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桑塔纳要停产?不会谢幕

2021-11-18 08: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申知沪志 方志上海

近日,“桑塔纳即将停产”的消息,不胫而走,在爱车一族和上海市民中掀起一波“回忆杀”。

yyds,用来形容这个系列的车型,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而我们通常说的“普桑”就是上海大众最早引进的一款,第一代桑塔纳,这也是今天的主题。

“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则经典的广告语伴随着桑塔纳一路走来,在神州大地上流传近30年经久不衰。1983年至今,桑塔纳,从上海驶向全国,几乎成为中国的“国民车”,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也见证中国社会的变迁。

现今大家对桑塔纳的印象一定是从“普桑”开始的,1983—2012年,它几乎是一代人对桑塔纳这个品牌最难忘的回忆。

The Legend of Santana

1978—1985

初创时期

1978年 11月9日 ,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邓小平在回复上海轿车项目能否合资经营的请示时一锤定音地批复:"可以,不但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嘛!"自此,上海轿车项目从引进改为合资,上汽率先对外开放,中国汽车工业现代化发展的序幕由此拉开。

1978年年底,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的周子健正式赴联邦德国(以下简称德国)进行考察。抵达后,发现大街上到处都是挂着 V W标志的汽车。他便向人打听这些汽车的制造商。当地人向他介绍说,这是来自沃尔夫斯堡 (Wolfsburg )的大众汽车。

于是,周子健便率团奔赴这个驰名世界的德国汽车重镇。当时的周子健没想到,这次狼堡之行将是一场意义非凡的对话,将拉开中德长达近30年的合作,同时也将见证一个时代的发展,甚至将改变国人传统的出行方式,生活态度。

中国政府与德国大众的对话就这样开启了。尽管双方在合作上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但却有着共同的战略目标。中国希望的是通过引进新技术满足国内对轿车的需要,逐步建立生产能力较强的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达到最终建立国有自主汽车品牌,建设中国现代化汽车工业的战略目标。

在与德国大众谈判引进车型时,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两条选型原则:一是中级轿车,而且是具有现代技术水平的中级轿车;二是这个车适用范围宽,既可作公务用车、商务用车,还可用作出租车。德国大众按照要求提供了当时正在研制、还没有上市的一款中级轿车——桑塔纳。

经过反复磨合和多轮谈判,1984年10月10日 ,由中德双方各出资50%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最初的期限定为25年 ,合同包括有关生产项目和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合作第一步生产能力的具体约定。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84年10月12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在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上海市市长汪道涵、联邦德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哈恩等陪同下到上海汽车厂参加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奠基典礼

至于为什么引进到国内后命名为“桑塔纳”,其实与大众旗下的很多的命名规则一样,桑塔纳同样源自于一股旋风的名字。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座山谷,它以盛产葡萄酒而闻名。不过,该山谷经常会刮起一股强烈的科罗拉多旋风,当地人把这种旋风称为“Santana”。

1980年,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试制出了一种新型轿车-Passat B2, 当时在德国市场叫Passat,而在中国、巴西、日本等市场,他们选择以这股著名的旋风来命名,而在引进中国后,这款车型就被音译为桑塔纳。

早期型(非国产)的桑塔纳Volkswagen_Santana_GX-5,前大灯、雾灯、车头格栅、车标等细节都与国产车型有些许不同

许多人可能不一定知晓,日本日产汽车公司也曾经与1984年引进桑塔纳车型,图为当时的宣传广告

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为四门五座中级轿车 ,外廓尺寸(长×宽×高 ) 4546 mm×1690 mm×1427 mm ,百公里油耗(90km/h)7.9L,最大功率66kw,最高车速161km/h。从当时的标准来看已经具有结构新颖、附件齐全、自重轻、油耗低、功率大、良好的加速性能、优异的操纵稳定性和制动性能、安全可靠耐用等性能特点。1983年开始中德双方就开始CKD(散装件)组装,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于1983年4月11日组装成功。

1983年4月11日,首量桑塔纳在位于安亭的上海汽车厂试组装成功

1985—1990

开拓时期

20世纪80年代后期 ,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 ,中国出台一系列推动政策发展市场经济,汽车工业也被列为国产化的重点项目。上海大众的国产化步伐也在不断提速。

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桑塔纳“婆家”的情况。1958年4月1日,上海汽车厂前身划归上海市机电局动力机械制造公司领导,并由上海交电站汽车装修厂更名上海汽车装配厂;1960年8月11日,易名上海汽车制造厂,迁址于安亭于田路,1971年在安亭洛浦路增建新厂;1979年12月20日改名上海汽车厂。1985年3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海汽车厂因原址、部分设备和60%的职工划归上海大众公司,改与上海嘉定县联营,在安亭米泉路另建新厂房。后根据上海汽车工业总体发展规划需要,上海汽车厂从1992年1月1日起并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地址也是安亭米泉路。

为了更快更好地推进合资项目的国产化进程,1987年底召开的首次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工作会议获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为了更快更好地推进合资项目的国产化进程,1987年底召开的首次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工作会议获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确定配套厂点。会议确定132个桑塔纳零部件配套厂点;安排了1438项配套件。占桑塔纳轿车零件总项数1556的92.4%。厂点中,上海有73个,中汽零部件公司系统有21个,航空部系统16个,其他省市22个。

二、制订供货计划。配套厂和上海大众公司供需双方经协商,安排配套件试制生产分年进度。以整车成本计算,桑塔纳横向配套占65%,纵向部份即主机厂承担部份占35%。这次会议重点制订1988年横向配套目标计划,当年将有67个厂的471项配套件投入批量生产,当年国产化率将增长10.4%。其中,中汽零部件公司系统有21个厂将可提供49项产品,所占比率7.2%。到1988年底,桑塔纳横向国产化方面将累计完成26%(1985、1986两年为2.7%,1987年为12.6%)。若按年产10000辆轿车计算,仅1988年横向国产化部份以产顶进,则年可节约外汇约合1000万美元。

三、签订补充协议。供需双方在过去试制协议的基础上又都签署了补充协议。对于价格质量、交货认可进度、违约责任等都作明确的规定。

四、安排了技改资金。会议对于各配套厂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所需要的资金、外汇等也作估算,并明确要通过各自的资金渠道解决。小投资中不仅考虑桑塔纳的配套,还包括了将来一汽、二汽轿车配套的需要。

五、促进纵向的发展,纵向国产化也有相当的进展。

1987年12月21日,《解放日报》头版刊发桑塔纳轿车国产化进程加快的消息

1990年4月20日,《文汇报》在第二版刊发上海桑塔纳加快实现国产化的消息

1985年拍摄的上海大众桑塔纳组装流水线

1987年桑塔纳第15000台车下线,上海大众发动机厂装配线投产,同年上海大众着手成立其售后服务网络

20世纪80年生产的桑塔纳内饰较为简洁

1987年 ,市政府将汽车工业列为上海第一支柱产业 。成立 “支援上海大众建设小组“和“桑塔纳国产化办公室” 。同年 ,在上海大众售后服务的年会上,“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广告宣传语被正式提出,成为后来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广告语之一。1988年,朱镕基市长在调研上海大众时强调 :“我们中国的工业品,真正达到国际水平的,屈指可数,桑塔纳轿车算得上一个,它是上海的希望所在。”同年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桑塔纳开启了“神车”模式。

1988年,“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大会举行

1990—2000

辉煌时代

1988—1992年,经联邦德国大众集团Audit(奥迪特)检查小组多次抽查,结果表明,上海桑塔纳轿车整车质量情况,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生产桑塔纳轿车5家工厂中最好的。

1991年8月,上海桑塔纳轿车330K8BLOL经上海市技术监督局采用国际标准验收合格,并颁发合格证书。同年,该车获上海市优质产品称号。1991年底至1992年,批量投放市场的上海桑塔纳旅行轿车是上海桑塔纳轿车的系列产品,除保持上海桑塔纳轿车全部优点外,还具有客货两用、行李箱容积大、装卸方便、便于改装成各种特种车辆等优点。

1983—1994年共计生产桑塔纳轿车378257辆。1995年生产160070辆。在1999年和2000年,上海大众还基于普通版桑塔纳推出了99新秀和世纪新秀两款车型,1999年推出的“99新秀”,安装了AFE电喷发动机、五速手动变速器、液压助力离合器、侧面转向灯、14英寸制动盘、助力转向、电动车窗、铝合金轮毂等,这也成为了当时出租车的主力。

1991年上海街头,一辆桑塔纳恰巧停在一幅上海桑塔纳广告旁

图片摄影 | 陆杰

1993年,第10万辆桑塔纳下线

图片摄影 | 陆杰

1993年,桑塔纳旅行轿车下线

崭新的普桑出厂,奔向全国各地

图片摄影 | 陆杰

1993年拍摄的徐家汇街头。普桑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座城市

图片摄影 | 陆杰

1997年拍摄的上海某处体育彩票开奖现场。头奖一辆普桑!

图片摄影 | 陆杰

《人民日报》刊登的98款桑塔纳广告

2000年推出的“世纪新秀”,这款车在“99新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ABS、高位刹车灯,改进了后座,内饰等 。同时大众公司还推出针对于出租车市场1.6升排量的 “俊秀”,桑塔纳的车型及配置不断丰富,桑塔纳在上海大众的本土化之路越来越成熟。

2006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碟中谍3》(Mission: Impossible III)中,普桑“露了一脸”

2013年1月15日,当年曾经缔造首辆桑塔纳传奇的老员工们重回故地,与上海大众领导和员工一起,共同见证了最后一辆经典款桑塔纳驶下生产线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2年底,上海大众“普桑”生产近400万辆!

作为上海大众的一张特殊名片,桑塔纳铸就了上海大众卓越品质的口碑,展现了上海大众勇于创新、勇于奋斗的精神,同时也记载了上海大众无数荣耀与光辉。

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被俗称为“普桑”的第一代桑塔纳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个车型品牌。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故事,它更记载着上海大众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中不可磨灭的足迹,正是第一代桑塔纳的出现,使得中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速发展的全新格局由此打开,并带动了一大批配套工业的技术进步与中国轿车零部件工业振兴,为国内轿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奠基石作用。

传奇

不会谢幕

2021年11月13日前后,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对“桑塔纳停车”的消息给出回应,他表示:“目前,桑塔纳品牌终端销量稳定(2021年1—9月累计销售超过12.6万)。未来,上汽大众将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产品规划。目前官方并无明确消息表示会停产。”

但来自各官方媒体的消息显示,虽然上汽大众没有明确消息,但桑塔纳确实将暂停生产。

上汽大众仪征工厂的有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我们目前的计划是,从明年开始暂停桑塔纳车型生产”,“停产并不代表被放弃,而是进行升级换代的需要”。

桑塔纳的传奇一定会延续下去

内容参考

《上海通志》《上海汽车工业志》

《上海市专志•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志》

相关年份《上海年鉴》

部分图片由作者授权,特此鸣谢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大众公司官网

“申知沪志”小组 诚意奉献

原标题:《桑塔纳要停产?yyds不会谢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