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洞悉双十一品质消费浪潮,青岛啤酒凭什么成为经久不衰的选择

2021-11-12 17:33
资讯 >
字号

2021年,“新消费”概念席卷互联网行业和品牌圈,与此同时,中国的主力消费人群也出现更迭。据麦肯锡《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新中产人数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5亿,而这部分人群在追求品质消费方面更加理性且有着庞大的消费升级需求,品牌要触达这类人群并非易事,同时,面对这个品质消费的黄金时代,如何顺应新一代消费趋势,无疑成了各大品牌时下关注的焦点之一。

比起“薅羊毛”、追逐潮流,当下的消费者仿佛更注重什么是真正的“一分钱一分货”,在此基础上,那些拥有高品质的生活好物正渐渐占据消费市场的“C位”。

潮水退后,新消费仿佛从高速发展的“风口”转到一个令大众踌躇的十字路口。如今,新消费已然进入下半场,品牌如何在一条足够长的赛道上跑得更远?想要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建立更坚实的壁垒,其经营理念一定是要以“人”为前提。

“品质生活”这一概念,在今年亦是获得了国家的“盖章”肯定。国家发改委提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这一要求,则是直接强调以“人”为核心。

而每年一度的双十一或许可以看作在这一十字路口下的,对各大企业验证产品品牌势能的集体大考——这对啤酒品类,亦不例外。

连续经过多年“双十一”的“锤炼”,今年的青啤再次取得喜人战绩。截至“双十一”当天结束,青岛啤酒电商在天猫、京东两大平台均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京东平台,啤酒类目官方旗舰店11月1日到11月11日,青岛啤酒全程位居前列,官方旗舰店新增会员是去年同期8倍,青岛纯生单品销量是去年同期11倍;在在天猫平台,青岛啤酒销量于双十一当天领跑啤酒类目品牌和啤酒类目旗舰店,内容种草、会员营销双驱动活跃消费者总量同比增长65%,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清晰可见。

品质的提升足以重塑一个品牌的价值。我们把视线聚焦到青岛啤酒上来看,它正持续放大其久热不衰的品牌效应,更凭借高品质叠加渠道深耕,实现高端化蜕变。

可以看到,近年来,青岛啤酒的高端、个性化啤酒销量逐年递增,引领市场需求。据了解,目前,青岛啤酒10元以上的高端及超高端产品包括奥古特、IPA、鸿运当头和玻珀拉格,6-10元的次高端产品包括纯生、黑啤、白啤、皮尔森以及新核心产品青岛1903。

本次双十一,作为联名优等生,青岛啤酒以跨界联名玩出了新的花样:让双十一买得开心,青岛纯生×SmileyWorld联名款的正式出炉,以不变的品质结合风靡全球的潮流logo,通过打造趣味潮单品的形式,以联名玩转啤酒与时尚。一款款不同笑脸表情的青岛啤酒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态度,邀请消费者一起了解“什么是快乐星球”。

考虑到消费者全方位的购物需求,充分解决当代年轻人的“选择恐惧症”,青岛啤酒规划了琥珀拉格、白啤、黑啤皮尔森、IPA等6款啤酒种类,以12瓶成箱的销售模式支持线上一次购买,充分满足消费者享受多种口味体验。

对于品牌来说,双十一不仅是场硬仗,更是场拉练赛,考验的不仅是产品的品牌力,也检验着品牌的宣传打法:青岛啤酒亦充分考虑到了不同用户的消费需求,产品推广也更趋多元化:

“这不只是一款酒,更像是一件艺术品。”穿越百年时光,用一杯琥珀鎏金为格调生活增添醉人醇香——大师珍酿的百年之旅,为用户带来了具有高大上的品酒体验;小酌怡情,想在包装和口味上寻找女神气质,柠檬炫奇系列以及BGM梨子小麦、柠檬拉格、混合莓拉格三种口味,总有一款让人探寻到啤酒的清新美丽。

而在保障品质的同时,青岛啤酒亦以诚意展现双十一的真谛:价格优惠,快乐加倍。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期间,经典1903、纯生、原浆、奥古特、鸿运当头……这些平时耳熟能详的品类,以充足的备货,在青岛啤酒天猫、京东、微信商城等电商平台上,以绝对的优惠大放光彩。

精准的消费者洞察能力,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以及丰富的产品线,结合极具优势的价格,这个双十一成为啤酒爱好者极佳的囤货时机,更是为青岛啤酒的消费者带来了令人舒心的消费体验。

中国品牌高端化崛起之路不在一朝一夕,而会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下仅仅是中国品质消费黄金时代的序曲,青岛啤酒品牌高端化进程仍在延续。我们已经可以期待,青岛啤酒将以高品质,持续突破不同场景之间的消费界限,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点亮啤酒品类消费的新风向标。

(文/董柳)

    责任编辑:任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