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巨无霸百年企业“东芝”为何解体?

2021-11-15 12: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巨无霸百年企业“东芝”为何解体? 原创 当番小编 亚通社速报

说到“东芝”,我们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东芝电视机、东芝电脑、东芝洗衣机、东芝电冰箱、东芝储存卡、东芝电灯泡、东芝电梯……

但是,这一家有着146年历史的百年老企,在2021年11月12日,宣告解体。

解体不是倒闭,而是整个“东芝集团”一分为三,组建成三家互不持股的独立企业。

1875年,一家名叫“田中制造所”的公司在东京诞生,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家电信设备公司,电灯泡就是当时的拳头产品。1939年,已经改名为“芝浦制作所”的田中公司,与东京电气公司合并,组建为“东京芝浦电气公司”,最终在1984年,改名为“东芝”,英文名“TOSHIBA”。

东芝在日本历史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第一台电动洗衣机是东芝造的、第一台电冰箱是东芝造的。

但是,进入21世纪,东芝犯了一个最大的经营错误,那就是收购美国的西屋电气,一心想成为世界最大的核电站设备制造商。没有想到的是,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大海啸发生,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泄漏,这一事故不仅导致日本终止了核电站事业,也导致世界各国纷纷取消核电站建设计划。

核电站事业成为东芝最大的经营包袱,公司因此陷入极大的经营危机,东芝白色家电卖给了中国的美的,东芝电视机卖给了中国的海信。2020年度,公司的营业额为3.543万亿日元,只有高峰时的一半。

根据东芝公司社长纲川智在12日的记者会上发表的解体方案,整个东芝公司分割为三家独立企业:

一,核电站等发电设备与交通系统等事业,组建为基础设施服务公司;

二,半导体设备制造和硬盘驱动器等事业,组建为电子产业服务公司;

三,剩下的电子零部件制造等事业,继续沿用“东芝”的名称守护祖宗的传承。

东芝是日本大型企业中,第一家实施“分家式”解体的企业。为什么这一家百年老企最终不是寻求“更大更强”,而是选择分家?

其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世界经济环境发生巨变,大规模经营不再是企业发展的优势。

与东芝公司几乎同时宣告解体的美国老牌企业通用集团(GE),也结束了长达129年的综合经营的历史。通用集团创始人托马斯・爱迪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世界上现在最需要的东西,唯有发明。”但是进入21世纪,单靠发明与技术是不够的,更需要企业拥有猛打猛冲的市场竞争力,而日益官僚化的大企业,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经济环境的变化。封闭而保守的企业文化,正在阻碍企业的成长。

第二,由于大型企业多数经营传统业务,而传统业务利润微薄,无法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导致股价低迷,增长型投资整体受到抑制。如果拆分成独立的公司,可以在每个时间轴和价值上增加投资,很容易产生创新的力量,扩大收益。

2019年时,美国主要化学公司陶氏杜邦应股东要求,公司一分为三。虽然 “特殊工业材料”的新公司的市值有所下降,但“农业”和“材料”两家公司分别增长了42%和13%。这一事例也给了东芝以不少的启发。

第三,“脱碳”正在成为一个时代的要求,全球脱碳浪潮的管理形式将决定企业价值。在日本,重工业、石化、综合商社、汽车等企业都将面临“脱碳”的挑战。东芝公司已经认识到,必须时刻预见时代的需求,否则将会被时代淘汰。

东芝解体,有人赞赏,有人叹息。

但是,公司本质上是一个创新组织。如果不能创造创新,不能提升利润,那就必须要积极审视事业的成败,实施最大限度的重组,以此来促进新陈代谢,保持企业一直向前的态势,寻求在新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这一个角度上来看,“东芝解体”,也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原标题:《巨无霸百年企业“东芝”为何解体?》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