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普通人的自然|善用传播的力量,讲述三江源故事

胡珺涵
2021-11-16 11:33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在近期结束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高级别会议中,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宣布设立,位于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就是其中之一。在建立国家公园、保护区等保护措施方兴未艾时,很少有人了解当地的民间草根保护者的故事。

贾喻然是哥伦比亚大学传播学硕士。她在成都一家金融机构工作,却将自然保护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祁连草原。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由作者提供

听见自然的声音

贾喻然从小在青海长大,父亲成长于青海刚察县,家人们时常会给她讲述草原和游牧的故事,但一心想走出大西北的她,去到广州上大学,和同学们聊起老家时,她才从别人口中听见了家乡的美丽。

除了漫山遍野的牛羊,逐水草而居的牧人,豪爽的藏族文化,三江源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它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之一,也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为下游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有着“中华水塔”的美名。

离家的距离远了,贾喻然心里的家乡却愈发清晰动人。带着对更大世界的向往,她申请留学时,在申请书里写到——想用自己学习的传播学知识去保护家乡。

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的贾喻然,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将对自然保护的关注付诸实践。她加入了国际自然保护青年智库“小象君”,参与运营这个关注自然保护的自媒体,并和同伴们一起策划了普及“零残忍化妆品”的活动,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让人们了解传统化妆品制作中对野生动物的残忍伤害。

留学回国后,贾喻然一边寻找合适的工作,同时把目光投回了自己的家乡。

她申请了三江源的著名保护机构“年措”(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品牌传播人员,却在机缘巧合下加入了位于甘加草原的“善觉甘加环保志愿者团队”(后文简称“善觉”团队),作为远程传播志愿者开始实践自己的自然保护理想。

让草原走进心里

贾喻然在善觉团队主要负责公众号的传播运营,“善觉”公众号关注人数超过3万,在青藏高原的本土环保机构里算是较有名气的。

何谓传播?美国学者拉斯韦尔认为,传播的本质是有目的的说服,其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5W”,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

相对应的,自然保护领域的传播工作或许就可以概括成:通过媒体向人们传达自然保护的知识和理念,从而影响人们做出有益于自然保护的决策和行为。

然而,在人们习惯了短时间接受大量信息的时代,很少有人会认真倾听与自己远隔千里的环保故事。如何让这些来自草原的声音真正走进人们心里? 

贾喻然首先从语言差异这座“阻碍交流的大山”入手。由于善觉团队的创始人和成员都为藏族,公众号内容起初以藏文为主。贾喻然意识到,即使是在以使用藏语为主的青藏高原,汉语内容的传播也十分重要,于是她鼓励志愿者和游学参与者们在公众号上分享自己的感想,在汉族朋友们的帮助下,将草原的生态文化和团队的环保工作传播给更多人。

传播内容的呈现也需要精心设计以给受众更好的阅读体验。贾喻然为善觉设计了一套以蓝色为主、简洁朴素的编辑排版规范,让文章的视觉效果更有特点,逐渐建立起善觉公众号的风格。

她也对公众号内容做了整理归类,将野生动物调查与保护、爱心助学与生态教育、卓贝罗罗羊毛毡手工艺品等内容,在“善行”、“善悟”和“善缘”三个栏目中展示。

创新才能持续传播,在贾喻然看来,用心撰写文章是必需的,但也要满足受众对多样化信息的需求。她在2020年开通了视频传播栏目,周末“善视频”——以短视频形式分享多样的内容:甘加草原的美丽景色、草原游牧的本土知识、野生动物调查的影像。如今,这个每周日固定发布视频的栏目,平均阅读量在1000以上,最高浏览量超过4万。

贾喻然在阿拉善SEE劲草嘉年华介绍“卓贝罗罗”

自然与自由

对于在大城市银行工作的贾喻然来说,本职工作很难让她与自然有直接连结。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她会打开电脑,投入善觉团队的自然保护传播工作,以另一种方式亲近自然。

“亲近自然时,自由是我最先感受到的,在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里,觉得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都受到禁锢。但在自然里我可以坐下冥想、拥抱大树…… 做一切我想做的事,个人的感受力和知觉也被放大了很多倍。对我来说,自然是身体和精神上的自由。”

带着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贾喻然和父母在2019年夏天第一次来到了甘加草原。虽然她小时候也有去过草原,但这次的感觉非常不一样。

在甘加度过的短短一周里,贾喻然感受到牧人伙伴们的热情,也真实地亲近着自然:夜晚时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夏季牧场路边探头探脑的旱獭、大摇大摆走过公路的巨大高山兀鹫…… 那些自由的生命力让她拥有了更多前行的动力。

贾喻然也将自由带进自然保护的传播里,她策划了志愿者与环保牧人、志愿者与志愿者之间的深度访谈。在2021年9·9公益日的传播中,她指导牧人们拍摄了一支短视频,呼吁大家关注草原生态,帮助牧人用影像记录草原。这是牧人们第一次出镜,面对镜头向远方的人们讲述这片草原的本土保护故事。

今年年初,她又报名了“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翻译志愿者,在与联合国妇女署的项目中,翻译有关草原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女性参与环保的文章。

贾喻然在阿拉斯加徒步

自然向好,生活向善

在自然保护领域里,很少有线上志愿者能陪伴一个远隔千里的团队四年,但贾喻然做到了,她说,“有些事情我做到一半就停下了,只有善觉的工作一直在坚持。我可能没法把它作为本职工作,但我慢慢接受了把它作为一个爱好,一个自己终身的事业和理想。”

目前,贾喻然正在采访自然保护领域的年轻人,打算为这些与自己同辈的同行者和朋友们做一个系列访谈:玛曲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保护黄河源湿地的东知,在鹭鸟庄园和家人一起守候白鹭的凡小野,在青藏高原做黑颈鹤研究保护的蒲真……她细数着这些朋友的名字,声音平静又充满力量。

当自然保护日益成为一个全民关注的议题,有关自然保护的叙事也就变得越来越壮阔,我们很容易沉迷于宏大叙事,却忽视了一片草原、几条江河的故事。

但实现“自然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愿景的先决条件,恰恰需要自然保护回归到每一个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地域,看见每一个人在自然中的生活和对自然的善意,以一种细腻、温柔而平静的声音,为我们讲出不一样的自然保护故事。

而这,正是这个相信传播力量的青海姑娘正在做的。

(作者胡珺涵系善觉甘加环保志愿者团队项目官员,主要关注青藏高原本土保护实践)

个人能为环境做什么?普通人如何在自然中自处?

“普通人的自然”(A New Normal for Nature)专栏将记录普通人与自然相遇的故事。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