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问道长三角·衢州篇③】美丽共富路怎么走?衢州欲培育千亿级美丽经济幸福产业集群

2021-11-15 00: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江清水向东流,座座青山如画屏。沿着钱江潮水顺流直上,三衢大地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

近年来,衢州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速度,积极推动“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全力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铺展新时代美丽共富新画卷,绘就“有礼之城”最亮丽的底色。

面向新征程,台州如何以共富先行的姿态进一步走出促进“两山”转化的有效路径,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1月3日至5日,台报全媒体采访团逐绿而行,就衢州在发展美丽经济、做强幸福产业等方面的创新做法进行深入探寻。

现场考察

一根甘蔗甜了全村人

这些天,衢江区后溪镇泉井边村村民徐水良夫妇忙并快乐着——他们穿梭于田间地头,与其他村民一起把收获的甘蔗运上货车,嘴角止不住地咧开了花。

说起村子一年来的变化,徐水良颇有感触,“我们村穷了几十年,这块地荒了十几年。直到‘光头’书记来了,统一种起甘蔗,我们的日子才有了奔头。”

徐水良口中的“光头”书记,便是去年11月上任的泉井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三富。“甘蔗是我们村的‘活文物’,已经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了。”刘三富说,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承包给农户的地块长期处于抛荒状态。多年来,泉井边村一直是“无产业、无项目、无规划”的“三无”状态。

穷则变,变则通。新班子上任后,借后溪镇“一村一品”发展政策的东风,刘三富与村两委一班人决定回收地块,由村集体统筹做大甘蔗产业。清理回收工作,仅仅用了三天时间。

“今年4月,村集体300亩地种下第一批甘蔗,如今丰收在望。”走在新浇筑的甘蔗大道上,刘三富兴奋地说:“我们请了经验丰富的‘老把式’专门指导和管理甘蔗种植,让村民们都有钱赚、有活干,大家积极性都很高。”

刘三富算了一笔账,村里的100多亩地种了4个品种的糖蔗,预计可榨红糖10万斤,最低每斤也能达到18至20元。此外,还有100多亩的果蔗,共有8个品种,收益也很可观。“保守估计,今年村集体收入不会低于200万。”

荒地变蔗海,“三无”变“三有”,后进成先进。在村集体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思路下,泉井边村注册了“甜蜜蔗礼”品牌,以甘蔗农文旅产业为主轴,推进蔗里工坊、蔗创空间、观景台、数字化等27个子项目,总投资达6300万元,建设产业兴旺的乡村未来社区。

以甘蔗撬动乡村振兴,实现富村富民富精神。“三富是我的名字,也是我的奋斗目标。”刘三富说。

走访权威

从“美丽”乡村迈向“共富”乡村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如今,民富景美逐渐成为衢州乡村的鲜明标识,一个个蝶变的乡村描绘出一幅水墨江南的美丽画卷。在特色产业领航下,衢州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既让乡村留得住乡愁,又让农民有奔头。

1

从“局部美”到“全域美”

白墙黛瓦,古树参天,流水潺潺……行驶在美丽沿江公路上,两侧自然风光美不胜收。衢江区黄甲山村、常山县徐村村、开化县下淤村等一批沿线网红村镇以独特魅力吸引着来往的游客。

建设美丽沿江公路,是构建“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的支撑性基础项目,展现了风光带“青山绿水、自然原乡”的定位。

2019年以来,衢州谋划了一条贯穿全市域、长达280公里的“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将各地乡村的美景串点成线,并先后编制完成《“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概念规划》《“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管控导则》《“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等,各县(市、区)也出台相应规划,做好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凸显“自然味、农业味、乡村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覆盖全市近11%的土地面积,集聚了40%左右的户籍人口,”“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工作专班负责人说,“我们坚持‘项目为王’,聚焦培育美丽经济幸福产业,高质量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启动推进了15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1亿元,努力把‘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打造成为产业带、共富带、幸福带、文化带。”

这条风光带,正朝着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聚焦农村高质量发展、聚力乡村大花园建设,让衢州乡村大花园串“珠”成“链”,从“局部美”迈向“全域美”。

2

从“孤军作战”到“抱团发展”

作为衢州市诗画风光带上的明珠节点和城市后花园,行走在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随处可见当地村民自行创作的特色农民画,充满地域风情和乡土气息。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一年,这些农民画和文创产品让余东村创收超1500万元。

在余东农民画的品牌加持下,余东村将农民画产业与隔壁碗窑村的碗瓷产业相结合,开发出农民画碗瓷特色产品,并通过自身的“人气”带货,为碗窑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实现“1+1>2”,让两地村民尝到了“抱团”的甜头。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9月29日,以余东村为龙头,以“文化作媒,村庄联动,抱团发展”为结盟原则,包括余西村、碗窑村、碗东村、后坞村等9个村在内的余东未来乡村联盟正式成立。

是发展联盟,亦是共富联盟。“我们希望通过‘强村带弱村’‘特色加特色’的发展模式,在项目建设、产业培育、村民就业、产品销售等方面,带动九村抱团发展、共赢共富。”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党委副书记陈国刚说。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规模聚集效应初显,村民的“钱袋子”也慢慢鼓了起来,这个以画为媒的“九连环”值得期待。

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焕发的活力,已然成了衢州的“后发优势”。聚焦绿色农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重点领域,衢州引进了一批批大项目,培育了一群群新主体,盘活了乡村优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空间资源,形成了驱动乡村发展的新动能。

从“孤军作战”到“抱团发展”,衢州正加快形成千亿量级美丽经济幸福产业集群,“两山”转化通道得以拓宽。

台州启示

全域统筹 系统集成 蝶变跃升

有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才有气象万千的美丽台州。眼下,台州正以深化“千万工程”为统领,突出“片区打造、组团发展、全域推进”,加快建成美丽台州大花园。这正和衢州实践高度契合。

如何加强“统”的力度、做好“融合”文章?我们该向衢州学什么?

1

全域连片成景

“头枕欸乃听桨声,眼观杂花盈原野”。要坚持系统思维,以新时代美丽乡村片区组团行动为主线,统筹推进美丽村庄、美丽公路、美丽河湖、美丽田园建设,全领域推动城乡融合,全市域建设美丽花园,全方位重塑乡村治理,不断挖掘台州“山海水城”的价值潜力。

2

强化资源集成

欲求乡村兴,必先产业旺。要统筹利用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广片区组团、飞地抱团“两团”发展模式,打造“一村一业”,推动农村产业规模化、数字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稳步提升集体经济水平。

3

突出数字引领

数字化、智能化是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的亮色。要抓好数字化改革这一“牛鼻子”,扩大数字技术在乡村各领域广泛应用,打造乡村智慧大脑,加快打造一批“服务均等化、环境生态化、生活智慧化、文明现代化”的未来村庄。

北交所明天开市!对台州有哪些利好?

2021-11-14

进度已达98%!年底,内环线→沿海高速台州东10分钟

2021-11-14

省级精品工程名单公布,台州2个入选!

2021-11-14

投资约4.56亿元!台州这所书院式中学最新进展来了

2021-11-14

【问道长三角·衢州篇②】科技创新,如何“学衢州之长,创台州之新”

2021-11-13

作者:陶宇新 王荧瑶 庞晓栋 张峻铭

原标题:《【问道长三角·衢州篇③】美丽共富路怎么走?衢州欲培育千亿级美丽经济幸福产业集群》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