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河南一年轻妈妈邮寄精神管制药品成“毒贩”,代购已被提起公诉

2021-11-23 21: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今年9月,直到郑州市中牟县警方找上门,全职在家照顾生病儿子的李女士才知道,自己因为涉嫌“走私、运输、贩卖毒品罪”被警方传讯了。

“我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警察确认我的身份,我说是,警方问我一个网名,我说认识。”9月3日上午,当警方上门传讯李女士的时候,一家人正在吃早餐,她始终想不明白自己在家带孩子竟然能跟警察扯上关系,“我以为是骗子,警察证明自己身份后,我才知道,原来跟孩子一直吃的一种通过代购买的名叫氯巴占的药有关。”

李女士的儿子在出生9天的时候发现与其他的孩子表现有所不同,便去医院新生儿科办理住院。出生25天的时候,孩子的表现明显不正常,医院确诊为癫痫,“医生说孩子这么小,脑电图不正常是不对的,做好心理准备吧。”李女士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只想拼命给孩子治病。

“在孩子出生三个月的时候,有天晚上在家吃着饭,孩子突然就不行了,昏迷不醒,我们赶紧带他去了医院。”据李女士回忆,她抱着孩子去医院的路上,孩子一直是持续“癫痫”状态。

医生告诉李女士,孩子的症状不是传统意义的癫痫,而是一种叫作“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综合征”的罕见病。“我当时查了很多文献,也做好了最坏准备,这个病夭折率比较高,就算是能侥幸活下来的孩子,也没什么发育。”李女士说,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声音——让孩子活着。

四处寻医病友群里找药

李女士自从儿子确诊后,便辞掉工作,全职在家照顾孩子。先后去省里、北京的医院复诊调药,做外科评估,用了很多药物,孩子都不见好转。在医生的建议下,李女士开始四处寻找一款名叫“氯巴占”的药物,“医生说可以试试这款药,但医院里没有,需要自己找。”李女士只能通过病友群到处问到处找。

李女士先后加了多个病友群,群里都是孩子的父母,大家的情况比较类似。在病友的推荐下认识了一位代购,也是一位患病孩子的家长。

“他应该是安徽人,家里也有一个患病的孩子。病友说他的药价格便宜,人也比较好,从来都是发完单号后才确认收款。”李女士通过代购给孩子买到了氯巴占,孩子服用后,确实有效果。“持续癫痫的症状消失了。”

转运药品牵涉毒品案件

6月初,李女士接到代购发来的信息,让自己拿着孩子的病历到海关帮忙收取一个来自意大利的包裹。考虑到都是患儿的家长,又长期从代购这里购买药品,李女士没多想就答应下来。

“他说寄来的是氯巴占,自己的地址不够用,都是病友帮忙取。结果过了几天,包裹没到海关,直接寄到家里来了。”李女士接到包裹后,直接将包裹按照地址寄给了代购。李女士并没有收取代购发来的红包,而是等到24小时后自动退回给对方。“我只要邮费,不是转账,不显示金额我是不会收的。后来代购又一次给我转邮费,我才收的。”

直到警方找上门,李女士才发现自己牵扯进一起“毒品案”当中。李女士是最后一名归案人员,代购以及四位患儿家长都已经归案。9月3日,警方对李女士采取了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警察并没有将家里的药带走,孩子还有药吃,不过家里也剩下不多了。群里的代购‘消失’后,很多人都买不到药了。”

李女士所在的小群里,起初有21个人,每当有一个孩子去世,家长都会退群,如今群里还剩17个人。5月份,有个孩子“走了”,李女士一天都没吃下饭。

“我希望孩子能活着,等到医学进步的那一天,哪怕只能认识我,认识这个世界,只会吃东西,会抓东西,会认识玩具,会知道孩子的童年是需要玩具的,目前就想让他努力活着。”如今李女士的儿子已经一岁八个月了,仍不会抬头,不会坐,不认识父母,只能喝奶吃一些流食。李女士依旧像照顾正常孩子一样,逗孩子笑,带孩子出去玩。

是药还是毒?

李女士心里一直有个疑惑:医生推荐过氯巴占,自己也没有非法使用,用来治病的药怎么就成了毒品?

记者检索发现,氯巴占属于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在国内未被批准上市。

北京盈科(昆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阮静萍表示,在我国精神类药品都属于管制类药品。如果买来后存在滥用的情况,是属于犯罪的行为,如果是精神科医生开具的,就不算药物滥用。国家在精神管制类药品的运输上是有明确规定的,如果只是一个中间环节,帮别人运输的话,会成立运输毒品罪。

11月23日下午4点13分,中牟县检察院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宣读了《不起诉决定书》,李女士构成走私、运输、贩卖毒品罪,因“初犯”“从犯”“为子女治病诱发犯罪”“未获利”等原因,综合考量其犯罪情节轻微,决定不予起诉。

李女士告诉记者,虽然检察院决定不起诉,但罪名还是成立的,代购已经被提起公诉。“据我了解,这名代购是家里的顶梁柱,主业不是卖药,他是以帮助病友为出发点的。他的药比其他代购的药便宜,疫情的时候,其他代购的药都在疯狂涨价,他没有。”李女士希望患儿家长们都能从合法渠道买到药品,给孩子治病。

见习记者:刘海奎 编辑:赵珊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