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让猴子抽烟,还不是这家动物园最大的恶

2021-11-08 14: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让猴子抽烟,还不是这家动物园最大的恶 原创 核桃苗 物种日历

最近,衡水野生动物园给小猴子抽烟的视频上了新闻,拍摄者把点燃的香烟塞到了一只幼年普通猕猴嘴里。遭受质疑后,该动物园回应称,这是为了宣传吸烟有害健康而摆拍的公益段子。

该视频目前已删除

强行在猕猴嘴里塞点燃的香烟,这种所谓“公益”无疑已经危害了动物的健康。更令人发指的是,在这家动物园的短视频账号里,还有大量令人不安的视频。其中大多是关于灵长类动物的,比如让猴子和幼虎打架、给猴子喂棒棒糖、给猴子嘴对嘴喂食……

几只幼年灵长类动物,是这帮人集中迫害的对象。幼年阿拉伯狒狒、幼年猕猴、幼年僧帽猴、幼年松鼠猴,全都被工作人员套上衣服和尿布,被迫做出模仿人类的动作,并被挂上与动物行为完全不搭边的拟人化诠释。

如果要谈动物园的自然教育问题,那实在是高估这家动物园的素质了。在那里发生的事情,连动物和人的最基本的身心健康都无法保证。

文中有令人不安的图片,为防止对这些错误行为的二次传播,我们在视频截图上进行了叠字。

猴子不翘二郎腿!

在抽烟的视频里,猴子的姿势也十分诡异——它翘着二郎腿。然而,猴子绝对不会自主摆出这样的动作!

在不少视频里,猴子都是这样的姿势

猕猴四足行走,就身体比例而言,它们的腿比人类的短(对比一下四肢着地的时候,人的自然姿势是膝盖着地,而猕猴是脚掌着地)。二郎腿这种大长腿扭在一起的姿势,只能让它们浑身难受。虽然无法确认,但我怀疑这个姿势是用外力固定了猴子。这样的行为会不会对小猴的骨骼、肌腱造成潜在的损伤,光看视频就无法确认了。

同样粗暴的行为不止于此。在好几个视频里,都能看到饲养员提着幼猴的胳膊拖拽它们;甚至还将幼猴扔在够不到岸边的水池里,或者把幼猴挂在绳子上疯狂摇晃。在这些视频里,都能听到幼猴的尖声惊叫。

在这些视频里,均能听到猴子凄厉的尖叫声

笑得比哭还难看?

不,猴子真的要“哭”了!

除了尖叫,在不少视频中,猴子的面部表情也令人十分难受。这家动物园甚至为这样的场面打上了“笑得比哭还难看”的标签。

实际上,这只阿拉伯狒狒很可能是被吓坏了。这个表情,表达的是屈服和恐惧,而非快乐。不知道拍摄视频时,这只小狒狒遭遇了什么;但下面这两个就很明显了,拍摄者向小狒狒扬起塑料球,吓到它了。

灵长类动物的面部十分像人,不少人按照对人类表情的理解去理解它们的表情。尤其是灵长类动物的所谓“露齿笑”,常被误解成愉快的微笑和大笑;实际上,这种嘴角极度回缩而露出上下牙齿的表情,通常是低等级个体在被高等级个体威胁后做出的,它表示的是“我服软,不要攻击我”。曾有研究发现,如果没有观察猴子的经验,只有不到30%的人能够正确认出叟猴的屈服、焦虑和友善的表情。

叟猴的六种表情,可以试试猜一猜它们表达了什么情绪。

正确答案如下

A&B:提起眉毛注视目标,表示威胁,准备攻击;

C:打哈欠。可能与郁闷或焦虑的状态有关;

D:嘴角极度回缩而露出上下牙齿。表示恐惧和屈服;

E:嘴微张,弹舌或嘴唇反复相碰发出声音。表示友善;

F:面无表情 | 参考资料[4]

动物园本来应该通过正确的展示,扭转大众对动物的误会——这家显然没有做到,反而还带头误解。

妈妈去哪儿了?

在这家动物园的视频里,出镜的大多都是小猴子。它们惊恐尖叫的时候,猴妈妈在哪里呢?

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猕猴妈妈都会尽力保护孩子。在野外,如果小猴遇险尖叫,猴妈会飞速冲过来抱起小猴,可能还要攻击肇事者(无论是人还是猴)。但在视频中,有些小猴子连半岁都不到,大的估计也就刚满周岁。这些时常需要母猴保护的新生儿,孤零零地面对玩弄和镜头,不知道要留下多大的心理阴影。

而且,小猴在猴群中的等级确立,也与母猴直接相关。从小就被从母亲身边反复带走,也不利于小猴与其他猴子建立关系。

没有展示正常的猴群关系,却将不同物种拼凑在一起扮温馨

这家动物园还特别喜欢把毫无关系的物种拼在一起,比如让原产非洲的阿拉伯狒狒,背着原产南美的僧帽猴和松鼠猴。自然状态下,狒狒和另两个物种恐怕到灭绝都不会有交集,这样毫无意义的展示,只是满足工作人员的无聊猎奇心理。

喂糖?不,喂的是毒药

除了往猴子嘴里塞烟,工作人员还向猴子嘴里塞了各种荒唐的食品。面条、果丹皮、软糖、棒棒糖,挨个往小猴子嘴里塞。在给僧帽猴的伙食中,甚至还有一堆月饼!

在视频中经常出现的阿拉伯狒狒,自然环境下的它们生活在半沙漠地区,以大量吃草闻名,身体适应的是高纤维、高单宁的食物。其他的非人灵长类也相似,它们在野外吃的食物都含有比较高的单宁和纤维,即便是果实也远不像人类培育的水果那么甜而不涩。至于人类都嫌太甜的月饼,更不适合它们。

过去经验有限,动物园无法完全复刻动物的自然食谱,营养比例的失调常给动物带来致命疾病。笼养食物中,如果铁元素和维生素C过量,加上单宁不足,可能会导致狐猴患上肝衰竭;在笼养大猩猩中常见的心脏病,可能源自人工饲料块中过量的糖分;疣猴如果摄入过多的糖分,会遭受消化系统疾病的折磨(所以千万不能给金丝猴投喂糖果!)。还有物种日历昨天介绍的,则是间接被甜食导致的蛀牙害死的。

很多动物园费尽心思劝阻投食的游客,就是担心动物摄入了不恰当的食物;而世界各地的饲养员和兽医,也都在努力让笼养伙食更接近自然环境,以改善动物的身体状况。但这家动物园呢?

人猴嘴对嘴?呕!

在这些视频中,另一个经常表演的项目是饲养员和小猴子嘴对嘴传食,或者人一口猴一口地分同一个食物……这明显是极其错误且危险的操作!

至于和猴子亲嘴的,我们就不截了

与灵长类动物接触,需要完备的安全防护。以我所在的研究所为例,进入饲养区不仅要换掉全身的衣服,还要穿上两层集中清洗消毒过的防护服,穿戴好口罩、帽子、塑胶手套和靴子。这是为了保护动物,更是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

灵长类动物和人类在生理上十分相近,许多疾病容易双向互传,造成致命的后果。今年夏天,国内报道了第一例猴B病毒感染人类致死的事件,一位兽医因此去世。感染了B病毒的猴子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是通过体液接触,这种病毒却能传染给人,而且死亡率达到70%。反过来,人类的常见传染病也能感染猴子,流感、肺结核、麻疹、风疹,都威胁着灵长类动物的健康。2002年和2003年,刚果的埃博拉疫情波及了当地的西部低地大猩猩,有些地区的群体几乎全部死亡,这直接导致这个亚种陷入极度濒危的状态。

新冠病毒也可以传染给非人灵长类。因为担心新冠对灵长类动物的影响,我所在的研究所至今仍然对研究人员与动物的接触多加防护。就在全世界的灵长类饲养机构都如履薄冰的时候,这家动物园却在“嘴对嘴”喂食,这几乎就是开着重型卡车在冰面上漂移!

当灵长类动物在自然界 | 核桃苗

这家动物园的种种行径,不仅危害了人与动物的最基本健康;而且,在动物园中展示错误的行为、甚至拍摄下来发到网络上博取关注,更是完全违背了动物园的自然教育职责。将野生动物穿上衣服,进行拟人化、娱乐化的呈现,对于动物保护和自然教育只有害处。这样的呈现并不会让人们了解野生动物的真实生活,还会让人们低估濒危动物的危急状态。而将动物塑造成可以随意捉弄的形象,也会让许多人认为它们毫无危险,可以随意接近,甚至动了私自饲养的念头;这将助长野生动物的违法贸易,最终受害的还是野外的动物种群。

对于非人灵长类,更是如此。作为人类在自然界亲缘关系最近的族群,它们与人类那么相似,呈现这种不正确的亲密关系,更容易让人产生不切实际的联想。IUCN的灵长类专家组曾发布过关于灵长类影像呈现的指引,呼吁人们不要展示与非人灵长类亲近的图像;即便是与它们一同工作的研究者、饲养员等专业人士,也应保持距离,并通过佩戴专业装备和加注说明,明确地展示出他们所具有的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以免误导大众。

每个物种都有它们自己的样貌和生活方式,这是漫长的又多样的演化历史赋予它们和我们。按人类的样貌去解释它们的行为、逼迫它们成为人类的形态、融入人类的生活,都只会让我们离真实越来越远,也会将双方推向痛苦和危险。

参考文献

[1] Hinde, R. A., Bowell, T. E., & Spencer-Booth, Y. (1964). Behaviour of socially living rhesus monkeys in their first six months. 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143(4), 609–649. https://doi.org/10.1111/j.1469-7998.1964.tb03884.x

[2] Hinde, R. A., & Rowell, T. E. (1962). Communication by postures and facial expressions in the rhesus monkey (Macaca mulatta). 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138(1), 1–21. https://doi.org/10.1111/j.1469-7998.1962.tb05684.x

[3] IPS | Opposition to the Use of Nonhuman Primates in the Media. (n.d.). Retrieved November 4, 2021, from https://www.internationalprimatologicalsociety.org/policy-statements-and-guidelines/nonhuman-primates-in-media/

[4] Maréchal, L., Levy, X., Meints, K., & Majolo, B. (2017). Experience-based human perception of facial expressions in Barbary macaques (Macaca sylvanus). PeerJ, 5, e3413. https://doi.org/10.7717/peerj.3413

[5] Redican, W. K. (1975). Facial expressions in nonhuman primates. In L. A. Rosenblum (Ed.), Primate Behavior (pp. 103–194). Academic Press. https://doi.org/10.1016/B978-0-12-534004-5.50007-5

[6] Wang, W., Qi, W., Liu, J., Du, H., Zhao, L., Zheng, Y., Wang, G., Pan, Y., Huang, B., Feng, Z., Zhang, D., Yang, P., Han, J., Wang, Q., & Tan, W. (2021). First Human Infection Case of Monkey B Virus Identified in China, 2021. China CDC Weekly, 3(29), 632–633. https://doi.org/10.46234/ccdcw2021.154

[7] Waters, S., Setchell, J. M., Maréchal, L., Oram, F., Wallis, J., & Cheyne, S. M. (n.d.).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Responsible Images of Non-Human Primates. 4.

作者:核桃苗

编辑:麦麦

原标题:《让猴子抽烟,还不是这家动物园最大的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