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建筑摄影中的时间与空间

2021-11-17 12: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80多年前,建筑摄影作为一种新的摄影类型诞生。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建筑摄影以“elevation”和“perspective”两种视角,展现了建筑物或古典、或摩登的形态和结构。1920到1930年代则是建筑摄影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欧美国家的现代建筑热潮,一批激进主义建筑摄影师进行了不同寻常的摄影实验。Margaret Bourke-White、Henry Russell-Hitchcock等人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尝试了各种不同的视角和光影效果。

在楼宇伴随着城市不断迭代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也在不经意间被周围的环境所改变。与此同时,建筑摄影也跳出了单单作为档案的角色,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建筑作为一种媒介来表达自身对于都市的审视。在对摄影类型进行实验挑战的过程之外,他们也清楚的意识到建筑对于个体生存的影响。本期在馆栏目,我们特别挑选了三本摄影书,它们来自于不同的年代和国家,但却同样指向了一个问题,即“人”与“建筑”的关系。这二者之间并非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而是彼此试图共存。回望这三本摄影书,面对当下前所未有的城市更新所导致的失序,作为个体我们应该如何寻找生活的真实?

导览:晨初

视频编辑:静宜

其他观看方式

摄影书推荐

Ghost Witness

Mårten Lange

瑞典摄影师马丁·朗格的建筑摄影作品关注于建筑物在城市中光怪陆离的一面。2018年冬天,他来到中国上海进行为期3个月的驻地。他的镜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大都市。摄影师并不执着于展现建筑的高度和密度。相反,镜头聚焦下的摩天大楼有着一种在生物和非生物间游走的姿态。马丁·朗格称这部作品为Ghost Witness,也许正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外来者,对于那些从原生地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有着一种自然的敬畏、敏感,甚至困惑。

「Ghost Witness」©️ Mårten Lange

以“光线在玻璃幕墙上的流动”为主题的照片在书中反复出现。流动的光斑呈现出一种近乎粘稠的状态,有如过去的鬼魂附着在玻璃幕墙上。同样反复出现的还有出现故障的LED屏幕。大面积覆盖于建筑表面的屏幕因为部分画面的缺失,而与建筑物本体产生了新的断裂。在其中一张照片中,黑暗中的高楼原本似乎连轮廓都无法被辨别,却因为高亮度的装饰灯带被描绘出来。

「Ghost Witness」©️ Mårten Lange

马丁·朗格并没有在他的作品中过分强调人的存在。偶尔出现的人物更多像是受限于建筑结构的幽灵,在过于规整的空间中四处游走。沿着自动扶梯上下的人,从建筑框架里向外望的工人,他们与高楼本身的关系是疏离的。以全幅呈现的那张人群俯视照片,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鬼怪的主题:人对于建筑物的依附减少,却又无法完全抽离。

「Ghost Witness」©️ Mårten Lange

Ghost Witness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已经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高楼林立的上海。摄影师选择表现的却不是建筑的宏伟和其结构的精妙,而是在它们被建造、改造和使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那些非常态时刻。这也将他的作品与其他建筑摄影师的作品所区分:马丁·朗格镜头中的摩天大楼是异质的,是现代化无法完全摆脱非工业的体现。

「Ghost Witness」©️ Mårten Lange

House Hunting

Todd Hido

当我们翻阅Todd Hido的House Hunting时,书中的房屋似乎在黑暗中散发着阴郁荒凉的光芒。透过 这些窗户间发出的微微亮光,我们可以推测出有人居住于此。这些房屋如同肖像般的方式存在于画 面里,存在于黑夜中某一个静止的时刻。

「House Hunting」©️Todd Hido

Hido犹如一个街区中漫游的幽灵,他在几米开外的街道上潜伏、支上相机,在超⻓的曝光下等待着 黑夜雾气中影像的浮现。这些房子三三两两的散落在郊区的街道上,它们并不是由某一位建筑设计的具有审美意义的住宅,而更可能是出自某一个平庸的社区委员会的手笔。屋子的外围大多都有着 死气沉沉的灰泥和已经褪色的木板。总而言之,这些房子在任何意义上都绝对缺乏美感,甚至无法吸引路过的人瞧上一眼。然而在Hido的照片中,他们却是如此神秘的,灵性的存在。

「House Hunting」©️Todd Hido

Hido对此说道:“黑夜总是如此的沉静,在静默中,似乎时间也慢慢变⻓。我发觉黑夜中的事物似乎 有着与日常截然不同的气质。我被黑夜中的雾气所震撼,它们在瞬息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元素都是我在拍摄的无意间发现的,就像被传送到了另一个世界。”

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Hido与这些房屋保持着非常微妙的距离,正如这一张在栅栏外侧拍摄的照 片,使我们一下就被影像拉入了深夜的美国郊区,似乎正站在街头隔着栅栏偷窥着屋内人的踪迹。这张照片也让人联想到Pual Strand的一张杰作「The White Fence」,同样他以白色栅栏切割出了画 面的景深空间,这种内与外之间切割的距离感也隐喻着美国乡镇生活中人的隔绝和孤独。

Paul Strand「White Fence」,1916

这本书在设计上以一个极大的尺度呈现了Hido的房屋系列,以更准确的色调及饱和度的细微差别来 还原作品的质感。

「House Hunting」©️Todd Hido

The Narcissistic City

Takashi Homma

Takashi Homma是少数几个没有将名字对应的汉字公布出来的日本摄影师。因此,我们只能以日文名字的发音来称呼他。生于60年代的Takashi与同时期的其他摄影师一样,受到了Provoke一代黑白摄影风格的影响。但是,很多评论家却将他的作品与其他日本摄影师的作品区分,因为Takashi的摄影风格更加接近美国的摄影师Stephen Shore和William Eggleston。

在这本书中,Takashi用到了暗箱这种早期的照相机去搭建他想象的城市。相机上的小孔将视线聚焦于建筑物本身,而从高层房间望出去的视角则提供了一种平视的可能。这种平视似乎赋予了观者更多的权力。相较于那些以仰视视角所拍摄的摩天大楼,Takashi的镜头让人不由地想去窥探玻璃幕墙背后的故事:背后有人吗?人们又在楼里做些什么呢?并且,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如重曝、修改相片的颜色,这些图片还成功营造出了一种有如恐怖片一般的诡异氛围。

「The Narcissistic City」 Takashi Homma

相较于一批拍摄城市景观和建筑物的摄影师,Takashi的这个作品带有某种诗意。这种诗意来源于他对图像的处理方式,也来源于他所选择的暗箱能让他长时间地、专注地去观察某个建筑。自恋之城,这个标题本身就暗示了一种持续的注视。而这样的注视最终让我们看到的是鬼影一般的建筑和它们奇特的姿态。

「The Narcissistic City」 Takashi Homma

原标题:《建筑摄影中的时间与空间/在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