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大券商看后市|A股短期或延续反弹,蓝筹主线逐渐清晰

澎湃新闻记者 田忠方
2021-11-22 09:18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11月行情即将收尾,市场行情将如何演绎呢?

澎湃新闻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观点,大部分券商认为,目前市场上涨的基础仍在,跨年行情有望展开。其中,短期市场或将延续反弹,市场可以更积极。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一方面,政策信号已在多项宏观数据中兑现,对A股基本面呈现为阶段利好。另一方面,当前中国经济从中线来看难言触底,短期阶段反弹现象已经具备,A股有望呈现“N”字走势中的第一轮普涨。

安信证券表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美联储温和Taper(逐渐退出量化宽松)、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等,均将为A股新一轮行情的开启奠定了基础。进入以“总量稳、结构宽”为特征的新一轮“宽信用”周期,可以更加乐观的看待市场。

配置方面,多家券商看好大盘蓝筹。

其中,中信证券明确指出,随着经济恢复,政策信号明确,增量资金不断流入带动存量资金逐步加仓,蓝筹回归的市场主线会更加清晰。

招商证券表示,风格再切换中,大盘风格占优,价值有望出现修复行情。其中,由于经济增速下行,企业盈利增速也处在下行的趋势,因此整体环境对于业绩相对稳定的大盘股更有利。

中信证券:蓝筹主线逐渐清晰

进入四季度以来,经济开启了恢复期,政策处于等待期,存量投资者仍在犹豫期,市场主线进入酝酿期。随着经济恢复,政策信号明确,增量资金不断流入带动存量资金逐步加仓,蓝筹回归的市场主线会更加清晰。

具体而言,首先,经济层面的亮点主要在中游制造和消费,出口延续景气,中游制造和消费的恢复驱动经济在四季度起逐季改善,实质政策落地预计将以“托底不刺激”为主,相较全球来看,中国经济所处的位置风险更低,吸引力更高。

其次,政策层面稳增长的方向确定,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释放更清晰信号,在政策信号的等待期内,宏观流动性继续保持合理充裕,财政更加积极。

最后,尽管存量投资者在对经济担忧情绪的影响下有减仓迹象,但是增量资金近期源源不断被引流至权益市场,扭转存量投资者犹豫的心态只是时间问题。

配置上,建议投资者坚定围绕“三个低位”布局蓝筹主线,重点关注基本面预期处于低位的品种,估值仍处于低位的品种,以及调整后股价处于相对低位的高景气品种。

中金公司:对当前至明年底的市场持积极看法

展望后市,尽管市场仍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但对从当前到2022年年底的市场表现整体持积极看法。

具体而言,前期市场整体震荡调整为主且轮动较快,市场对于政策动向的较高关注度。下一步,中国稳增长的政策有望逐步发力,随着政策发力的节奏和力度,增长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左右度过相对低迷的时期,伴随着上游价格压力逐渐释放、政策“托底”、流动性宽松预期加强,今年来利润和估值均承压的中下游行业有表现机会。

短期来看,尽管短期稳增长力度可能还不一定显著,市场短期路径可能仍会有波折,但无须过度悲观。

配置上,要逐步注重上游价格压力缓解带来的中下游制造与消费的机遇。其中,短期稳增长的发力方向可能带来阶段性机会,并逐步注重上游价格压力缓解带来的中下游制造与消费的预期改善。中期来看,偏成长的风格可能仍是重要的方向。

中信建投证券:短期或延续反弹

展望后市,短期市场或将延续反弹。

基本面上,10月工业数据陆续落地,生产与消费均呈现弱势企稳反弹,与此前的社融企稳形成呼应。而地产相关政策的放松,也是9月以来政府逆周期调控的整体基调方向,需要看到这一政策信号已在多项宏观数据中兑现的事实,对A股基本面呈现为阶段利好。

技术面上,赚钱效应依旧维持较高水平,深次新板块等上周翻多指数都领涨A股宽基指数。

配置上,主板方面,当前中国经济从中线来看难言经济触底,但短期阶段反弹现象已经具备,A股也将呈现“N”字走势中的第一轮普涨过程,短期建议投资者关注银行地产链的估值修复行情,A股短线维持高仓位参与反弹不变。

创业板方面,与主板结构特征类似,上周央行再度设立2000亿特定专项债对流动性形成支撑,但仍需注意板块内部风格切换的风险。建议投资者整体维持短期高仓位看多不变,风格方面暂保持均衡,市值风格也以大小普涨的均衡应对。

安信证券:市场可以更积极

展望后市,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美联储温和Taper(逐渐退出量化宽松)、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均将为A股新一轮行情的开启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市场的主要矛盾将从“类滞胀”转换为“衰退模式”,政策导向趋于宽松,政策发力的方向预计将是:财政发力前置、货币政策“以我为主”更加灵活、信贷投放稳总量重结构。从时间上看,12月中旬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政策的定调,以及11月金融数据的披露,将是经济刺激政策预期明确的关键。

配置上,即将进入以“总量稳、结构宽”为特征的新一轮“宽信用”周期,可以更加乐观的看待市场。在宽信用前期,低估值板块估值修复有望成为市场行情主线,国内房地产政策边际回暖、社融增速企稳回升、年末资金对低估值板块的偏好等因素是主要原因。

随着宽信用政策的确认,以宁组合为代表的高景气长赛道成长股有望接力后续行情,带动市场新一轮上涨,中小盘成长、元宇宙等主题也将反复活跃。

海通证券:跨年行情有望展开

展望后市,市场上涨的基础仍在,跨年行情有望展开。

宏观方面,政策在730政治局会议后正从宽货币走向宽信用,总体上最新社融已经企稳,反映了宽信用政策效果正在显现。积极的政策有助于推动A股ROE持续回升。市场微观层面上,当前A股估值整体尚可,处于历史中等水平附近,且市场微观资金面仍充裕。

按照历史规律,每年岁末年初都有跨年行情,而今年9、10月市场表现比较弱,叠加当前估值尚可,流动性较为充裕,跨年行情在11月启动的可能性较大。

配置上,结构可以更均衡一些。其中,大金融和硬科技较优,消费跟涨。

招商证券:大盘价值或将崛起

今年9月以来,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市场风格出现明显变化。市场对于下半年经济更加不乐观,因此对小盘风格的持续性产生怀疑,小盘风格开始出现松动,大盘风格阶段性占优。同时,流动性保持中性,利率横盘震荡,新能源产业趋势方兴未艾,成长风格仍得以延续。

展望后市,风格再切换,大盘风格占优,成长与价值轮动,价值有望出现修复行情。大小盘风格方面,虽然在新兴产业仍有很多投资机会,在专精特新、趋势向上的新兴行业中小公司仍有获得较高收益率的机会。但整体来看,由于经济增速下行,企业盈利增速处在下行的趋势,整体环境对于业绩相对稳定的大盘股更有利一些。

成长与价值风格方面,明年呈现盈利增速下行和流动性持续改善的态势,风险偏好难以明显抬升,但也不至于由于流动性杀估值,估值方法角度而言投资者并无明显偏好,明年的风格可能会更加均衡,呈现价值和成长轮动的特征。

但是,当前成长与价值指数分化已经较为极致,按照历史规律,有较大概率出现一定的修复。

国泰君安证券:跨年行情徐徐展开

上周,市场延续温和回升趋势,在当前分子端下行预期充分,临近年底分母端宽松预期加码,叠加风险评价边际下行,下一步跨年行情有望徐徐展开。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关注高景气+金融反弹,中期看消费切换。其中,金融反弹方向可关注券商、银行、地产。消费电子方向,高景气仍具稀缺性,可重点关注元宇宙设备端等。中期的消费切换方面,推荐白酒、生猪、乳业、汽车零部件等。

国海证券:必需消费以及成长阶段占优

股票市场在地产下行周期中下半场表现明显优于上半场,上半场占优的往往是必需消费或者成长,最不受地产下行的影响,在地产供需两端基本面彻底拐头向下后,股票市场先行博弈地产政策边际放松托底经济的预期,稳增长主线下的大金融开始跑赢。

近期,地产政策有边际缓和的迹象,但当前地产下行周期仍处于上半场,一方面地产销售以及房价环比尚未转负。另一方面,政策以稳为主,不将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政策边际缓和体现出长效机制下适度微调的底线思维,一定程度上拉长了本轮地产下行周期,后续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地产的定调。

配置方面,从大类资产来看,目前经济下行的核心是地产周期的下行,因此股票市场中必需消费以及成长占优,地产周期相关的大金融仍处于左侧,待本轮地产下行周期进入下半场之后,大金融配置价值逐步显现,这一时点可能在明年二季度之后。

华西证券:聚焦成长

展望后市,当前经济偏弱增长已逐步纳入市场一致预期。其中,近期关于房地产政策小幅、渐次放松的信号出现,但房住不炒仍具备定力,政策边际宽松更多是在满足居民贷款、房企业融资的合理需求方面。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沿政策“宽信用”的主线布局,在“双碳”背景下,中美有望展开合作的、受益于绿色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的新能源产业链将是未来持续高景气度行业。因此,可聚焦成长,同时提防年内低估值板块逆袭、补涨的机会。

粤开证券:震荡上行

上周,A股主要指数走势出现震荡分化,消费板块显著回升叠加地产板块强势反弹带动沪指明显上行。成交金额环比提升但幅度不大,表明市场当前仍以存量资金博弈为主,板块轮动依然较快。展望后市,在成交量配合之下,市场有望震荡上行。

配置方面,继续看好成长+消费双主线:一方面,受益于长期政策支持+景气高位+流动性边际宽松,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以新能源、半导体为代表的高景气高端制造方向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随着消费板块提价潮开启,后市定价权强、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责任编辑:是冬冬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