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我瘦下来,世界改变了

2021-11-21 09: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虽然“身材焦虑”的话题已经被讨论很久,但“不够瘦”对不少人来说始终是困扰。最近又发生了让人叹惋的新闻:

“女大学生疯狂减肥到60斤后昏厥”

年仅二十岁的女生,每天跑步5公里,而且一直没有吃过一粒米饭,就是为了能够成功减肥。

减肥的效果确实让人震撼:她的体重从105斤减少到了现在的60斤;但她最终因为乏力、纳差(意指食量减少)四个月,间断晕厥。

瘦下来,世界真的会改变吗?

我们之前讨论过消费主义引导下“以瘦为美”的审美观:

很多人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付出高昂的费用,来让社会认识更瘦更美、也因此更加“自信”的自己。

不少售卖“网红减肥药”的商家,打着健康的名义,疯狂兜售三无减肥产品。

例如一种叫“一粒瘦”的减肥药,其中的“白色原料”服用后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厌食、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中风或是死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为了变瘦付出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有人评论说,像是那位减肥到60斤的女生,她之所以会减肥到这种程度,应该是有一种对自我的厌弃感,是对自己的不接纳。

这应该不纯粹是体重的问题,更多的其实是心理问题。

就像在减肥的过程中,有人罹患暴食症,暴饮暴食后,担心自己会因此变胖,过度焦虑,于是想方设法将自己吃下的东西吐出来……实在是令人痛心。

小北身边不乏很多身材匀称,却严格控制食量、感到饿的时候却什么都不敢吃的朋友,目的是保持身材,否则一不小心就便步入了“微胖”行列。

毕竟在A4腰、直角肩流行的各类社交软件上,只要不是骨瘦如柴,都很容易被打上“微胖”的标签。

让人不禁想问: 究竟多瘦才够瘦呢?

于是我们惊讶地发现:在物资较为丰富的当下,竟然有这么多人处于始终处于饥饿和亚健康状态!

除了怕长胖、不敢吃饱;另一种都市中常见的“隐形饥饿”则是营养不良。

由于工作节奏或工作条件的限制,有的人单位没有食堂,有的年轻人996,回家之后已经没有精力做饭,于是“不吃早餐”、“饿了就随便吃两口垫一下”和“吃外卖”……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就成了都市人的饮食日常。

但要知道,“吃外卖”和“凑活吃”很容易导致新鲜蔬菜摄入比例过低、盐偏多、速食品中营养素含量较低等等的问题。

于是,#男子一日三餐吃外卖诱发心梗# 这样的情况也并不让人奇怪了▼

“长期吃高油、高盐外卖食品的习惯

让肖先生的身体雪上加霜”

当代人对待饮食随意、敷衍、“不专业”的态度,对于填饱肚子都成问题的古人来说,或许是不敢想象的。

放眼历史,“饥饿”和“营养”一直是困扰人类的重要问题,毕竟健康的饮食和身体,是人生存的基本保障;更是人类文明取得发展进步的基石。

100前的英国,正在经历对“饥饿”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公民健康生活习惯的持续培养中。

《饥饿:一部现代史》中描述的19世纪中期的英国,或许会为我们现在为何饥饿、如何拯救饥饿中的现代人,提供一些思考。

01

饥饿源于无知?

在之前的推文中,小北已经介绍了英国在上个世纪30年代,。

人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饥饿实际上是一个集体的社会问题。

但就在这样的时代聚焦之下,“为啥会饥饿”仍然是人们争论不休的主题:

一部分人认为,正是因为饥饿者在消费时的无知和低效的选择,造成了他们的饥饿状态。

所以当时有一位叫做朗特里的英国人,他1901年在约克郡所进行的贫困调查中,将穷人最喜欢的两样食物——啤酒和肉,排除在了必要饮食之外。

因为这些食物的成本和其所具有的营养价值无关。

当然,他虽然列出了最低饮食标准的清单,但他同样认识到,考虑到当时人们的日常饮食和穷人对营养知识的匮乏,这个标准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

即使那些真正处于贫困中的人并没有多余的钱去进行不合理的消费,但仍然有许多次级贫困的状况,实际上是由“无知或不当的家用开支以及其他浪费性支出”造成的。

特别是在受到来自酗酒和赌博这两个孪生恶魔的引诱时。

朗特里就提出,减贫不仅仅需要提高工资,还需要“精神和道德培训”。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不应将饥饿的原因归咎于饥饿者自身,在当时失败的政治经济体系之下,饥饿者恰恰是无法摆脱的受害者。

这就要求国家应该承担起责任,确保穷人也能有足够的收入,而不至于陷入饥饿。

但这两种立场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要保障饥饿者的集体福利,就要继续用营养健康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原则去教育作为个人消费者的饥饿者。

简单来说,国家应该培养公民成为健康饮食的消费者。

02

饥饿问题都怪家庭主妇?

作为操持家庭大小事务的妇女,往往成为社会学家和营养学家在关注饥饿问题时的重点对象:

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所有这些努力和干预的对象往往时陷入困境中的母亲和家庭主妇。因为女性总是最后一个上桌吃饭的,所以说她们首先承担其控制饥饿的责任。

社会的历史总是深深烙上性别的印记。

妇女的此种境况使得她们在上个世纪、甚至上上个世纪的英国,受到了大量的批评。

特别是对那些贫穷的家庭妇女,社会总是给予各种描述来表现她们的无能:

比如说她不会预算,通常在周三就将一周的钱全部花完;更愿意购买数量少但不划算的食物;

还有就是说她对营养一窍不通,总是喜欢加工食品,而不愿意选择新鲜和传统的食品;并且还没有做饭的艺术,经常将做饭工作外包给炸鱼薯条店……

似乎正是由于这些家庭主妇的无知和低效,才真正造成了饥饿。

体质衰退跨部门委员会还宣称“大部分英国家庭主妇……染上了无可救药的懒惰和对家庭生活义务的厌恶”。

而社会调查人员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将家庭主妇置于解决饥饿问题的重点位置,不断暗示“一个真正聪明的家庭主妇在努力选择合适的饮食时能做什么”。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女慈善家就开始上门拜访,主动提供卫生和家庭管理方面的建议;到了19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官员和检查员也加入了其中。

正如社会与营养科学已经确定了工人阶级家庭主妇需要承担的新的社会责任,以便更有效地管理她们的家庭预算。

然而,20世纪早期的社会和营养调查显示,家庭管理与其说是要对人们进行道德劝诫的说教借口,还不如说是一套人们需要掌握的科学程序。

03

如何对消费者的选择进行干预?

粮食部的节约粮食运动,大概算是国家对消费者选择的第一次重大干预。

他们不仅给那些坚持自愿定量配给制的人发放承诺书和紫色绶带,还拍摄了关于粮食危机的短片,并在全国各地的影院播放;

他们印刷了1700万份包含营养建议和食谱的传单,举办了150场展览来提倡节约粮食,开设了60多家示范商店;

还有很多教师在全国巡讲,向大众传播节约粮食的建议,同时还亲自进行烹饪示范。

这是一场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普及,从工人阶级到富裕阶层,都成为了被干预的对象。

针对工人阶级的家庭主妇,宣传材料主要通过“更深入地了解食品营养价值”来节约粮食,这样“每天消费9-10便士而不是1先令,但却可能吃得更好”;

对于富裕家庭的人来说,则是要对他们在家庭管理方面“极度无能”的状况进行改善,因为他们总是“吃的比需要的多”。

他们应该对“食品营养价值科学”有更好的理解,从而只需要消费那些对“健康和效率”至关重要的食物。

但是很显然,许多人不喜欢富人向穷人宣传家庭效率:

“这就好像当穷人不得不对自己的家庭实行最严格的节约时,来自社会较高阶层的人还要对他们进行节约粮食方面的说教,这就太不合适了。”

因此,现在很多对健康、营养饮食的强调,都借助食品广告等方式相大众进行宣传,还有开放商对家庭高效厨房的设计,这些都将营养科学真正引入了人们的心中和脑海中。

造成现代“饥饿”的原因,除了资源匮乏以外,我们或许更应该反思自己对于营养的意识是否完备。

-End-

编辑:王予立,妍书

观点资料参考:

《饥饿:一部现代史》,【美】詹姆斯·弗农

原标题:《当我瘦下来,世界改变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