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确定全球变暖了吗?为什么我这里又双叒叕降温了

2021-11-23 11: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刚被上一轮降温降雪中,东北人民在结冰道路上刹不住车的视频刷屏。冷空气又双叒叕来了!!!

@中国天气发布预报称,11月22日、23日寒潮还将继续影响我国,其中今天吉林东南部、黑龙江南部、江苏东南部、上海、浙江东部等地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

不只是老铁,地球也刹不住车了,在极端气候的溜光大道上一路狂飙。

夏天越来越热,秋天越来越长,寒潮反复来袭,降温只需一夜。

越来越奇怪的天气让人摸不着头脑,不是说全球变暖吗,怎么还越来越冷了呢?

01 全球变暖:不只是气温升高

地球确实越来越热了。

世界气象组织(WMO)表示,2016年到2021年气候变化加速,这五年也成为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

自1980年后,与高温相关的疾病或死亡的总体风险一直在稳步攀升,全球约30%的人口生活在每年至少有20天出现可能致命温度的气候条件下。

你的感觉没错,最热的永远是“今年夏天” 。

气象上将当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时称为高温日。1984年至2019年北京、杭州、广州三城高温日数据的确普遍增加。

以杭州为例,2000年以前的高温日平均有23.6天,2000年后达到了37.3天,最多的一年甚至有53天。

气温升高造成「冰川融化」,随后「海平面开始上升」——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全球变暖的后果。

2021年4月19日英国天空新闻报道,位于南极的世界最大冰山A68a已融化并分裂成碎块。

在北极,冰川之最史帕特也在2020年断裂。北极冰川覆盖面积从700万平方公里到390万平方公里只用了40年。

中国冰川总面积在40年中消失了20%。

数据显示,中国的海平面比80年代上升118毫米。1980年至2019 年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3.4毫米,高于同期全球平均速率。

全球变暖会引发「生态系统的变化」,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被迫改变,随之而来的是「物种灭绝」。

你永远不要低估生物多样性恶化的速度。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 2020》,1970年到2016年间,不到半个世纪里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消失了68%。

但人们对此的认知却不足,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年轻人中,约55%的人以为消失的比率只有10%-25%左右。

2021年以来洪水、飓风的消息不绝于耳,更频繁、更强烈的极端天气时间与全球变暖也有关系。

寒潮看似否定了气候变暖,事实上却并不矛盾。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偏高趋势,而并非直接等同于“温度上升”。

央视新闻报道,气象专家表示,正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近年来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全球大气的能量是守恒的。气候变暖使某个地区持续异常高温,周围某个地方温度就会下降,产生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

02 地球不需要超人 人类要拯救的是自己

正如地质学家丁仲礼所说,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碳中和是人类共同给出的解决方案。

碳中和是指通过完全停止排放或用人为二氧化碳移除来抵消人为二氧化碳排放。

全球碳中和进程如何?2021年7月16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这对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有推进作用。全球许多国家将实现碳中和目标定在2050年,德国等国家已将其纳入法律文件。

这些承诺的推进需要领先企业积极参与。

根据科学碳目标建议(SBTi)的统计,至2020年末全球已作出零碳承诺的企业达到520家。

在碳中和问题上,中国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中国预计2040年后能源结构更低碳。

2021年9月,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顶峰,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导的一次能源体系。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预计到2060年,包括太阳能、风能、水电、核能在内的低碳燃料会在一次能源中占比84%,煤炭需求将下降80%以上。

当夏天越来越热的时候,“全球变暖”离我们很近;当全球召开气候大会讨论碳中和的时候,“全球变暖”这个概念又好像离我们很远很远……

你是不是也幻想,也许冷暖抵消,我们就可以不用再为“碳中和”努力了。真的可以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