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披荆斩棘的“大湾区哥哥”为什么能有团综?

2021-11-03 11: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披荆斩棘的“大湾区哥哥”为什么能有团综? 原创 刺猬公社编辑部 刺猬公社

“大湾区哥哥”,吹响“港风复兴”号角?

文 | 欧阳

编 | 园长

这一季《披荆斩棘的哥哥》(以下简称《披哥》)或许已经结束,但芒果TV关于“大湾区”的故事却还没有完结。

10月29日晚,总决赛暨“家族诞生夜”中,17位哥哥正式组成“滚烫唱演家族”,陈小春凭借超高的“个人喜爱度”拿下第一,张晋成为了第一代滚烫家族的X-Leader。虽然“成团名单”早在决赛录制完成后便已流传开来,但丝毫没有影响到观众们对收官舞台的灼灼热情,总决赛当晚,近五十条相关微博热搜相继登上热搜榜,最高的一条收获了7.6亿阅读量。

舞台上,哥哥们唱着《敬酒歌》,向“友情”和“无常”敬了一杯又一杯,也向节目说了“再见”。

节目之外,2022芒果营销内容发布会于10月26日在海口举行。发布会上,芒果TV制片人洪啸与“大湾区哥哥”们(陈小春、谢天华、林晓峰、张智霖,梁汉文等)一起公布了“港乐新歌手生存战”节目《声生不息》。

发布会后,“大湾区哥哥”又现身广州街头,进行“团综”《大湾仔的夜》录制。11月1日,“大湾区五人团”成员之一的谢天华便已经按耐不住发微博晒出节目“招牌”,这似乎会是一档开大排档的经营类综艺,让观众们十分期待。

热热闹闹的一系列动作,表明芒果TV打出的“大湾区”IP似乎找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大湾区哥哥”何以走红?

要讨论为什么芒果TV会选择“大湾区”成员们推出系列相关综艺,我们或许可以先回顾“大湾区哥哥”们是如何走红的。

回到一百多天之前,《披哥》还未开播的时间点上。

还未官宣节目嘉宾时,尚还没有人想到这档节目会火爆到这种程度。毕竟就在不到一年前,同平台的《浪姐2》热度远不如预期,人们对芒果TV类似综艺的期待值有所下降,此前更有《追光吧!哥哥》这样的同类型成熟男艺人竞演综艺因为“油腻”而广受争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到来的《披哥》似乎也难以带来什么新的刺激。

而就在节目嘉宾公布后,一切有了新的可能。B站上搬运的官宣视频在短短几天内播放量破百万,每一位嘉宾出现时,只有一条又一条的震惊弹幕飞过,相关热搜下,人们也在纷纷感叹“芒果是怎么凑成这个阵容的”。

这其中最受观众们关注的,恐怕就是让人直呼“爷青回”的“大湾区”组了。陈小春、张智霖、谢天华、梁汉文、林晓峰五人,唱演功力有着多年积淀,实力强劲,且自带笑点,又承包了很多90后的童年回忆,一起出现在综艺节目中的效果可谓是温馨又搞笑。

图源《披荆斩棘的哥哥》官微

节目第一期,当《友情岁月》前奏响起,穿越几十年、扎根在人们记忆深处的光影记忆也被唤醒,人们仿佛置身香港电影、电视剧的鼎盛时期。此后,“大湾区哥哥”们在竞演节目中实力“抱团反内卷”的动作也为节目的“综艺”部分创造了不少的笑料,这种“抱团”并不会让人们觉得又是竞技综艺中的老套路,反而是让嘉宾们最舒适,也是最能让观众看到化学反应的一种合理行为。

这或许能解释人们为什么喜欢看到“大湾区”的哥哥们凑在一起嬉闹了。

在最开始,这些中国香港的艺人只是带着观众回味了在中国流行文化历史上留下重要印记的港风文化,让过去的故事再次在人们眼前上演,而之所以能在之后的节目中持续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点,则是因为成员们本身足够突出的个人特质,以及互动中独特的模式与笑料。

当这群在娱乐圈以及打拼数十年的成熟艺人齐聚在节目中时,足够的经验等资本让他们更加能够表现出本真的自己,尤其是身边还都是自己熟识的朋友时,这种真实便更加没有了距离感。出身香港市民文化的这些艺人们,往往更加贴近最广大观众认知中的“邻居”或“朋友”,在这一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同时,当他们一同置身异地文化环境中,一种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转换让他们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一种“顿感”,加之真实的他们打破了记忆中影视角色的印象,反而增强了真实形象的立体丰满。

概言之,真正让这些“大湾区哥哥”们走进观众心里的,还是一种群体层面上的“有趣”与“真实”。

“港风复兴”进行时?

虽然如上文中所说,所谓“复古”和“青回”等标签只是让人们迅速产生接近感,在节目中树立一个具有辨识度的第一印象,真正吸引人的还是嘉宾本身。但是,“大湾区哥哥”们的走红确实让“港星”、“港乐”再次回到人们眼前。

就像前文中提到的,针对大众层面对港风复古的热潮,招商会上芒果TV综艺片单里出现了港乐新生代节目《声生不息》。据悉,该节目将延续《披荆斩棘的哥哥》中“大湾区”的概念,由芒果TV与香港TVB联合打造,在香港回归25周年的主流背景下,以粤港金曲来致敬时代精神,强化内地、香港、澳门音乐文化的传播交流。

图源微博

就这一段透露的简介中,我们多少也能够勾勒出这样一档节目的模样。若按照这一定位来贯彻,芒果TV的目的显然没有止步于“复古”,这档音综似乎承载了更多的时代意义。

在这之前,内地并没有缺少过“北上务工”的中国香港艺人。

进入新千年以来,港风文化在内地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圈的影响力都在逐年下降,不仅是影视剧和音乐,随着内地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的发展,香港流行文化已远远没有了当年的地位。与之相对应的,内娱也形成了新的发展形势,资本和关注集中在内地,随着消费增加的还有各式各样的演艺工作需求。

除了作为演员、歌手参与到影视音乐作品中,综艺也成为了不少香港艺人的不二选择。如蔡少芬、应采儿、陈小春等,都已经是内地综艺中的老面孔了,在参加了系列节目后也形成了一套人设与方向。

综艺《请吃饭的姐姐》海报

节目的四位合伙人被称为“港普F4”

但这些频繁出现在综艺中的港星并没有像今年一样将“情怀牌”打得恰如其分,也没能真正把过去的港风回忆真正调度起来,更多依靠的是自身的性格魅力与地域差异之下形成的综艺效果而为人们熟知。

或许还是因为《披哥》整个节目所表现出来的“克制”,在整个互联网充斥着“油腻达咩”的诉求时,节目组较为合格地完成了网友们的期盼,叫停“Wink”等可能有油腻风险的动作。表现在对“情怀”的完成度上也是如此,比起过度消耗嘉宾们身上的情怀色彩,节目还是更加聚焦于个体的内部突破与成员们间的互动。

在此基础上,又因为这是一档唱演竞技类节目,“大湾区哥哥”们多年沉淀下来的舞台功力进一步提高了复古港风元素在节目中的含量,于是对“大湾区哥哥”的认可进一步泛化到对整个香港文化的怀念。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湾仔的夜》与《声生不息》出现了。

将两档节目对比来看,《大湾仔的夜》似乎更类似于“大湾区五人组”的团综,是《披哥》的延续,比较小体量。这样的综艺先天会带一些“售后”的感觉,在一开始就存在框定受众范围的可能,寄希望于节目中嘉宾的表现达到出圈、吸引更广泛受众的效果。虽然从嘉宾们在《披哥》里的表现来看,他们确实有这样可能,但这种类型节目对节奏的要求同样存在,并不能单纯只看嘉宾阵容。

而《声生不息》则是从《披哥》引发的港风热潮出发,聚焦于港风音乐的新生代歌手。可以说《披哥》里“大湾区哥哥”们的表现只是引子,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声生不息》则具备更多可能与空间,在延续和推广港乐、拓展节目形式上具有一定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对“港乐”的定义,对自身“复古”和“创新”元素的协调与定位等,都需要得到展现。

从“大湾区”这一IP,芒果TV推出了两档综艺,这确实体现出了“调度”和“敏感”对于平台的重要性。在自制综艺战争白热化的当下,视频平台如何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增强用户粘性,答案或许就在这些探索中。

为什么大湾区IP越来越多?

而在荧幕上,以“大湾区”为主题的IP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就在不久前的2021年9月,“湾区升明月”2021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知名音乐人、电影人齐聚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唱响月圆之歌。

“大湾区”的全称“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为促进粤港澳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而划分的一个区域,由广东9市和香港、澳门共11个城市构成。在这一大背景下,一系列大湾区IP也就应运而生。

而当我们回到《披哥》里的“大湾区”这一IP上,复古、翻红、赋予过去的时代象征以新的意义与解读,就像那些情感家庭类综艺一样,也是人们永恒的精神需求。当90后逐渐掌握大众场域中的话语权,成为消费的绝对主体,能够唤醒他们青春记忆的画面与声音自然会在市场中再度涌现。

加拿大乐评人卡尔·威尔森在《好品味,坏品味?一场拆解音乐品味的聆赏实验》中写道:“时间造成的柔焦效果:一个年代里最怪异、笨拙、俗气的明星,日后都会成为那个年代令人怀念的公众偶像,体现了某种代表那个时代且不久后即遭舍弃而不复返的特质。”

类似《声生不息》这样聚焦港乐新生代的节目,或许也是对这样需求的另一种解答。

华语文化圈是否会迎来“港风复兴”,值得期待。

END

内容产业观察与研究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投稿、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 ciweimeijiejun

原标题:《披荆斩棘的“大湾区哥哥”为什么能有团综?》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