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翠岛时评】手有麦克风 发声讲文明

2021-11-11 19: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网络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网络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很及时,很有必要,不论是主管部门还是广大网民都要贯彻执行。

中办、国办之所以要求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这是由网络的特点和现状决定的。

网络的特点是什么?发声门槛低、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在网络时代,有人比喻人人都有麦克风,说的就是发声门槛低。据统计,我国现在有10多亿网民,就相当于有10多亿个麦克风,网民随时都可以发声,其覆盖面和影响力就可想而知了。网络世界还流行这样一段话: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好像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像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段话说的就是网络覆盖面广、影响力大。至于速度快,人们都感受到了,手指一点,传遍全国乃至全世界。人人都有麦克风,发出的声音必然是多样性,免不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所以,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势必再行,必须用科学理论、先进文化、主流价值占领网络阵地,决不能让乌七八糟的东西把网络搞得乌烟瘴气。

网络的现状是什么?主旋律是主流,好声音是多数,但也有杂音噪音。如果把网络比作责任田,责任田里既有作物茂盛,也长有杂草甚至毒草。现实的网络空间,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信息泄露、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网络黄赌毒、网络暴力等乱象仍时有发生,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此,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就要破立并举,对网络乱象要亮剑整治,同时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滋养网络空间、净化网络生态,为人民群众营造清朗文明的网络空间。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网民责无旁贷。网民是网络参与的主体,要权责并重,在享有发声权利的同时也要尽相应的义务,手有麦克风,发声讲文明。

要准确发声。在网络上发表信息要突出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英雄模范感染人、用建设成就鼓舞人、用正确的导向引领人。如“网信昌黎”微信公众号“碣石网评”发布的文章就突出了主流价值,前不久“碣石网评”发表评论文章《敬业成就精彩人生》,文章论述了昌黎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站站长李晓言的敬业精神,他的敬业精神表现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守一行,既成就了事业又成就了自己。敬业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这篇评论就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职人员具有教育作用。发声就发这样的好声音。

要理性发声。理性发声就是情绪要平和,语言要文明,态度要端正,对不同意见要包容,尊重对方发言的权利。有不同意见可以交流和辩论,但要摆事实、讲道理,不能达成一致就各自保留,防止情绪化表达,去掉戾气,禁止谩骂,更不能用语言暴力攻击对方。英国作家霍尔曾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不同意见的争论,就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要谨慎发声。网民们都有对外发表各种信息的自由,也很方便。在发表各类信息时,要谨慎从事,三思而后发,确保发出的信息没有副作用。特别是在转发各类信息时,更要把好关,接收到的谣言类或不良信息不能再转发,避免扩散,如果把这类信息转发出去,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作用,加大了谣言或不良信息的扩散,造成不良影响。

要敢于发声。网络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丑化开国领袖、否定“四史”等言论不时冒出来,对此,我们不能保持沉默,而是要站出来,及时发出声音,与之进行斗争,给与严肃的批驳,决不能让其泛滥,让“四个自信”牢牢占领网络阵地。对于观点不正确的信息要发出声音予以纠正,对于谣言要及时澄清,确保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

稿件由昌黎县委网信办提供

原标题:《【翠岛时评】手有麦克风 发声讲文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