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家风家教云课堂】云分享——“我越吼孩子,他越求我抱抱”,背后真相扎心了

2021-11-18 11: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云分享

作者:Ms懂

小区里面,几个孩子一起玩儿。

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看别人过来抢他的玩具,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咬了对方一口。

被咬的孩子“哇哇”大哭起来,小男孩一脸无辜地看向妈妈。

看对方孩子哭得那么厉害,那位妈妈赶紧把孩子拉过来,在屁股上拍了几下,大声吼道:“怎么可以咬小朋友呢?你知道错没?!”

刚刚一脸无辜的孩子一下子就哭出声来,一边哭着一边伸手求抱抱。

妈妈吼孩子,孩子却追着妈妈求抱抱。这样的状况,我不是第一次看到。

为什么越吼孩子,他越求抱抱?

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场景:

你越凶孩子,他越抱着你大腿;

你越让他走开,他越一直跟着你;

你越骂他,他哭着也求你不要生气。

孩子不是“受虐狂”,他们只是“一根筋”而已。

我们越凶他们,他们越害怕、越恐惧,就越想抓住我们。他们是真的害怕,害怕自己无法找回那个对他笑,对他温柔的妈妈。

哪怕是哭着,他们还是追着妈妈,求妈妈不要生气,别不要他。那些越挨骂越追着妈妈求抱抱的孩子,令人心疼。

有人说,这世上唯一骂不走的人,恐怕就是孩子了。

其实,那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世界里只有父母,他们会从父母身上寻找安全感,没有别人可以依赖。

你越骂他,他越焦虑、难过。他难过焦虑的时候,就渴望爸爸妈妈的怀抱,因为只有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他才能快速地冷静下来,平复自己的情绪。

一个简单的拥抱,就可以把父母的关注、安慰、理解、原谅,都传递给孩子。

孩子的情绪需求得到满足,他才能慢慢平静下来。所以你越骂他,他越要你抱抱!

孩子打不跑,也吼不走,他们用力地爱我们。而我们,也应该给他们最需要的爱!

每一个凶完孩子的妈妈,都会经历一个更加痛苦的过程:生气——发泄——后悔——再生气——再发泄——再后悔。

如果你也曾经那样,曾经看到过把孩子弄哭他还追着你求你抱抱的时刻,那么,请把孩子那个无助的样子记在心里。

下一次想要凶他的时候,想想那张可怜的脸庞。

把他想象成童年的自己。那个小孩,不是别人,而是缩小版的你,是童年时无助的你。

“妈妈,抱抱我!”如果这句话的重复率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为什么孩子不会走的时候要抱,会跑了还要抱?

高兴的时候让你抱,生气了还让你抱,外出要抱抱,回家要抱抱,哭了要抱抱,生病了也要抱抱……

抱抱似乎有着神奇的力量,牵动着妈妈和孩子的心。

当他们索要抱抱时,我们时而笑脸相迎,时而也露出一些不快,我们的第一反应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呢?

答案也许你真的没有意识到。

为什么孩子常常“求抱抱”?

1. 寻求安全感

孩子出生前在妈妈子宫里,被羊水包围着。羊水就像安全的屏障,让孩子感到安心和温暖。

但出生后,屏障消失了,孩子变得缺乏安全感。索要抱抱,是他们获取安全感的方式之一。

如果妈妈忽视了,孩子可能终其一生都缺乏安全感。

同事的儿子童童3岁多了,平时都是奶奶在带。那天同事提前下班,去游乐场接童童一起回家。

童童一看见妈妈的身影,立马放下手上的玩具和小伙伴,扑向妈妈的怀抱,搂着妈妈半天都不肯下来。

之后的一段时间,总是在望着妈妈,时不时地跑过来要抱一抱。

为什么孩子玩得开开心心的,也总是要妈妈抱呢?

因为孩子内心很敏感,他虽然享受着与小伙伴玩的快乐,却又生怕妈妈离开自己,极度缺乏安全感。

妈妈的怀抱,能让他安心,也知道妈妈不会离开他。

2. 稳定情绪,获得安慰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哭闹的孩子被妈妈抱着后,马上就安静了。

这是因为孩子哭时,是在发泄情绪,获取安慰。而妈妈的拥抱,能让孩子的情绪需求得到满足,从而镇定下来。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我在家里忙着收拾,前一秒还睡得很香的二宝突然大哭起来。

我递过去一个玩具,一个平时她最爱的玩具熊模型,她瞥了一眼,没接,还是哭!

我接着打开一个可爱的动画短视频,她平时看着会咯咯地笑,但这次不灵了,并且哭得更起劲了!

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放下所有东西,弯腰把她抱起来,她的哭声立即停止,小脑袋靠在我的肩膀上,很快又睡着了。

我不仅感叹:无论玩具和动画多么可爱,也不及妈妈一个“抱抱”。

其实孩子们常常“使坏”的背后,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父母的一个“抱抱”而已。

放下二宝,大宝回家了,他显得有点儿不高兴:“妈妈,我今天跟小朋友玩得不开心……”

“来吧,抱抱!”我给了他一个有力的拥抱。没多久,大宝又开始眉开眼笑了。

3. 寻找温暖被爱的感觉

有个著名的实验:

把刚出生的小猴子单独隔离出来,然后让“两个不同的妈妈”陪它,其中一个是绒布的,身上没有奶瓶;另一个是铁丝做的,身上挂有奶瓶。

你猜小猴子会更喜欢哪个妈妈?

让研究人员惊奇的是,小猴子一天都跟绒布做的妈妈待在一起,只有自己饿时,才跑到铁丝妈妈身边吃几口奶,吃完又跑回绒布妈妈怀里。

这个实验说明了,对孩子来说,他们最喜欢能给自己带来温暖的妈妈。

而这种妈妈,往往是有“温度”的,比如经常摸他、抱他,给他们温暖的爱的感觉,填充了孩子心中的安全感。

有时候,拥抱比说"我爱你"更有力量。对于孩子来说,肢体的接触能让他们感受妈妈的温暖。

孩子时不时要抱抱,是对爱的确认。所以,不要吝啬你的爱,抱抱他们吧。

心理学家说,独立的婴儿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一个手臂里怀抱着的宝宝。

可以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是从母亲的怀抱里诞生的。

通过被触摸、被拥抱,孩子们感受到愉悦,并获得一个认知:

我对我的身体感觉很好,

我安住在我自己的身体里,

我安住在这个世界。

那些安全感足、心灵强大、活得自在的孩子,

就是这样养大的。

但,为什么那么多父母不抱,或者担心“抱坏”孩子?

问题可能出在,我们对拥抱有太多误解。

我们常常认为:“这孩子明明会走路,怎么还要抱着?孩子就是想和大人撒娇、犯懒,这可不能惯着由着他来。”

殊不知,这是孩子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的一个特殊阶段。

为了补充心理能量,他自然地“回头”,要从照顾自己的人的怀抱里寻求安抚。

就像小汽车,它要加满了油,才能继续前进。

所以,年幼的孩子寻求抱抱,一般是在进行安全依恋的找补。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最美好莫过于,世界在眼前,妈妈在身后。

得知了孩子求拥抱后的真相,你是不是也后悔抱他有点儿少了?

很多人担心经常抱孩子会不会太溺爱?

但是我知道,当我抱起孩子的那一刻,他的内心一定觉得很幸福,知道妈妈也一样很爱他。

孩子提出“抱抱”时,我不想拒绝他,也从不拒绝他。

我认为,爱孩子就要爱到彻底,而面对孩子的成长却要“狠心”。

现在很多人是反过来的,爱孩子不敢爱,而孩子在成长中吃点儿苦就舍不得,很多事情本应该是孩子自己做,却被父母一手包办了。

所以,请别忘记常常跟孩子说:“宝贝,过来我抱抱”,然后给他一个有力的拥抱吧!

关注她生活 服务她发展

倾听她声音 展示她风采

原标题:《【家风家教云课堂】云分享——“我越吼孩子,他越求我抱抱”,背后真相扎心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