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黑冠长臂猿及它们在森林系统中的角色|刘国庆致辞绿会RCEP 4C-猿类大会

2021-11-05 19: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1年猿、生物多样性与气候(RCEP 4C八次会议)于北京时间10月29日下午18点正式召开。十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到此次会议,讨论猿类这一关键物种如何帮助人类减轻气候变化,对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估值,并以此为据,推动社会各界加大对猿类的关注和保护。

第一部分亚洲猿类专场共20729人次在线参与,在广大网民中引发了广泛关注。

此次会议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会”)国际部、绿会RCEP工作组、猿类联盟(Ape Alliance)共同主办。绿会国际部特将发言人发言详细内容整理如下与“绿会融媒”读者分享。

 

大会第一部分第三位发言人刘国庆博士是云南普洱景东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室研究员。她的主旨报告题目为“西黑冠长臂猿及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西黑冠长臂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等级)。具体发言内容如下:

各位专家朋友大家好,我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的刘国庆,今天与各位专家朋友分享下家乡的明星物种--西黑冠长臂猿。中国有7种长臂猿: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野外没有发现它们的踪影;海南省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海南长臂猿有35只;东黑冠长臂猿分布于广西的靖西县,约有30只;云南高黎贡山的天行长臂猿有不到150只;云南哀牢山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西黑冠长臂猿不到1200只;还有分布于藏南的西白眉长臂猿, 其数量加起来估计不到1500只。

西黑冠长臂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其重要的集中分布区。“两山”保护区内有99群600余只的西黑冠长臂猿。

西黑冠长臂猿营家庭式生活,有固定的家域。由成年配对的雌雄性及其子女组成一个家庭群,一夫一妻或是一夫二妻配偶制,成年雌性3-5年生一胎,婴猿约2岁独立。西黑冠长臂猿有清晨鸣叫的习性。由雄性引领,雌性发出成功的激动鸣叫,共同形成优美的二重唱。西黑冠长臂猿喜食果类、花类和叶类食物,偶尔也会取食像鼯鼠、鸟蛋、昆虫等动物型食物。它的食性且呈季节性变化,食性与栖息地内食物可得性有关。它对各类食物的采食比例如下:采食果类食物高于花类食物,花类食物高于叶类食物,而叶类食物高于动物型食物。

西黑冠长臂猿活动于树冠上层,极少下地。但近几年,我们在用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时,拍到西黑冠长臂猿也会下地玩耍,但玩耍的地点相对固定、安全。

西黑冠长臂猿可作为森林健康的指示器。长臂猿依赖于原始的热带雨林及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所提供的食物来生存,因为鸣声可以传播1-2公里,容易被监测到,它还可作为森林健康的警示器。99群西黑冠长臂猿栖息于无量山和哀牢山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内,“两山”保护区的面积为35908公顷。

西黑冠长臂猿栖息于1800米—2500米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大部分群体栖息于保护区内,但仍有部分群体栖息于保护区外。景东管护局和景东县人民政府多年来致力于西黑冠长臂猿的保护与宣传,所以当地民众对西黑冠长臂猿的认知度还是比较高,保护意识还是比较好。

西黑冠长臂猿可作为种子传播者。它喜食成熟的果类食物,据监测,约取食30种成熟的果实,它通过取食消化后以粪便的形式排出,因活动范围大,它是(森林里)高效的种子传播者。另一方面,对于大果核的种子,鸟类是传播不了的,所以它在对这些种子植物的传播作用就比较明显(南孙枣等大果核的果实种子),在这方面它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的维持有很重要的意义。

西黑冠长臂猿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种。

长臂猿是森林的旗舰物种,对其他野生动物有伞护作用:西黑冠长臂猿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保护了西黑冠长臂猿就像撑开了一把保护伞,也保护了与其同域栖息的其他野生动物,如印之灰叶猴、红面猴、猕猴、熊猴等等之类的野生动物。

我们一直致力于西黑冠长臂猿的保护。2003年,在无量山大寨子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长臂猿野外监测站。监测站周围县分布有3群已经习惯化的西黑冠长臂猿、2群已经习惯化的印之灰叶猴。自2002年开始,依托无量山大寨子监测站,中国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山大学、大理大学等已培养出多位硕博士研究生。这些研究生现在在对灰叶猴和长臂猿的研究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依托于西黑冠长臂猿和印之灰叶猴的研究,景东县被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黑冠长臂猿之乡”、“中国灰叶猴之乡”。依托于西黑冠长臂猿的研究及宣传,当地社区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当地农特产品的外销,并且带动了当地以部分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西黑冠长臂猿和印之灰叶猴的研究,120m全可动脉冲星射电望远镜落户于景东,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也得以申报,兼顾了社区发展与保护,让景东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一直用传统的巡护技术加数字化技术来保护哀牢山和无量山的生物多样性。首先是成立了长臂猿巡护队,对长臂猿栖息地进行日常巡护,在长臂猿习惯化的栖息地内,架设监控探头,架设视频监控系统,在“两山”保护区内设置动物监测点。 与红外相机进行辅助监测与保护。一直以来,以人防加技防的形式共同保护好我们“两山”的生物多样性。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西黑冠长臂猿及其特征,和我们景东在对西黑冠长臂猿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谢谢各位专家朋友的聆听!有不对的地方也请专家、领导给予指正。也欢迎各位专家朋友前来景东给与指导。谢谢大家!

(文章基于参会者笔记整理,未经本人核实,仅供参考。)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绿会融媒”,“绿会融媒”是由约50个平台组成的融媒体矩阵,旨在传播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和公共健康危机,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

文/Daisy 审/Maggie 编/angel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