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共与世界对话会主办方的“没想到”:交流太热烈,共识太多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卢梦君 发自重庆 实习生 张巧雨
2016-10-18 09:4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10月15日,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在重庆闭幕。

发言、鼓掌,同声传译的耳机被反复拎起和放下,提供给参会者的笔记纸也更换了一批又一批。

它们,构成了“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的某种固定节奏。

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本次对话会已于10月15日在重庆闭幕。作为主办方成员之一,中联部信息传播局局长孙海燕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两点“没想到”。

“虽然我们有预期,但是没想到与会的各方,无论是各国各地政党,还是参与的各类学者,对这样的交流对话有如此高的热情。”孙海燕说,大家真的是抓住每一点时间,包括吃饭的时间、茶歇的时间,都在讨论。

孙海燕还没想到,参会的300多位各国政党政要、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对全球经济治理有如此多的共识,“无论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我们下一步改革的理念和方向,以及我们下一步如何去行动和实践,我们的共识远远大于分歧。”

而这次对话会形成的共识,最终作为涵盖十六条内容的《重庆倡议》在闭幕式上的掌声中获得通过。

取得诸多成果的对话会已落下帷幕,“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怎样?

正如中联部部长宋涛在闭幕式上所言,未来中联部希望将对话会同时打造成“世界看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看世界”的重要窗口,此外,希望对话会能够成为促成不同文明与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经验”。

多边交流

据官方统计,有来自50个国家70多个政党的36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自10月13日以来,对话会共举行了16场活动和近30场双边会面,会议规模有大有小,既有小型对话会和分组讨论,也有参与者众的全体会议。期间,中方还与非洲国家政党代表和湄公河国家政党代表分别围绕专门议题进行了研讨。

此外,与会代表13日考察了重庆市规划馆和三峡博物馆并开展座谈。15日,又有部分与会代表走进重庆市委机关,实地感受重庆“神经中枢”的运作。

从日程安排看,此次对话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据官方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以对话会为平台,阐释中方的主张和理念,了解各国政党的想法和诉求,聚集不同领域的看法和建议,在广泛交流互动基础上形成共识。

除了中方代表,有多少国家的嘉宾在大会上发言?这从主会场上排成一列的同声传译室便能看出一二。

譬如,在10月15日上午的4组“政党对话会”中,就有分别来自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哈萨克斯坦、柬埔寨、印度、日本、老挝、越南等亚洲国家以及阿根廷、巴西、埃及、墨西哥的发言嘉宾,他们大部分是这些国家执政党的领导人。

嘉宾们发言涉及到的议题也是多种多样。

埃及祖国未来党副总书记卡拉姆就谈到,政治和经济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各国政党应响应人民的需求和期待,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规划。

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委员会副书记热列兹尼亚克则表示,政党面临着巨大的任务,那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必须落实国际层面的经济合作方案。他提到,俄罗斯和中国有出色的合作,比如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落实这些项目可以造福人民,实现国家发展。热列兹尼亚克指出,政党应该在开放互通的基础上开展协作,让世界变得更加稳定。

《重庆倡议》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继续、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本次对话会聚焦政党对全球经济治理的主张和作为,既是对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成果的积极呼应,也是对全球经济治理的主动探索。

互相学习

“我们既需要做一个老师,又需要做一个学生,生搬硬套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有时候会弊大于利。”10月14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个人发言中表示。

他指出,现在很多国家认为中国应该作为世界的一个领导者,因为发展中国家需要一个大国为其发声。“但中国说,我现在自己还是个发展中国家,还是个发展中的经济体,我们自身还面临很多问题。”林毅夫还引用了一句古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是知也”来概括中国在经验分享方面的主旨。

由于今年的对话会首次将会场从北京搬到了重庆,一部分议题及经验分享也烙上了地方印记。

10月13日下午,在重庆市规划馆,瓦努阿图统一运动改良党主席、政府总理夏洛特·萨尔维,马尔代夫人民议会议长玛斯赫,泰国民主党主席、前总理阿披实等数十位外方代表详细了解了重庆市区划、功能定位和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外方代表也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提出了各自的疑问。

一位来自南苏丹的代表表示,来重庆参加对话会的目的,是要学习重庆在建设城市中的成功经验。他对重庆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表示好奇。

重庆市副市长陈绿平谈到,在城市化进程中寻找发展路径,是作为后发地区的重庆一直在思考和考虑的问题,而重庆事实上也碰到了包括污染、城市病、交通堵塞等问题。

座谈会的参与者之一、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加拿大籍政治哲学教授贝淡宁发现,中国官员与来自非洲的官员讨论时,态度比较谦虚。“中国有很多优点,包括解决贫困的问题,很多非洲国家应该学习,但中国的领导人还是比较谦虚说‘我们也要学习你们(非洲)’。这样的态度我觉得挺好。”

走进中央部委是“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的一个品牌性活动,也是参会嘉宾代表回味最多、评价最高的活动。

前年和去年,参会嘉宾代表曾走进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党校,近距离观察中共运行机制。

10月15日,“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第一次组织嘉宾代表走进省(直辖市)级别的党委——重庆市委,并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在重庆的实践”主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被问及走进重庆市委后的印象,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柏思德告诉澎湃新闻,这是自己首次参观省一级党委,活动非常有意思。

中联部信息传播局局长孙海燕介绍,参与本次论坛的有中国共产党的各个部门,非常主要的一个角色是重庆市委,“无论是孙政才书记、黄奇帆市长、张国清副书记,还包括重庆的智库,都进行了很好的参与和展示,不仅展示我们党对全球经济治理有怎样的理念和观点,而且展示我们有怎样的实践,有怎样实践的成效和成果。”

她说,与会各方对中国共产党在全球治理方面积极的参与、我们提出来的理念以及我们自己的实践和作为,有如此广泛的理解、认同和赞赏。“我们作为党的一员,由衷地觉得骄傲和自豪,当然也特别愿意与大家分享这些经验。”

政党职责

“以前我们可能总是从同一类型的政党内学习经验,但是现在邀请各国持有不同政见的党派来交流,这非常好。”加拿大前总理克雷蒂安对“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赞赏有加。

克雷蒂安指出,我们需要对话,需要相互学习,“也许政党之间有不同的政见和分歧,但是我坚持相信对话和沟通的必要性。这次会议吸引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让我印象深刻,这其中包括来自非洲、美洲、欧洲、澳大利亚等各地的人们。因而这次会议让大家听到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声音,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见。”

而各界各方的交流成果,一部分就体现在第二次全体大会的分论坛、圆桌会总结发言以及大会通过的《重庆倡议》中。

在10月15日举行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中非政党理论研讨会代表、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德斯塔特斯法米布拉图在发言中就提到,分组讨论上有15个非洲政党参与其中,就一系列问题达成了共识,并就此进行了深入、坦诚的讨论。这些问题包括:政党和政府如何引导经济发展、执政党应该担起历史职责等。

德斯塔特斯法米布拉图指出,非洲政党和中共都认为,政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政党如果没有正确的经济政策,是无法促进经济发展的,非常有需要在地区的各个政党加强合作。为了取得全面可持续发展,执政党必须要注重制定国家政策战略、监管政府,同时动员人民来实现国家梦想。不仅如此,我们也进一步强调,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性,需要加强相互理解,同时进一步增强国际发展。

“我们的共识远远大于分歧。”孙海燕指出,搭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这样的对话平台是必要和有益的,中国在深刻地影响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关心中国,当然也关心中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希望了解它的所思、所想、所为;中共也深知全球治理不是一家之事,应该是全球的事、举全球之力,所以中共也希望聆听各方关切、了解他们的主张和作为。

对话会形成的这些共识,最终作为涵盖十六条内容的《重庆倡议》在10月15日下午的闭幕式上被通过。

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在闭幕式上指出,我们看到不同国家、不同党派、不同领域政党人士、学者、专家在会上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坦诚交流。“会议期间,我们收到了许多代表对本次会议成果文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进行了充分协商,希望这样一个文件能充分反映对话的程度和共识,能够引发政党对全球经济创新的探讨。”

《重庆倡议》强调,各国政党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组织和重要力量,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完全可以发挥方向引领者、力量培育者和进程推动者的作用。

《重庆倡议》还提出,此次研讨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引领区域合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代表希望以此次对话会为契机,定期召开中国共产党与湄公河国家政党对话会,更好发挥各国政党对澜湄次区域合作的政治引领作用。

“这个会议议题的选择是对的。”孙海燕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经济治理,特别是经济治理创新,确实是与会政党、智库、专家学者和媒体各方都在关注的紧迫议题,大家对此想谈、有的谈,而且也谈得很好。

“我相信有理由对‘2017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充满期待。”孙海燕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