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空谈技术优势,监管和价格依然是和瑞基因无法逃脱的两座高山

2021-11-23 18: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系深潜atom第380篇原创作品

2021年9月1日,Illumina宣布将以8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对价收购子公司Grail,上游巨头押注千亿癌症早筛市场。据悉Grail的产品Galleri™可以识别超过50种癌症的早期检测,并且已经通过了纽约州卫生署的批准。Illumina首席执行官Francis deSouza表示,此次收购将开启早期癌症检测的“新纪元”,这也让无数人重新评估癌症早筛的巨大市场。

相比较“一药一检测”的常见产品,“一药多检测”的模式更适用于临床,对于患者也更加友好。在国内,这一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当中,“2021未来医疗产业峰会”上,和瑞基因CEO周珺表示,和瑞基因的新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多癌种检测,有望让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六大高危癌症“无处藏身”。

那么问题来了,和瑞基因未来的道路将会是怎样呢?是像Grail一样被母公司收购,又或是独立发展呢?但不论如何,监管和价格依然是悬挂在和瑞基因头顶上的达摩利斯之剑。

01

技术有突破,

短时间内依然难以商业化

在科创板问世之前,没有产生盈利的科技企业很难登陆股市。因此,在2017年贝瑞基因将公司的业务进行了拆分,贝瑞涵盖了整个公司此时最有业绩的部分,可以为公司带来营收和利润;同时注册了和瑞基因,进行癌症进行研究,并且承接了贝瑞肿瘤业务和技术平台,和瑞基因代表了贝瑞公司的未来。

因此,尽管贝瑞基因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技术能力可以说在行业处于领先阶段。针对ctDNA随机片段化的特点,和瑞基因研发了cSMART技术,可以将血液中的全部游离DNA首尾相接,进行环化,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可以更好的完成ctDNA随机片段化检测;并且在cSMART技术技术上研发了cSMART2.0技术版本,在继承原有的优势同时也可以针对大Panel全外显子区域进行检测。

在强大的技术基础和贝瑞的资源支持下,和瑞建立了针对肿瘤高危人群和患者的完整基因检测产品服务体系。包括肿瘤遗传易感性分析、早期筛查、靶向与免疫用药检测、疗效监测、预后判断等系列产品。在肿瘤早期筛查诊断领域,启动了包括肝癌、肺癌及其他中国高危高发的一系列肿瘤早筛早诊临床研究项目。

针对癌症早筛的基因早筛产品莱思宁就是和瑞基因目前的拳头产品,2020年8月该产品已经可以基于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DT)的模式展开商业化应用。

然而和瑞基因并未停止对于技术的探索,并且研发出了平台型底层技术HIFI,这是“肿瘤早筛底层技术创新突破,从一到多构建中国早筛方案”。此前在2021 CSCO大会上,和瑞基因曾公布肺癌早筛等肿瘤早筛先导性实验研究成果,在I期肺癌占比80.9%、肺腺癌占比89.2%这样更加符合中国患者特征的样本,队列中HIFI技术获得了AUC达到0.912的卓越性能验证。

△AUC曲线

相比较传统检测,液体活检克服了众多局限性,备受市场认可。比如海通国际发布的研报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早筛市场高达1620亿元。2021年10月15日,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部署在2021-2024年开展肿瘤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工作,明确提出推进肿瘤早期筛查。

因合生物CEO刘朝煜曾表示,中国每年有300万新发癌症病人,其中80%的患者处于中晚期,我国癌症的挑战问题十分严峻,早诊早治是癌症的最佳解决办法,肿瘤的早期筛查真正ctDNA应用场景。

相比较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单一病种筛查,和瑞基因多病种筛查技术的成熟,对于癌症早筛的普及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旦获得药监局的审批,对于行业和公司都是巨大的帮助。比如诺辉健康的常卫清,在2020年11月9日,率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证书后,2021年上半年实现发货量约121500盒。

和瑞基因的基因和使命,决定了目前和瑞在商业化上依然有巨大的缺失。以莱思宁为例,虽然已经在医院内展开了商业化,但LDT仅限所在医学检验部门内部使用,不得作为检测试剂出售给任何其他医学检验部门、医院及个人,这也意味着和瑞目前很难规模化复制。

△和瑞基因莱思宁

对于和瑞来说,产品的大规模商用,认证是绕不开的一条路。这个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比如常卫清的前瞻性试验长达16个月。基因产品的认证一般需经过注册检验、临床试验、医疗器械注册等多个环节,同时受市场环境、监管政策、协同效率等多种因素影响。2021年5月,贝瑞基因表示,莱思宁尚未提交申报材料,公司暂无法估计最终获证周期。可见莱思宁的认证依然需要较长时间,而基于HIFI的多病种识别产品,需要的时间或许将会更多。

尽管和瑞基因目前技术有突破,但具体到产品,依然逃脱不了监管部门的审核。在产品被认证之前,其产品已经在京东上公开销售,售价超过3000元人民币,和瑞基因贸然进行商业化和大范围推广依然存在巨大的政策风险。

02

高昂的价格,

依然是阿克琉斯之踵

看病贵是困扰我国患者多年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医改推动带量采购的落地,很多药品、器械与药材的价格已经大幅度降低,大大降低了诊疗的成本。

目前市面上的癌症早筛产品依然以单癌种为主,很多产品价格依然保持在千元左右。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癌症早筛是长期行为,这意味着这部分人群需要每年都要定期花费相当一部分金钱进行单一癌症早筛。这也注定了目前,癌症早筛依然属于少部分人群使用的产品,在价格下来之前很难大规模筛查。

在医改的大环境下,基因检测的相对较高价格似乎显得更加突兀。2021年9月,北京医保首次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纳入甲类医保支付范畴,基因甲基化癌症检测等5项体外诊断高值项目被视作实验室项目,可实现全额报销。比如贝瑞基因优势领域的“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 DNA 产前筛查”,项目的单次使用价格为1475元,全部由医保支付。北京医保的行为,对于整个基因检测行业是个巨大的利好,但受限于品类、地域和认证,真实的帮助依然有限。

此前我们在《地方医保、三代测序,都难以拯救深渊中的贝瑞基因》中曾分析过,专注于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贝瑞基因,成本要远高于二代测序数倍,在年样本量达到几十万、几百万之时,才能够在成本上与二代测序接近。

当然,对于刚刚实现技术突破的和瑞基因,同样面临同样的成本和价格挑战。多癌种识别并非全新的技术,2017年,美国FDA批准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针对多种实体瘤检测产品FoundationOne CDx,可以实现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和卵巢癌的伴随诊断,改变了之前“一药一检测”的模式,避免了重复检测。然而,价格却高达5800美元,对于高风险人群是个巨大的挑战。

△基因检测

2021年9月,Illumina创立的子公司GRAIL宣布其突破性多癌早检血液测试产品Galleri™已经获得了纽约州卫生署(NYSDOH)批准,可以实现超过50种癌症的早期检测并实现组织溯源,并且在美国可以在处方下使用,然而价格却高达950美元。

在产品普及之前,高昂的成本大多数要转移给消费者,比如此前被反复提及的“120万一针”的抗癌注射液便是典型代表。和瑞基因的HIFI技术可以实现多病种的识别,是否要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呢,如何定价以及如何获取用户,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且,对于和瑞基因来说,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一款通过认证的产品,这意味着其短时间内无法大规模商业化。

技术和未来,目前是和瑞基因最大的筹码,但在癌症早筛行业生态逐步迈入成熟期之时,和瑞基因需要多久才能够成为一家“商业”公司呢?随着全球关于癌症早筛赛道的创业大潮席卷和巨头涌入,创新技术层出不穷,一旦资本入场,市场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尽管和瑞基因成立至今累计获得近20亿人民币的投资,但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从热风口回到冷板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