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牯岭街永远第一,杨德昌YYDS

2021-11-26 12: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按惯例,釜山国际电影节每五年会邀请世界各地专业电影人对亚洲电影进行评选,更新亚洲电影前100名的榜单,最新一期的排名日前出炉,入选电影中华语占了26席,日本占了30席,韩国15席。

然而在高排位方面华语电影显然占优,前10名中,华语占了5部,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更是力压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领衔整个榜单,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则是将电影天皇黑泽明的《罗生门》挤出前三。

文:东SIR

编辑:叶烨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改编自真实的案件,故事背景的“建中”是导演杨德昌的母校。而影片的意义不是对事件的精准还原,尽管此案件本身在当时的台湾影响极大,甚至因此有了日后的青少年保护法。

影片中杨德昌导演以手术刀般的精准解刨了当时的台湾社会。影片开始张震扮演的小四因犯了校方所谓的错误被请家长,父亲在接受老师的训斥。小四孤零零的站在屋子中央,银幕上小四两侧是四根笔直的、粗壮的柱子,宛如牢笼囚禁了小四。从后面的影片我们可以看到小四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社会现实的牢笼把他紧紧困住了。

因而影片结束小四刺杀小明,可以看作是理想主义者的死亡。小明早早失去了父亲,母亲软弱多病,跟着国民党军队撤到台湾,“你要赶紧长大,来照顾这个家”是母亲对她期许,于是向社会妥协,以一种更现实的姿态在这个社会上委曲求全的是她的生存方式。

而这种生存方式对深爱她的小四是种伤害,是社会对小四刺出的刀,无奈之下的小四只能以刀还刀,刺出的一刀是对小明的,也是对社会的。甚至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挣脱牢笼,而是与这牢笼鱼死网破。

杀死小明时。小四痛哭流涕“你不要脸,没出息。”这句话同前面他对小明说的“不要怕,勇敢起来”形成了对应。

此刻的小四奉行的是父亲的教诲“要坚信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就是这个父亲在小四被学校因所谓的错误惩罚时,义正严词的说“如果一个人要为他没有犯过的错,去道歉,去讨好的话,那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此刻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傲娇、凛然。我们看到的是小四理想主义者的基因传承。

然而就是这位父亲,在影片后半程对儿子说他不抽烟,可以节约来做家用。在因莫名的政治构陷失去自由时,对着官僚谨小慎微,甚至有些卑躬屈膝。一方面让人看到了社会对忠直耿介知识分子的碾压,另一方面也让人对小明的际遇有了更深的体会,对她的选择有了更深的悲悯。

影片中除了小四、小明、父亲,还有哈尼,一个黑帮老大,小明说哈尼“其实他是最老实的人,就是天天不服气,看别人不顺眼。横冲直撞的。我总是和他讲,这个世界,是不会被你改变的”

还有滑头,那个被社会改变成温良少年的滑头。还有小马,说“女人嘛,给她好吃的,好穿的,然后鬼混一下子,不就是这么回事吗?”的小马。还有小猫王,喜欢说“给我个面子”的小猫王。还有“汪狗”那个左右逢源、告发朋友的“汪狗”。

影片实际上描述了社会对这群人的咀嚼与吞咽,他们有的肉体消亡,有的理想幻灭,有的已如行尸走肉,苟且偷欢。

关于这个社会,影片开头的字幕写道“民国三十八年前后,数百万的中国人随着国民政府迁居台湾,绝大多数的这些人,只是为了一份安定的工作,为了下一代一个安定成长环境。然而,在这下一代成长的过程里,却发现父母正生活在对前途的未知与惶恐之中,这些少年,在这种不安的气氛里,往往以组织帮派,来壮大自己幼小薄弱的生存意志。”

近年来,我们有幸看到经过修复的影片,和原来昏暗模糊的画质相比,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背景里的军车开过,听到了更的背景声里的坦克开过。那些年台湾戡乱时期的白色恐怖始终使影片笼罩在一片悲观、绝望、无助、惊恐的色彩里。

在将近四个小时的影片,导演以多线叙事的电影语言描述了神州陆沉,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的政治角力、帮派斗争、知识分子对新社会的彷徨无奈、一代人理想的幻灭。以细腻冷静的电影镜头完成了对一个社会的理性观察,记录下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群像。

一百三十七分钟的电影一气呵成,缜密细致,每一个细节铺成都是可圈可点,引人深思。

放到在大陆观看电影的我们,被朋友告发,身陷牢笼的父亲;受此牵连失业的母亲;知识分子面对疾风骤雨的社会运动的茫然;甚至就是小四、小明、父亲、哈尼……我们都未必是隔岸相看的遥远,此情此景我们何曾陌生。

所以影片不仅是关于台湾特定时期的电影史诗,也是华人世界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学观察报告。

杨德昌和侯孝贤共同开创了台湾新电影运动,也因此都被世界公认为大师。然而与侯孝贤相比,杨德昌更多的犀利、冷血,是一把解剖台湾社会、华人社会的“手术刀”。因此在华语影坛,甚至影坛,有很多后来的晚辈以弟子礼面对侯孝贤。

而杨德昌,对华语电影来说就是空前的,是不是绝后,我们不太好急着下定论,但至少到现在,杨德昌已经离开我们十四年了,杨德昌之后再无杨德昌。

附:釜山电影节最新亚洲百大电影排名

1、《悲情城市》(侯孝贤,1989)

2.《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1953)

3.《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1991)

4.《罗生门》(黑泽明,1950)

4.《花样年华》(王家卫,2000)

6.《大地之歌》(萨蒂亚吉特·雷伊,1955)

7.《下女》(金绮泳,1960)

8.《小城之春》(费穆,1948)

9.《特写》(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1990)

10.《一一》(杨德昌,2000)

11.《寄生虫》(奉俊昊,2019)

12.《七武士》(黑泽明,1954)

13.《浮云》(成濑巳喜男,1955)

14.《雨月物语》(沟口健二,1953)

14.《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1991)

14.《晚春》(小津安二郎,1949)

17.《樱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1997)

18.《热带疾病》(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2004)

18.《侠女》(胡金铨,1970)

18.《大树之歌》(萨蒂亚吉特·雷伊,1959)

21.《春光乍泄》(王家卫,1997)

21.《密阳》(李沧东,2007)

21.《大河之歌》(萨蒂亚吉特·雷伊,1956)

21.《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1987)

25.《站台》(贾樟柯,2000)

25.《老男孩》(朴赞郁,2003)

25.《霸王别姬》(陈凯歌,1992)

25.《千与千寻》(宫崎骏,2001)

25.《音乐室》(萨蒂亚吉特·雷伊,1958)

30.《女人步上楼梯时》(成濑巳喜男,1960)

30.《重庆森林》(王家卫,1994)

30.《一次别离》(阿斯哈·法哈蒂,2011)

30.《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利诺·布罗卡,1975)

30.《母亲》(奉俊昊,2009)

30.《西便制》(林权泽,1993)

30.《杀人回忆》(奉俊昊,2003)

30.《女人三部曲》(玛兹嫣·玛克玛尔巴夫,2000)

30.《英湘》(利诺·布罗卡,1976)

38.《海上花》(侯孝贤,1998)

38.《龙猫》(宫崎骏,1988)

38.《云遮星》(李维克·伽塔克,1960)

38.《复仇在我》(今村昌平,1979)

38.《萤火虫之墓》(高畑勋,1988)

38.《爱情万岁》(蔡明亮,1994)

38.《残菊物语》(沟口健二,1939)

38.《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2010)

38.《活着》(张艺谋,1994)

48.《乱云》(成濑巳喜男,1967)

48.《乱》(黑泽明,1985)

48.《天国与地狱》(黑泽明,1963)

48.《卧虎藏龙》(李安,2000)

48.《阿飞正传》(王家卫,1990)

48.《燃烧》(李沧东,2018)

48.《薄荷糖》(李沧东,1999)

48.《铁西区》(王兵,2003)

48.《步履不停》(是枝裕和,2008)

48.《三峡好人》(贾樟柯,2006)

48.《曼陀罗》(林权泽,1981)

48.《橄榄树下的情人》(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1994)

48.《世界》(贾樟柯,2004)

62.《风柜来的人》(侯孝贤,1983)

62.《砂之女》(敕使河原宏,1964)

62.《山椒大夫》(沟口健二,1954)

62.《诗人悲歌》(古鲁·杜特,1957)

62.《我出生了,但……》(小津安二郎,1932)

62.《生之欲》(黑泽明,1952)

62.《小鞋子》(马基德·马基迪,1997)

62.《浮草》(小津安二郎,1959)

62.《夜幕下的马尼拉》(伊斯梅尔·贝尔纳尔,1980)

62.《阮玲玉》(关锦鹏,1991)

62.《纯真时刻》(莫森·玛克玛尔巴夫,1996)

62.《无人知晓》(是枝裕和,2004)

62.《前进,神军!》(原一男,1987)

75.《误发弹》(俞贤穆,1961)

75.《小偷家族》(是枝裕和,2018)

75.《山之音》(成濑巳喜男,1954)

75.《赤线地带》(沟口健二,1956)

75.《情迷意乱》(成濑巳喜男,1964)

75.《孤独的妻子》(萨蒂亚吉特·雷伊 ,1964)

75.《双重意识》(马尼·考尔,1973)

75.《楢山节考》(木下惠介,1958)

75.《秋千》(阿克坦·阿布德卡雷科夫,1993)

75.《神女》(吴永刚,1934)

75.《多谢先生》(清水宏,1936)

75.《戏梦人生》(侯孝贤,1993)

75.《花火》(北野武,1997)

75.《河流》(蔡明亮,1997)

75.《黄土地》(陈凯歌,1984)

75.《帐篷,帐篷》(巴克迪亚·库唐纳扎洛夫,1993)

75.《异鱼岛》(金绮泳,1977)

75.《木星的初恋》(雅丝敏·阿莫,2006)

75.《青梅竹马》(杨德昌,1985)

75.《黑板》(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2000)

75.《坎大哈》(莫森·玛克玛尔巴夫,2001)

75.《祝福》(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2002)

75.《醉画仙》(林权泽,2002)

75.《春香传》(林权泽,2000)

75.《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2003)

75.《自由之路》(塞里夫·格仁/尤马兹·古尼,1982)

原标题:《牯岭街永远第一,杨德昌YYDS!》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