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急缺新型职业农二代,嘉定区9万亩田仅百余中青年农民
目前上海职业农民匮乏,虽然近年来“农二代”逐渐增多,但群体不够大,许多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缺乏高学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年轻带头人。为此,上海拟将家庭农场经营者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范围。
9月13日下午,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召开,听取了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建融关于上海市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情况的报告。
吴建融表示,立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上海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他介绍,目前,上海市首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已达27家;截至2015年底,上海市累计发展家庭农场3829户,有农业龙头企业386家。
报告也指出了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报告提到,受到农业生产艰苦、收入偏低、社会偏见等因素,少有大学生愿意到合作社并长期留在合作社工作。
据报告,以嘉定区为例,该区有7万亩粮田、2万亩菜田,而中青年(60周岁以下)农业从业者仅120余人,要完成政府下达的粮食和蔬菜生产最低保有量任务,只能吸纳一部分60周岁以上的农民和外来人员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是蔬菜生产。
澎湃新闻注意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也指出,上海市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确实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匮乏、管理薄弱、示范带动效应不明显等不足之处。
此前,考虑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推动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将其列为今年重点监督项目,并成立专项监督小组,赴青浦、松江、金山、崇明、浦东等涉农区,走访了30多个家庭农场等,开展监督调研。
调研报告指出,目前上海市职业农民匮乏,虽然近年来“农二代”逐渐增多,“但群体不够大,许多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有学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年轻带头人。”
对于这一困难,吴建融表示,下一阶段拟将家庭农场经营者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范围,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逐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家庭农场经营者。
调研报告也建议,要加快建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和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制度。强化科技知识与技能培训和跟踪指导,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加快培育一支符合本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需要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