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张人类寄给宇宙的唱片是如何诞生的?

卡尔·萨根 等
2016-11-08 08:25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编者按】发射于1977年的“旅行者号”行星探测器是NASA历史上最著名的项目之一。 两艘“旅行者”号都携带了一张“Golden Record”,一张堪称“地球档案”的唱片。唱片收录了55种人类语言向外星生命发出的问候(来自中国有4种)、90分钟的各国音乐录音(代表中国的是古琴名曲《高山流水》)、一部“地球之声”,以及118种表现地球与人类的照片。这张唱片可以在宇宙中保存10亿年,或许会久过人类自身存在的时间,成为我们在宇宙中存在过的证据。

《星际唱片: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档案》一书披露了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和他的团队制作这张唱片的整个过程,该书中文版日前出版。本文选编自该书第一章,由世纪文景授权澎湃新闻使用。

卡尔·萨根

1976年12月,我正在加州的帕萨迪纳参与研制“海盗”号火星探测器,“旅行者”项目的负责人约翰·卡塞尼(John Casani)找到我,希望我为两架“旅行者”准备一些适合搭载的星际信息。

我最初的想法,只是把“先驱者”所带的信息稍加扩展,增加一些分子生物学的内容,比如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

关于“旅行者”携带的信息,我咨询了许多领域的专家,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菲利普·莫里森(Philip Morrison)、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弗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哈佛大学的天文学教授阿莱斯塔尔·卡梅隆(Alastair Cameron)、索尔克生物研究院的莱斯利·奥格尔(Leslie Orgel)、惠普公司研发中心的伯纳德·奥利佛(Bernard Oliver)和芝加哥大学的哲学教授史蒂文·托尔明(Steven Toulmin)。据我所知,某些具有科学专业背景的科幻小说家,早就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因此,我还找了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阿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和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Heinlein),征询他们的意见。

许多专家都提出了类似的意见 :虽然外星生命截获这一信息的几率微乎其微,但是地球上的大众无疑会知晓它的内容。

1977年1月,美国天文学会和它的行星研究分会,同时在檀香山召开会议。作为即将退休的行星研究分会主席,我在那里遇到了新成员,来自康奈尔大学的同事弗兰克·德雷克。在我们下榻的酒店里,德雷克给了我一个至关重要的建议,最终决定了整个项目的进程,那就是向太空发送一张密纹唱片。由于声音信号是以物理的方式刻制在唱片上,它可以在宇宙中存留很久,比电磁方式录制的磁带显著地更长久可靠。图像转录成声音信号,这样就可以发送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信息量远远超过“先驱者”和“LAGEOS”携带的金属板。

两架“旅行者”探测器,分别携带一张相同的镀金唱片。唱片外侧的铝制封套上,蚀刻着科学符号,指导接收者如何播放唱片。唱片旁边已经准备好了播放用的唱机和唱针,只需按照封套上显示的步骤,就可以听到来自地球的声音了。

我非常欣赏唱片这一形式——因为我们可以发送音乐。此前发出的信息,都是关于人类如何体验世界、如何思考世界,但是人类存在的意义远远不止于这些。我们是有感情的动物,而感情又难以言传,尤其是面对生物结构与我们截然不同的对象。对我而言,音乐至少可以成为一种感情交流的有效尝试。如果收到这张唱片的外星生命已经欣赏过许多其他星球上的音乐,就可以通过对比这些音乐,来感受地球的文明特征。

1977年11月,就在“旅行者”发射几个月之后,一部名为《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的科幻电影上映。影片中,外星生命驾着飞船造访地球。尽管主题仍是不明飞行物(UFO)这类陈词滥调,但是至少有一点值得赞许:从一种电子乐器中发出的音乐,成为地球人和外星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我与RCA唱片公司的副总裁汤姆·夏帕德(Tom Shepard)取得了联系,RCA愿意协助我们解决前期的技术问题。通常,直径12英寸(合30厘米)的密纹唱片,会先用金属“母盘”制作一个模具,再利用模具制造树脂材料的唱片。对于星际唱片,我们将直接使用铜或镍质的母盘,以便在太空环境下长久保存。镍具有磁性,可能干扰探测器上的电磁设备,因此我们选择了铜质唱片。截止到 1977年3月,我们仍以每分钟33⅓转的传统转速来计算唱片的信息容量。这相当于唱片的每一面可以容纳27分钟的声音。我们计划在唱片的一面灌入音乐,另一面记录其他信息。

选用哪些音乐呢?27分钟不过是一部交响曲的两个乐章而已。如何在27分钟内,表达人类浩如烟海的音乐积累、多种多样感情和文化呢?

全世界的音乐遗产如此的丰富,即便是音乐领域的专家对于许多地方的音乐也知之甚少。什么是代表人类的最美的音乐呢?很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这一次答案则取决于我。我特意咨询了北美印第安文化的专家、芝加哥大学的弗莱德·埃金斯(Fred Eggens),希望他推荐几首印第安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关于西方古典音乐,讨论的焦点在于,是否以牺牲海顿、瓦格纳或德彪西为代价,选用多首巴赫与贝多芬的作品。我认为巴赫与贝多芬能够最好地代表西方古典音乐。席德林强烈反对牺牲其他重要作曲家的作品,然而一旦我做出了决定他就积极地帮忙挑选巴赫与贝多芬的作品。

另一个争论,是迈尔斯·戴维斯演唱的作曲家格什温(George Gershwin)的名曲《夏日时光》(Summertime)。这首乐曲完美地超越地域文化,结合了非洲与美国本土的音乐母题。问题在于,源自黑人的音乐传统已经被公认是美国音乐的主要力量,那么是否应当选择更纯正的黑人音乐呢?席德林求助于史密森学会的爵士乐专家马丁·威廉姆斯(Martin Williams)。席德林先在电话里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解释了我们要做些什么。威廉姆斯回答道:“咱们长话短说,你们在星期天晚上十一点打电话到我家里,就是想知道应该选哪一首爵士乐送给外星人吗?”然后,他像所有我们咨询过的专家们一样,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最终,我们选用了四首美国音乐,除了印第安纳瓦霍部落的“夜歌”,另外三首全都出自美国黑人音乐家。其中路易·阿姆斯特朗的《忧郁的蓝调》,总让我回想起,当我们为音乐激烈争论时,在墙上凝视我们的阿姆斯特朗。

我们还为格里高利圣咏、查尔斯·艾夫斯(Charles Ives)和鲍勃·迪伦(Bob Dylan)而争论不休(迪伦的歌是否会因为无法理解歌词而失去魅力?)。是否应当再增加一首保加利亚或者秘鲁的音乐?阿帕奇部落的催眠曲如何?(阿帕奇部落在北美印第安人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不要加入近东地区的音乐?是否应当排除同情纳粹的艺术家演奏的音乐?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Pablo Casals)演奏的大提琴曲美妙绝伦,可惜录音的效果很差。巴赫的《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应当采用哪一种演奏版本?

摇滚乐队“杰斐逊飞船”(Jefferson Starship)主动向我们推荐他们的作品。海顿、维瓦尔第、瓦格纳、柴可夫斯基、珀塞尔、科普兰、里姆斯基 - 科萨科夫、德彪西、普契尼、亨德尔、勋伯格和肖斯塔科维奇,还有猫王、美国乡村音乐,都曾是我们考虑的对象。那些为“旅行者”探测器拧紧螺钉的技术人员们,最钟爱猫王和美国乡村音乐。我们曾选中“甲壳虫”乐队的《太阳升起来了》。四位乐队成员也一致表示同意,可惜他们并不拥有这首歌的版权,而我们没有精力去纠缠这方面的事务。由于时间紧迫等限制,许多音乐杰作不得不被放弃。我时常会想象这样一幅画面,这些落选的音乐家都来到肯尼迪航天中心,遗憾地望着“旅行者”飞向太空。乔恩·隆伯格坚持选用了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的咏叹调,还有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组曲。

十年前,当德鲁彦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第 13 弦乐四重奏时,曾经被深深打动。从那以后,她总是在想如何“报答”贝多芬给予人类的馈赠。这首四重奏的第五乐章成为“旅行者”唱片的压轴曲,或许算是人类对于贝多芬的一丝回报吧。

这些音乐在唱片上的顺序,经过了细致的安排。我们不想让西方音乐独自作为地球音乐的代表,来自欧洲以外的民间音乐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某些曲子被刻意安排在一起,强调以不同的乐器表达类似的情绪,或者类似的乐器在不同民族音乐中的不同表现。我们还想借音乐表达一种深沉的孤独。盲乐手威利的《黑暗的夜》和贝多芬《降 B 大调第 13弦乐四重奏》的第五乐章,完美地实现了我们的目标。正是由于孤独,地球人渴望找到宇宙中的其他文明。

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希望曲目能兼顾地域、种族和文化的分布。席德林推荐了一首由瑞典歌唱家尼科莱 ·盖达(Nicolai Gedda)演唱的俄罗斯民歌。盖达的父亲是白俄罗斯人,但是他本人生于瑞典,这样一首歌能否代表俄罗斯民间音乐呢?经历了1917年的革命巨变,俄罗斯民间音乐是否已经丧失了灵魂?这首歌词的内容是一个有钱人在引诱一个姑娘,目前的苏联公民们是否会对此不满?

我向一位住在莫斯科的苏联科学家发电报,征求他的意见 :他怎么看待这首歌?有没有更理想的曲目来代表俄罗斯民间音乐?回复期限已过,我们没有收到任何回应。几个星期之后——已经于事无补之时,我们收到了来自莫斯科的消息。他建议的曲目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首标准的苏联经典歌曲。虽然优美但是过于肤浅,自然也不会引起任何争议。日后我才知道,我向那位同行提出的问题,引起了严肃的重视,直接报送苏联科学院的领导者(甚至更高层)。这个问题在领导们当中引发争议,有人在讨论中引用列宁同志的话 :即便是革命前资产阶级的文化也有价值,也值得保留。显然,这段话最终并未产生效果。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段更理想的音乐。洛马克斯推荐了格鲁吉亚的民歌《查科鲁罗》。歌词的内容是反抗暴虐的地主。

1977年5月,曲目已经大致确定下来。我们原本希望借助 RCA 唱片公司解决版权问题,然而当 RCA 发现确定的曲目中至多有一首是他们发行的,就很委婉地建议我们另寻高人。在挑选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并未考虑唱片公司的因素,选定曲目之后才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对于这个毫无利润可言的项目,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给予了热情的帮助,解决了所有版权问题,并且把音乐、问候语和地球之声等所有内容制成蜡质的母盘。

既然“旅行者”将携带唱片,何不加入真正的问候语呢?虽然地球上的电视信号早已进入太空,想必外星生命仍听不懂任何一种地球上的语言吧。如果只发送一种语言的问候,那么按照使用国家的数量衡量,必然是英语的“Hello”。但是干巴巴的一句“Hello”,听上去很不友好。我们希望收集许多种地球上的语言,至少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口。

1977年6月1日,航天局突然通知我第二天将在联合国录制问候语,但是我仍不知道将以何种形式录制。我立即联系住在纽约的费瑞斯,请他第二天在现场组织录制,尤其要保证问候语非常简短,唱片上留下来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

在录音现场,费瑞斯发现有几种使用人数众多的语言都缺席。虽然苏联是“外层空间委员会”的成员国,却没有一位讲俄语的委员在场。费瑞斯向委员们做了指导,提醒他们问候务必简短。但很显然,“简短”一词在联合国有特殊的定义。

每一位委员都希望发表一篇演说。法国委员朗诵了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瑞典委员朗诵了瑞典诗人马丁松(Harry Martinson)的作品。澳大利亚委员以世界语问候外星人。在问候以外,还有一位代表向外星人介绍:“我们的国家位于非洲大陆的西海岸,国土的形状有点像问号。”最终,我们只选择了每个人讲话的片段,舍弃了这些有趣的加演。

洛克菲勒大学的动物学家罗杰·佩恩(Roger Payne),是研究鲸的权威动物学家。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在海上追踪鲸,用水下听音器记录露脊鲸等多种鲸撩人的、神秘的“歌声”,有时歌声持续长达半个多小时,并且会被一模一样地重复。

他认为,这些歌声是鲸相互联系的方式,当它们相聚太远,无法靠视觉和嗅觉联系时,就靠歌声来保持联络。为了打消人类唯我独尊的傲慢,我们把鲸的歌声与来自联合国的问候放在了一起。

我们为挑选照片设定了一些原则,最主要的一条是,发送给外星生命的信息应是对方不大可能拥有的事物。因此,数学、物理或天文学的规律被排除在外。某些科学信息,只是作为照片的背景介绍信息。照片展示的核心线索,是地球独有的事物—蓝色行星的地质与地理状况、生命的分子结构、人类的身体构造和文明。地球所独有的事物,必然难以被外星生命理解。而一旦被理解,就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人类繁殖的过程,是照片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能够表达丰富的生物学信息。两个单细胞 :一粒精子和一粒卵子,最终变为一个极其复杂的人体。任何有关人类繁殖的图像,你都不必担心它被遥远的邻居视为淫秽,正如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繁殖,不会诱发我们丝毫的生理冲动。然而航天局认为,直接展示人体的图像将在地球人当中造成某种负面影响,“先驱者”携带的金属板上的裸体人像,已经被某些人视为“淫秽”。很难想象你如何介绍人类的繁殖,却无视性器官的存在。我们精心选择了一幅自认为格调很高雅的照片,一对裸体的青年男女含情脉脉地携手相视,女子已经怀孕。尽管是正面的裸体,但是并无丝毫挑逗的意味。这张照片从未出现在任何名声不佳的出版物上,也并非专为“旅行者”唱片而拍摄。令人遗憾的是,它并未录入唱片,自然也无缘被任何外星生命看到。

为什么没有几大主要宗教的教堂或者艺术品?因为地球上还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宗教存在,这些信徒会感到不公平。针对照片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合理的,我们的回答都被认可—唯有一个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绝不会把正面的全裸人体照片送入太空。

唱片里的多个段落,都表达了“时间胶囊”的概念,例如古代苏美尔语和赫梯语的问候、非洲原始部落捕猎的照片、来自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土著的音乐,中国的古琴曲《流水》。这种中国乐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毕达哥拉斯的时代,甚至更早的荷马时代。华裔音乐学家周文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流水》,用它代表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音乐。

在搜寻爪哇的甘美兰音乐时,我们听说了一个美妙又充满力量的当地音乐传统,它认为世间存在着一种音乐精灵,一直持续安静地演奏着,始终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当甘美兰开始演奏,无声无形的永恒音乐就变成了可以听见的声音。或许,也可以这样看待整张星际唱片,它只是把存在了几十亿年的星际交流,用这样一种纪念的方式显现了出来。

数十亿年后,我们的太阳将变成一颗红巨星。它将剧烈地膨胀变大,把整个地球烧成一团灰烬。那时,地球上的生物或许已经迁居到另外的世界。然而两张“旅行者”星际唱片仍将基本完好,继续它们在银河系中的流浪。它们仍会坚持,期待有一个知音出现,聆听来自蓝色行星的呢喃。

《星际唱片: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档案》封面

《星际唱片: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档案》内页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