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学新知|今日有哪些科技话题?

2021-11-18 14: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

我科研团队在光学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11月16日,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该校仪器学院现代显微仪器研究所在光学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在低光毒性条件下,把结构光显微镜的分辨率从110纳米提高到60纳米,实现了长时程、超快速、活细胞超分辨成像。为精准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新一代生物医学超分辨影像仪器,使未来大幅度加速疾病模型的高精度表征成为可能。据悉,该项研究成果主要由哈工大仪器学院和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合作完成。11月16日,研究成果以《稀疏解卷积增强活细胞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为题,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自然-生物技术》。

——光明日报

2

广东省科学院等构建新材料促骨质疏松骨再生

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吴婷婷与广东省人民医院陈元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还添等展开合作研究,构建了一种负载微量元素(锶)和中药单体(人参皂苷Rg1)的可降解多孔骨修复生物材料,并发现其能促进骨质疏松(OP)大鼠临界尺寸颅骨缺损修复。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今日生物材料》。

——中国科学报

3

驯服超流!均匀玻色金属相首次在理论上被实现

11月16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的一项研究中,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教授顾威团队提出了关于如何实现一个稳定的量子玻色金属相的普适理论。他们指出,晶格的几何结构可以造成物质波之间完美的相消干涉,从而阻碍形成相干超流所不可或缺的协作。一旦缺少了量子相干性的保护,这种流动便无法免疫于一般金属中常见阻抗的影响。

——中国科学报

4

深入分子层面他们能找到已经“消失”的古丝绸

▲ 南宋单衣修复现场 图片来源:受访者

用中国丝绸博物馆首创的免疫分析法,考古人员已经成功在仰韶村遗址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墓葬土壤中检测出丝素蛋白的微痕迹,说明墓葬中可能曾经存在过丝绸实物。在三星堆的祭祀坑中,用同样的方法,证明了当时祭祀焚烧过丝绸制品。即使丝绸化成泥,免疫分析法也能认出来,这一技术为我国原创,有30多项发明专利,具有独立知识产权。此前,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考古现场纺织品(丝、毛)文物免疫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经专家鉴定,被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技日报

5

“天狗食月”啦!一场近乎全食的月偏食19日登场

▲ 海报制作:冯娟

11月19日,一场月偏食将震撼登场。说它震撼,是因为它的食分(月球被食的程度)很大,几乎接近全食。就我国来说,本次月偏食于北京时间15时18分迎来初亏,17时03分食甚,18时47分复圆,历时3小时29分钟。天文专家表示,除西部少部分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带食月升”范围内,即月亮升出地平线时,月食已经开始了,能看到月食过程的后半部分。其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北部地区,由于月亮升起较早,这里的人们可以看到月食的食甚阶段,届时,一轮“准红月亮”会高挂天空。

——新华社微博

6

亚马孙鸟类为何越长越小

▲ 这种亚马孙地区的鸟,体形很娇小。图片来源:Cameron Rutt

近日,美国科学家研究了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深处77种热带鸟类过去40年的数据,发现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它们的体重都在下降,有些物种每10年就减少了近2%的体重,其中1/3的物种长出了更长的翅膀。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科学进展》。

——中国科学报

原标题:《科学新知|今日有哪些科技话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