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比特币=三口之家一年的电费!虚拟货币“挖矿”何时休?

2021-11-15 16: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一个比特币=三口之家一年的电费!虚拟货币“挖矿”何时休? 原创 文雯 中国环境

一家淘宝店铺,在10月上旬就卖出数台虚拟货币“挖矿机”,获得用户“好评”。但这背后却是国家对“挖矿”行为的屡次禁令。

11月10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虚拟货币“挖矿”治理专题视频会议,通报虚拟货币“挖矿”监测和整治情况,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

11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称,江西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肖毅被“双开”。滥用职权引进和支持企业从事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虚拟货币“挖矿”活动,首次出现在“打虎”通报中。

“挖矿”为什么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又会产生哪些后果?记者日前对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01

挖矿机需求依旧旺盛

10月3日,网友T**8在某家淘宝店铺里购买了几台“挖矿机”,7天后,他留言称赞了店主:“专业人做专业事,这就是专门为挖矿设计的啊;想赚钱的还是得专业设备;比我之前搭的散台子规整性好很多,效率高太多了;值得推荐。”

另外一个用户则在10月12日留言说:“矿机还是可以的,8卡挖矿选用128G固态,不然虚拟内存不够。”并表示售后非常热情,下次还会光顾。

10月8日,U**i用户则评价说:“散热不错,可以多卡挖矿了。”

短短半个月时间,这家淘宝店铺就有数位留言好评。

但是,在这些“好评”背后,是今年国家发改委连续数次出台文件对“虚拟币挖矿活动”的禁令。

2021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的产业。

5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能耗双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设立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举报平台的公告》;5月26日,内蒙古发改委发布关于坚决打击惩戒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八项措施征求意见,要求进一步清理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强化打击惩戒力度,构建长效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大数据行业环境及防范金融风险。

6月18日,四川发改委、四川能源局正式下发“关于清理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的通知”。要求对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目前已经排查上报国家的26个疑似虚拟货币“挖矿”项目,由相关市(州)政府牵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省能投集团配合,于6月20日前完成甄别清理关停工作。此外,要求做好全面清理排查,对排查发现的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务必关停,于6月25日前将清理关停的情况报送,各地严禁以各类名义批复虚拟货币“挖矿”项目。

从年初到现在,半年多过去了,网络上“挖矿机”依旧热销。

01

一个比特币=三口之家一年的电费

禁止“挖矿”是有原因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段宏波指出,当前,中国与比特币挖矿相关的能耗和碳排正在快速增长。“如果不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和政策调整,这些影响或威胁到全球为可持续发展付出的努力。”

段宏波的研究团队通过构建碳排放测算和模拟模型,追踪了中国比特币区块链操作的碳排放流。“根据当前的比特币挖矿潮流,我们估计区块链操作的能耗会在2024年达到约297万亿瓦时的峰值,并将产生约1.3亿公吨的碳排放。这个数值超过了欧洲全部中等国家(如意大利或捷克共和国)的全年温室气体排放量。”

“‘挖’出一个比特币所消耗的电力,相当于三口之家一年生活所需的电力。”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告诉记者,数字经济并不意味着不消耗能源。“以北京市通州区的三个数据交换中心为例,每年碳排放量大约在60万吨左右。”彭应登介绍说,而通州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0%的天花板时,碳汇只能吸收50万吨二氧化碳。“这也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通州区这三个数据交换中心所产生的碳排放无法用通州区的碳汇抵消。”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9月27日,针对当前供电形势,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五项举措并表示,将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坚决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

彭应登表示,尤其在全球能源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电力供应出现紧张的情况。“如果国家不对挖矿交易进行监管,这种行为将对我们社会的能源消耗电力消耗造成冲击。”彭应登指出,除了消耗电力,“挖矿”还会占用大量的服务器的资源。“而且‘挖’出的虚拟货币对我们的实体经济,从目前来说是没有任何的效益的。”

01

挖矿亟待加强监管

一位网络安全领域的专家告诉记者,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的隐蔽性非常强。尤其对一些网络黑客高手来说,要从技术领域进行监管非常困难。

这也是“挖矿”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策干预对于减轻这些影响至关重要。”段宏波强调,“在将不同情景输入研究模型后,我们发现碳税等现行政策在遏制比特币行业的排放方面效率并不如预期的高。”

而在比特币大行其道的欧美等国,对“挖矿”的态度也并不全是支持。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助理卢全莹告诉记者:“发达国家环境意识非常突出,各类社会组织与意见领袖对此开始抵制与批评。”例如,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仅比特币的耗电量就堪比欧洲的一个中等面积国家,这个用电量太惊人了。这是一个肮脏的行业,这是一种肮脏的货币。”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家肯·罗格夫表示,成功货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它既是一种有效的交换形式,又是一种稳定的价值储存方式,而比特币两者都不是。

另一方面,也有海外一些行业人士反驳,称比特币挖矿是环保的。卢全莹介绍说,他们的观点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比特币使用的主要是“弃水弃电”,也就是暂时没有办法使用、只能浪费的电力;第二是比特币作为一个安全的交易体系,比银行、传统法币的成本以及维护他们的隐形成本要更低。

“但我们认为,这些理由也难以掩盖挖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甚至是整个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缩影。”段宏波指出,从根本角度看,加密货币耗能严重,这将影响全球碳中和的进程,当然也是其被严格限制的重要原因。“未来只有当各国实现非化石能源转型和电力系统清洁化,才是解决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关键。”

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生态环境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报道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问题导向 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这么漂亮的花竟然是“杀手”?别碰,快上报!

来源:中国环境APP

编辑:秦超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原标题:《一个比特币=三口之家一年的电费!虚拟货币“挖矿”何时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