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梅艳芳》:太爱她了,所以束手束脚

于理
2021-11-13 08:49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人物传记很不好拍,尤其是如果传主离我们的时间很近,可能牵涉到相关人员的隐私,对传主以及一些争议事件的评价也会束手束脚。这是大家对电影《梅艳芳》的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很担心电影没拍好——此前其实出过关于梅艳芳的电视剧和纪录片,效果都不甚理想。

另一方面,粉丝们内心又有所期待,毕竟都渴望在大银幕上看到偶像。何况,早在2003年,梅艳芳本人便向安乐电影公司的江志强提出,希望他能为自己拍一部传世的电影。这是梅艳芳本人未了的心愿。

《梅艳芳》海报

就这样,笔者抱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走进电影院。

很显然,对于像梅艳芳这样的传奇人物,是很难在两个小时出头的时间讲透的,在素材的选取上必然会有取舍。《梅艳芳》采用了相对安全的编年体手法,记录了梅艳芳6岁出道到她40岁时离世,这一短暂又辉煌的人生历程中几个重要的时间点和重要事件:六岁出道、比赛夺冠、首次录音、与张国荣的友谊、与日本明星的跨国感情、掌掴事件、避走泰国、张国荣去世、1:99演唱会、最后的演唱会……

梅艳芳(王丹妮 饰)

如果说,电影有什么关键词的话,那么就是“梅艳芳的爱”。她对舞台的爱,对朋友的爱,对情人的爱,对乐迷的爱,对社会的爱……

梅艳芳(王丹妮 饰)是为舞台而生的,她幼年时便和姐姐梅爱芳一起登台卖唱。1982年,19岁的她参加TVB和华星唱片联合举办的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获得冠军。凭借过人的才华、坚毅的精神、百变的造型、前卫的理念,梅艳芳慢慢成长为一代巨星。

她对舞台无尽的爱,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最后一场演唱会。已在生命暮年的她,身体虚弱不堪,但升降台启动的那一刻,她依旧是舞台上睥睨天下、光芒四射的女王。她身着华丽的婚纱,告诉台下的观众:“我这一生,是演员、亦是歌手,我不是第一次穿婚纱,但每次都不属于我自己的,这也许是我一生中的遗憾。但我有你们的爱,已将这遗憾填补,我把自己嫁给了音乐,嫁给了你们。”

最后一场演唱会身着婚纱离开舞台

电影比较大胆的地方,是对梅艳芳感情生活的呈现,选取了她与日本明星后藤夕辉(中岛步 饰)和阿Ben(杨祐宁 饰)的两段感情。与后藤夕辉的感情,虽两情相悦,却因外力被拆散;与阿Ben的感情,正赶上掌掴风波,梅艳芳的事业处于低谷。

梅艳芳与后藤夕辉

两段情感,让观众看到了舞台女王背后,作为一个普通女人梅艳芳的样子。她也渴望爱情,恋爱中的她有感性冲动的一面,在人生的低谷时她亦是脆弱的,她也曾陷入自我怀疑……这些并不会损害梅艳芳的人格光辉,相反它让梅艳芳显得愈发真切而具体。

梅艳芳对朋友的豪爽仗义、对新人不遗余力的提携与帮助,在演艺圈一直被津津乐道。电影除了记述与一直陪伴在她身旁的造型师Eddie(古天乐 饰)亦师亦友的关系外,着重展现了她与张国荣(刘俊谦 饰)的友情。梅艳芳与张国荣一同从新人走过来,一同走过孤独与困惑,相互鼓励、打气,并肩想象未来……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在同一年去世,在天堂依然可以相互做伴。

梅艳芳与张国荣遐想未来

梅艳芳不仅仅是百变天后、舞台女皇,在她去世之后,她成为香港娱乐圈独一无二的“香港的女儿”。既因为她与香港这座城市一同成长,她从底层一路打拼向上,她身上体现出的顽强拼搏、永不妥协的精神,也正是香港这座城市的底色;也因为她对香港、对祖国始终赤诚的热爱,她热爱公益,心有大爱,一直努力回馈社会。就像她反复说的:上天给她的馈赠,她左手接完,右手就给出去一点。

“香港的女儿”与香港一起成长

传记电影对演员的演技有巨大的考验,新人演员王丹妮着实下了苦功夫,尤其是少女时期的梅艳芳,眼光潋滟,顾盼生姿,还原得非常到位。不过,到了梅艳芳患病时期,在表现那种脆弱中的不认命时,王丹妮显得生涩了些,人物的阅历感并没有体现出来。

初出茅庐阶段的梅艳芳

也因为梅艳芳实在是太“厚重”了,电影似乎也对演员的诠释带有某种不信任,所以需要借助真人影像的效果来唤起观众的共情。也的确,每一次出现梅艳芳的真人影像,观众的心都被揪了一下,演员的功能这个时候也就被严重弱化了。也难怪有些观众会提出质疑:为什么不干脆拍纪录片?

电影中穿插了一些真人影像

电影的剧本总体上还是太过保守。以编年体的形式做一个总体性的回顾,但也造成大量关键事件、关键人物的缺失;更关键的是,电影保留的那些梅艳芳的人生片段,不少也流于平铺直叙,缺乏戏剧性的冲突和高潮。梅艳芳的粉丝自然可以get到,但如果只是一个普通观众抱着欣赏一部传记电影的心态走进影院,他们可能就很难完整地感受到梅艳芳的魅力,他们也不一定能理解,为什么大家这么爱梅艳芳。

坦白讲,作为一部传记电影,《梅艳芳》不能令人满意,但我其实也不忍心苛责主创者。他们的束手束脚,恰恰是因为他们是梅艳芳的粉丝,他们太爱梅艳芳了。所以那些有争议、有分歧、可能涉及到人物内心更复杂面向的部分,主创者全部剔除了。

比如梅艳芳与后藤夕辉的感情,“后藤夕辉”并非那个日本男星的名字,电影给改名了,他与梅艳芳的这段感情也被做了最大程度且最善意的“解读”。电影固然是“保护”了梅艳芳,但其实也失去了一个探索人物内心的机会,也完全弱化了这段感情对梅艳芳造成的伤害和影响。同样的处理,也存在于掌掴风波后避走泰国这一阶段,人物的内心转变缺乏足够清晰的依据。

制作人江志强说:“其实我后来想到,她当时准备最后的演唱会是来告别她的歌迷,而找我拍这部电影,是想回馈喜欢她的影迷。”江老板这句话说得坦诚。如果是从传记电影的角度看,《梅艳芳》有种种不足;但从粉丝电影的角度看,《梅艳芳》的确是足够粉丝们哭得稀里哗啦。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