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菜场的细节,城市的表情|乌中市集的菜和花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2021-11-25 09:48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设计:祝碧晨  图编:薛晶 

【编者按】

菜场是布满瓜果茄鱼肉的人间烟火场,热气腾腾的买卖中,满足附近百姓对新鲜与便利的追求。

上海老百姓有句话,叫“菜篮子里看形势”。魔都菜场的改头换面、转型定位,亦是城市更新的细节所在,人民城市的生动注脚。

时尚大牌Prada牵手乌中市集,让奢侈与烟火气共同丰富生活场景;百年菜场“三角地”不断求新求变,中国首家MUJI菜市场落地北外滩,力争做“挑剔但最好的市场”;镇宁菜市场升级为“智慧菜市场”,并支持数字人民币买菜;集菜场、小吃店、日间照料中心等于一身,高陵集市成为一站式生活中心。

转变发生于日常中,亦透露着人民城市建设的努力方向——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的城市。

和国际品牌Prada“联姻”已过去一个多月,乌中市集复归日常,更自然地展现菜场革新的一面。

在上海徐汇区乌鲁木齐中路318号,2000多平方米的乌中市集2019年底完成更新以来,就被视为市中心菜场改造的样板。

乌中市集的一家菜摊主小邹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 李佳蔚 图

不但环境优美、菜品新鲜,乌中市集好逛、好看、好吃,在电商凶猛冲击之下,依然能吸引年轻人到访,并满足周边居民需求。上海开放摩登的气质与日常烟火气,在这里自然交融。

乌中市集做了哪些创新,与街区又有什么关系,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来到市集采访运营者、摊主,也和附近居民聊了聊,寻找菜场“出圈”的答案。

傍晚乌中市集外景

“不一样的菜场”

10月27日17时许,乌中市集明黄色灯光早已亮起。透过巨大联排落地窗,从街上就能看见市集里摊主们奔忙,鲜艳的果蔬分外醒目。

此时,菜场迎来一天中的“晚高峰”。

“小伙子,今天玉米有伐啦?”一位烫着卷发、身穿灰白大衣的时髦阿姨,进门后绕着菜摊选菜。地处上海衡复风貌区,乌鲁木齐中路的时尚达人、外国面孔很常见。

市集里的菜摊

“玉米卖完了,阿姨,要不换个别的?”市集门口的菜摊是小邹一家人的,30岁出头的小邹脸上总带着笑容,边称菜边朝这位阿姨说。菜摊生意忙,2020年他辞职后帮父母一起打理。

“喔唷,这么不巧,那我再买点藕。”阿姨端着一篮菜走来,绿叶菜很是鲜亮,小邹帮她把一根翠绿的莴笋三两下削好,蔬菜逐一上称。

乌中市集有一块大屏幕,蔬菜、瓜果、肉类每天的价格滚动播放,与前一日的涨跌也显示出来。每家商铺电子称的数据会传送到市集管理方后台系统,杜绝“黑心秤”,还能够定期进行大数据分析。

阿姨25块多的菜,小邹去掉零头还便宜一两块,再塞一把小葱到袋子。阿姨客气地道过了谢,拎着袋子出门。

一名外国人在买菜

乌中市集,单看名字就不是传统的菜场。

墨绿色的拱形门窗,浅黄色的内墙,每个摊位上方打着暖光,蔬菜瓜果盛在市集统一的编织篮里。视觉上清爽整齐,又带撞色美感。地面洁净明亮,各个摊位的台面被设计成斜坡型,果蔬摆上去一目了然。漫步其间,能闻到空气中淡淡的蔬果清香。

走在乌中市集会有逛超市的感觉,不过和超市的“高冷”相比,这里保留着迎来送往、欢声笑语的人情味。

市集总共两层,一楼主卖蔬菜、瓜果、粮油、海鲜,可以满足最频繁的居家采购。二楼是半成品、熟食和肉类、干货摊位。一些地方还设有简单桌椅,供人休憩吃饭,逛累了坐一会儿。

市集引进了传统菜场几乎看不到的商铺。一楼沿街开着一家鲜花店,透过落地窗,从街上路过就能看见一小片花海,花很新鲜,摆放精致。走到跟前才会发现修剪鲜花的女士,几乎要被花海淹没了。

乌中市集一楼的沿街花店

20多岁的刘小姐在附近上班,说自己经常到乌中市集买鲜花和水果到办公室。“喜欢自己挑的感觉,而且几支花、一个苹果,店主也会卖给我。”她说,就算不买什么,有时也进来走走感受烟火气。

沿着菜场水磨石阶梯上到二楼,有一家叫柴米多的小店。这家店销售来自云南、苏州等地的各种有机农副产品,如云南孟连牛油果、云南宾川软籽石榴,同时还有精致的简餐和饮料。

到了傍晚,小餐厅坐满了年轻人。记者看到,他们有的开瓶小酒、喝杯咖啡,有的吃果蔬拼盘,和朋友聊天,度过一段闲适时光。

“第一次来我也意外,没想到菜场这么漂亮,还有精致的餐厅。”一位年轻顾客对记者说,“过去的菜场总感觉有点脏乱,这里很不一样,很有创意。”

乌中市集二楼的小店柴米多,傍晚坐满了年轻人。

“做好菜场的本分”

乌中菜场有二三十年历史,其间经过多次改造,现在的模样始于2019年的翻新。

乌中市集经理助理傅杰回忆,当时请了一位台湾设计师,对菜场两层楼格局重新设计,店招、门窗、墙面、灯光、垃圾处置等细节都仔细讨论,调研周边社区人口特点。

比如,传统菜场的卫生一直是痛点,摊主把菜皮扔在过道,保洁再来清理,总会留下死角和异味。乌中市集每天从货品进场就严格实行垃圾分类,水产区配有统一的杀鱼台,从源头杜绝脏乱差。考虑到中老年居民多,市集把原先设在二楼的蔬菜摊位全挪到一楼。

在附近上班的刘小姐在市集里逛。

2019年12月28日,乌中市集整体装修完毕开始试营业,2020年1月1日正式对外亮相。很快它就成为争相拍照打卡的网红地,在小红书、大众点评人气很旺,“ins风”、海派气质、复古元素均是它常见的标签。

菜场受欢迎是好事,但运营方和多个摊主都谈到,网红不是乌中市集的目的,在根本上,每一个菜场的“命门”还是服务周边的居民。

傅杰说,乌中市集进行的所有创新,落脚点首先在于满足附近居民的食材、生活需求,“卖好菜,做好菜场的本分”。同时要吸引年轻客流,与街道、社区的气质融合,从设计、业态、服务全方位提升品质。

“凭什么吸引顾客,除了市集的环境好,还有货品品质高、卖得便宜。”乌中市集的水果摊主翁师傅总结,“不然人家为什么要来,可以在网上买。”

一楼翁师傅的水果摊和蔬菜摊相对

翁师傅以前做过果农,在上海复兴中路陕西南路开过水果店,走南闯北三四十年。他说自己在云南、浙江、湖南等地有货源,亲自去查看过,水果由产地直发过来,既保证品质又节省中间差价。

每天凌晨三四点,小邹和父母准时到农产市场进货,亲自选菜,五六点钟到市集开始铺货,已经开始有居民来赶早市了。

小邹说,附近居民对蔬菜品质要求很高,绿叶菜每天要进货才能保鲜,生姜、大蒜放两天没问题,干货两三天补一次。在他看来,蔬菜质量始终是第一位的,同时服务要好。

午后客流不多时,小邹拿一张清单,拎一大包菜就出去了。附近居民、饭店老板有时不方便过来,会发微信给他说要买什么,他送菜上门。小邹还经常帮熟客带些小众蔬菜,如宝塔菜、朝鲜蓟,满足各类人群多样化需求。

寸土寸金的乌鲁木齐中路上,生活、工作的中外居民很多。乌中市集附近,精致的咖啡馆,洋气的啤酒屋、面包房、日料店,以及实用的杂货铺、修理店毗邻而居。

“我们希望自身的空间能够服务周边,他们来这里不仅可以采购东西,也可以只是逛一逛,享受慢时光。”傅杰说,这样才符合附近社区居民的需求特点。

乌中市集自营的一处平价菜摊

记者看到,拎着蔬菜的爷叔阿姨和烫着飞机头的外国小伙子,在路上寒暄几句又各自走开,这类场景在附近屡见不鲜。

一个菜场、一条马路,很能看出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消费水平乃至生活习惯,菜场的繁荣兴旺反映着当地居民生活的鲜活多彩。前几年,人们对巴塞罗那的博盖利亚菜市场、日本京都的锦市场津津乐道,如今上海菜场同样聚焦众人目光,展示着城市的气质。

在时尚摩登与烟火气并存的乌鲁木齐中路上,乌中市集的前卫和创新显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责任编辑:巩汉语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