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香格里拉故事】一位作客他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殷切期望

2021-11-09 17: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年的藏历9月15日,按照传统习俗,一年一度的祭山跑马节在洛吉乡尼汝村崩加塘如期举行。胜嘎神山脚下桑烟弥漫、经幡飘扬,骏马奔腾、载歌载舞,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气氛。

伴随着浓浓的节日气息,由香格里拉市洛吉乡党委政府主办、尼汝村两委承办的《漫游世界第一村——尼汝》新书发布会也在这里同时举行。主、承办方能够为我举办新书发布会,我深感荣幸,我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17年前,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本书,书名叫《魅力尼汝》,这本书是2003年“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之后,我试图把尼汝作为“三江并流”腹心地的一个亮点,为宣传香格里拉生态文化借力造势,也产生了不错的宣传效应。

《漫游世界第一村——尼汝》这本书是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祝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昆明召开的图书之一,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云南日报、云南信息网等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也有了不错的反响。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有了《魅力尼汝》一书,为什么还要写《漫游世界第一村——尼汝》呢?媒体报道中的一段话也许打消了好心人顾虑:这是一个“世界看云南的窗口,云南看世界的视觉”。我在书中的前言和后记中也表达了写这本书的初衷和目的。

当下,尼汝已经推到资源开发的前沿,传统的生存理念、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乡风民俗面临许多挑战。今天的尼汝与十年、二十年前相比,很多方面正在发生变化,有些变化令人欣慰,但有些变化不免让人叹息!在悲喜交加之余,我更多的是祝福和期待。借此机会我想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尼汝的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里的青山、绿水、蓝天、草地、田园、村落是尼汝最具优势的生态资源,是尼汝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的本钱,也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一旦破坏了就很难恢复。遗憾的是,不应该做的一些事情有些地方依然在做。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生态保护中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原则。生活中有的事是必须要做的,有的事又是绝对不可以去做的。也就是说,需要做的或者该做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做好,不需要或不应该做的事坚决不能去做。

第二句话:尼汝传统村落要力求保持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2013年,尼汝村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传统村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艺术价值、社会经济价值,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是尼汝获得的又一个高含金量的品牌,是富民强村的重要资源支撑,深度开发的潜力很大。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传统村落风貌管控制度,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

党委政府、村“两委”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发展,进一步明确乡村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统筹规划,依法依规管理,在满足村民改善生活条件意愿基础上,保护和修复这一独具特色的村落自然格局、空间形态、风貌特征、田园景观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传统农牧生态文化应加以保护,防止人为地分割、肢解和破坏,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打造自然生态+传统村落+田园风光+乡村民俗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第三句话:要在民俗文化中挖掘生态文明传统思想资源。民俗文化中蕴含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尼汝藏历节、丹巴节、祭山跑马节古老的传统节日,诠释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这些古老传统节日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是一种文明,一种敬畏自然的文明,一种友爱一切众生的文明,一种人与人如谐相处的文明。山谷里的信仰习俗源远流长,千百年流传下来,守望着养育生命的绿色家园。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保护合法、禁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去挖掘民俗文化中蕴含着生态理念,充分发挥优秀民俗文化在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传承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祝愿故乡的天更蓝、山更禄、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

夏季的香格里拉尼汝村尼拥藏族村寨 张国华 摄

原标题:《【香格里拉故事】一位作客他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殷切期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