼亚人)。片子虽然低成本,但创意和完成都非常不错。

《久盼今至》海报

“光明未来”单元,往年线下的数量其实都有20多部,很多也都是世界首映。鹿特丹作为亚非拉新导演登陆欧洲第一站(“港口”嘛哈哈哈)的地点,很多片子其实都是先到这个单元的(毕竟金虎名额有限)。2016-2020年也设有评委颁奖,不知道今后会不会继续。毕竟一个奖项对片子而言,尤其是混电影节的片子而言,还是蛮重要的。这个单元我此前看过了美国当代艺术家Fern Silva的《岩底崛发》(2021柏林奇遇),没太看懂……这次又看了4部,都很喜欢。

《岩底掘发》剧照

王琼的《家庭录像》(世界首映)是部非常狠的私纪录片,其实可以和去年李冬梅的《妈妈和七天的时间》(威尼斯日-平遥)连起来看,这部导演用第一人称拍摄,直接面对家族黑历史的民族志式纪录片,同时处理了计划生育、弃婴-收养、堕胎、生育、女性地位等等惨痛命题。对自己父母和三舅的逼问有时像审讯,重返当年抛弃妹妹地点等举动又让人想起《杀戮演绎》等影片。长达三年的拍摄带出众多人物面对生育-家庭的丰富面向。

《家庭录像》海报

荷兰导演Joke Olthaar的《雪山》(世界首映)拍摄于斯洛文尼亚Triglav国家公园。黑白摄影真不错,声音设计也能听出比较有想法,没有大银幕看有点可惜……把云雾变幻的山拍出了崇高感(完全想起美学里面“崇高”这个概念了),有很多惊人的构图和视觉呈现。用到很多档案影像(包括一段从冰里挖出遇难者的段落)。当然说这是个剧情片真的好勉强,当成影像诗看(绝不是PPT!)就对了。

《雪山》剧照

比利时00后导演Bram Droulers自编自导自演的《不死鸟》(世界首映)也很惊艳!视觉上还是挺下功夫的,玩得还挺飞的(部分伪默片[居然还模仿了染色技巧],声画关系很自由,混合媒材,还有戏中戏,其中两个主要人物名字是“1”和“2”),字幕用法也很奇妙(大部分时间故意不收对话声只靠字幕打台词,直接写出人物心理活动,而且有时居然还在画面上打表演提示)。而且重要的是,居然是个超低成本的火焰宣言派!!!(人工美学+流动的性别/性向议题)。音乐不错。

《不死鸟》剧照

加拿大视觉艺术家Émilie Serri的《大马士革之梦》(世界首映)也是部很厉害的散文电影或曰“创意纪录片”,反正是比入选2021柏林主竞赛同题材的《回忆之盒》好太多了。最好的部分是把记忆/家族记忆-梦境(字面意义的梦!)和电影/电影院给打通了,有很多颇为诗意的场景。

《大马士革之梦》海报

短片单元看了9部(另有两部是2021柏林短片单元看过的),没有什么印象很深刻的作品。“重获”单元也看4部短片。主要原因是鹿特丹PartII的同期有还有好几个线上展,一方面是第5届阿拉伯影评人奖的投票(21部我全看完了……),再就是我基本把基辅电影节(Molodist IFF)的短片都看了,这个节很厉害的地方在于选到了大量戛纳、威尼斯、克莱蒙费朗等等电影节的短片,同时还有北京尤伦斯曹斐老师的大展的几个线下活动,加上还要去上影节导致少看了一天,所以最后也没能看到特别多(同时还导致选片同样很厉害的布拉格短片节我就看了两部片子……)。所谓到最后都是拼体力吧。

总结一下,鹿特丹PartI看了40部,其中27长13短,后来各种渠道补看了5部;PartII 反而只看了25部,其中12长13短。反而没达到线下的水平。这就是线上容易懈怠,以及总想着“还有时间嘛”的后果……线上影展虽然香,但是体力和时间也要跟上就是了……

我挺高兴的另外一件事是鹿特丹的不少片子在北影节和上影节都可以看到了,比如上影节选了金虎单元的《鹅卵石》《万能圣光》《利波里奥》和《黎明破晓时分》和《东洋魔女》,北影节的《正义骑士》《性冲f动》《抵抗的风景》《杰米尔表演秀》,还有金虎单元的《朋友和陌生人》也来了今年的注目未来单元。两个节都放映了大银幕单元的俄罗斯视觉系电影 《北风》。其实还有不少片子都值得大家看看的。

就顺手做个推荐吧:

整个2021鹿特丹

10部推荐影片如下(只选世界首映影片):

1. 美国/法国:《瓶装歌曲1-4》李起万(Kevin B. Lee),克洛伊·加利贝特-莱妮,2021

2. 中国香港:《日常》徐雅舒,2021

3. 德国/塞尔维亚:《抵抗的风景》Marta Popivoda,2021

4. 黎巴嫩:《苔藓玛瑙》Selim Mourad,2021

5. 日本:《性冲动》吉田浩太,2021

6. 比利时:《不死鸟》Bram Droulers,2021

7. 美国:《家庭录像》王琼,2021

8. 土耳其:《杰米尔表演秀》Bariş Sarhan, 2021

9. 荷兰:《雪山》Joke Olthaar,2021

10. 法国:《东洋魔女》Julien Faraut, 2021

-FIN-

作者:胤祥

排版:MithRas

校对:小航

审稿:Xavier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原标题:《秋天,想念鹿特丹的小老虎 | 胤祥专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