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摩洛哥裔女作家斯利马尼因《温柔之歌》获龚古尔奖

《温柔之歌》是一部惊悚小说,讲述两个孩子被保姆杀害的故事。故事所在的家庭里除了孩子,还有一对40多岁的中产阶级夫妇,他们渴望在巴黎得到财富和舒适的生活。而年轻又世故的保姆露易丝,就成为这个家庭的盲点。
《温柔之歌》是斯利马尼的第二部作品,取材于一名多米尼加共和国保姆的真实故事。这位保姆被控于2012年在纽约杀害了她照顾的两个孩子。

早在结果公布前,就有一些评论家预言斯利马尼会获胜。有法国媒体评论说该书文笔清晰、直接,用词准确,通过一种支配关系反映了社会问题。
当然,这样一部极具社会现实感的小说还和斯利马尼的自身感悟有关。“这个主题源于我在摩洛哥成长时的亲身经历。”斯利马尼在颁奖现场说,“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已经对保姆在家里的奇怪处境非常敏感。她们给我的感觉既像妈妈,又像陌生人。我总是被她们的困难处境和可能遭受的屈辱牵动。”斯利马尼还说她到巴黎后发现了“新一类保姆”:“我发现她们也可以是很浪漫的人。”
出生在摩洛哥的斯利马尼今年35岁。17岁那年,她离开摩洛哥前往法国,就读于巴黎政治学院,随后学习新闻学,并于2008年开始在聚焦于非洲新闻的法语杂志《青年非洲》担任记者。
2014年,斯利马尼凭借作品《食人魔的花园》(Dans le Jardin de l’Ogre)初次在文学领域绽放光彩。那部作品触及巴黎最时髦街区,讲述一名性瘾女子的故事。而此次获奖作品《温柔之歌》在获奖之前就非常畅销,销量已达7.6万册。这本书由法国历史悠久的伽利玛出版社(Gallimard)出版。

龚古尔学院的现任负责人伯纳德·皮沃(Bernard Pivot)于周四在法国《费加罗报》组织的脸书直播节目上说:“她(莱拉·斯利马尼)是一个年轻又有才华的女人,我们完全是按龚古尔奖的精神选择了她。”
龚古尔文学奖设立于1903年,每年颁发一次。它面向当年在法国出版的法语小说,而非法国公民。每年的颁奖都可谓法国文坛一大盛事。
龚古尔文学奖的得主仅有10欧元(约合75元人民币)的象征性奖金,从首届龚古尔奖开始即是如此。但据法新社报道,往常得奖作品的销量能达到40万本,令作者名利双收,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奖励。
去年,马蒂亚斯·艾那尔德因《指北针》获得2015龚古尔奖。以往的获奖作家还包括罗伯特·梅尔(1949年)、弗朗西斯·瓦尔德(1958年)、米歇尔·图尼埃(1970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1978年)、扬·盖菲雷克(1985年)、皮埃尔·孔贝斯科(1991年)、 乔纳森·利特尔(2006年)、 米歇尔·维勒贝克(2010年)和皮埃尔·勒梅特尔(2013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