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著名党建研究专家、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2021-11-17 16:2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从全国党建研究会等部门获悉,著名党建研究专家、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公开资料显示,郑科扬,1931年7月出生于四川江油,1947年读高中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先后做党的学运、农运、兵运工作。郑科扬1953年任中共江油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954年6月后任绵阳地委青委副书记、共青团绵阳地委书记,1959年5月任四川省委主办的《上游》杂志社编辑。

郑科扬1961年6月调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处工作,于1969年1月到宁夏干校劳动,1972年6月调中共中央组织部,先后任研究室处长、室主任,中组部副秘书长,1988年9月调中央办公厅工作,研究员。1989年9月后,郑科扬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中共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秘书组组长。

郑科扬曾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第一、二、三届副会长,还曾担任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顾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审议专家。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光明日报》2014年10月曾刊文《郑科扬——壮志若昔 信念如磐》介绍:83岁的郑科扬,党龄已有67年。从进步青年到地下党员,从党政干部到理论专家,他经风历雨、饱受磨砺,却始终抱持着一个不变的信念: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不二之选,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人生乐事”。

郑科扬少年坎坷。父亲开了间卖麻制品的小店,一家人勉强度日。后来转营烟酒,境况略微宽纾,却先遭祖母、母亲相继离世,后遇邻家失火蔓延至自家,多年积蓄基本化为灰烬。坚强勤勉的父亲很快走出痛苦,与人合伙把绸缎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然而,苦难没有放过这个家庭,1946年,父亲故去,留下郑科扬兄弟姐妹8人。大哥接过父亲的铺子后不久,被人欺骗、投资失利,将家产尽数赔光。此后,幺妹夭折,幺弟送人,骨肉离散。

小时候,郑科扬熟读《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和四书等等,怀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可是面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实现愿望、改变社会的道路在哪里?在迷茫中,他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引。

“什么是共产主义?当时还很懵懂。但是认准了一点:要建立人民政权,‘解放劳苦大众’,就不会错。”郑科扬坦言。真正了解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始于1948年春上级送来的一篇文章和一本书。文章题为《自由主义者的画像》(后来郑科扬才知道就是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书是列昂节夫著的《政治经济学》。郑科扬秘密地读完了它们,方知人民的困苦来自于剥削和压迫,而剥削和压迫来自社会经济制度,来自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以及维护制度的统治阶级。“头脑一旦清醒,步子就更坚定。我一生最重大的根本性转折,从此开始了。”

郑科扬青年时代最难忘的日子,是1947年6月的一个星期三下午。那日,江油高中学生郑科扬请假不成,就翻越学校围墙,按规定时间来到一户农民家中,在他的入党介绍人和一位县委委员见证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遵守党章,服从组织,严守纪律,严守秘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永不叛党。”

积极的心态,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风格,让郑科扬的理论之路走得更为坚实。1983年,郑科扬由中组部部刊处处长直接担任研究室主任,其后历任中组部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研究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等职。在参加或负责起草文件、撰写讲话、整理研究领导人著作等庞杂事务面前,郑科扬从未放弃了解实情、研究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如今,我们可从《郑科扬党建文存》《郑科扬自选集》中一窥他当年的思想脉络。之所以将文集称作“文存”,郑科扬另有深意:“这些文章成书出版时,我尽可能保持原状,就是为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检验我过去的看法和认识。”

他的文章,始终贯穿着“大党建”的观点与视角,在学界影响深远。

“我长期在中央分管党建工作的领导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的全局意识。研究党的建设,决不能目光短浅、视野狭窄,就党建论党建。研究党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变化,以及整个世界形势。孤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者孤立研究执政党建设,都不可能正确认识或回答面临的问题。”郑科扬认为,所有的党建问题,都应围绕三大问题展开研究:举什么旗,怎么举好;走什么道路,怎么走得顺当;执政后为谁掌权,怎么正确用权。

从“大党建”的视角出发,他和十几位同志一起,在邓小平理论中解读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执政党建设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相互融合的党建科学体系。上世纪90年代,他们精心研究、梳理出版了《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很受欢迎。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图片编辑:李晶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