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式婚姻焦虑催生父母替子女相亲,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

郝烨、高红超/中新网
2016-11-10 19:55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中新网11月10日报道,“到了什么岁数,就要做什么事。该结婚时就要结婚,这是中国的传统。”58岁的刘女士用不容质疑的口气说道。

每年11月11日,时尚的年轻人会在这一天庆祝单身生活,“光棍节”由此得名。随着“光棍节”来临,那些为年轻人们的婚事“操碎了心”的父母感受到的压力却陡然增大。

10日正逢周四,刘女士又带着女儿的照片和打印好的资料来到石家庄市长安公园,亲自上阵帮女儿“脱单”。这个公园的“相亲角”每周四都会定期开放。

同北京、上海等很多城市一样,石家庄市的公园近年也出现“白发代理相亲”的火爆景象。走向暮年的父母们拿着子女的照片、简历,像赶集一样来到相亲角“摆摊”,为子女找对象。

放眼望去,在相亲会现场的大部分是暮年家长,年轻的面孔甚为罕见。“我给女儿定了目标,‘光棍节’之前一定要找到对象,不然就不要回家了。”刘女士焦急地说。

刘女士的女儿晶晶生于1984年,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财务主管。眼看女儿已成为人们眼中的“大龄剩女”,刘女士主动发动亲朋好友为女儿介绍对象。

“前前后后介绍了20多个小伙子,可她一个也看不上。”在几乎动用了全部社会资源后,寝食难安的刘女士开始定期到相亲角为女儿物色对象。

当下中国社会,年轻人为打拼事业,晚婚已成为普遍现象。但在大龄青年的父母们看来,正常的人生规划应是“先成家,后立业”,焦虑的他们苦口婆心地“逼婚”,甚至代理相亲。

虽然孙玲的女儿刚满23岁,但在半年前,孙玲也加入了“家长相亲大军”。“小孩子都不着急,可我们做父母的不能不急。”在孙玲看来,“如果女儿现在不搞对象,以后再想搞,岁数就大了。”

今年2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逾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岁的青年被逼婚率高达86%,甚至有3%的青年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被父母逼婚。

“最开始,我并不抵触。”刘女士的女儿晶晶说,随着年龄增长,她曾想过要安定下来。但时间久了,她渐渐对频繁的相亲感到厌烦。晶晶觉得,相亲带有明显功利目的,当外貌、工作、房产都成为衡量标准,很难从中获得真正的感情。

今年,一部《她最后去了相亲角》的短片在网上热传。短片记录了一些女性因单身遭遇的种种困扰,同时也描述了父母对子女婚姻的强硬态度。

晶晶说,看完这部短片后,她几乎泣不成声。“我知道父母很爱我,但他们不能用自己的价值标准要求我。难道不结婚,就不会幸福吗?”

晶晶的话代表了部分年轻人的想法。事实上,家长代理相亲的成功率非常低,“白发代理相亲”现象实际凸显了中国式婚姻焦虑。

“逼婚现象自古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古代逼婚、逼育的名句。”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心理咨询师胡振远认为,中国的传统观念致使家长存在普遍的专权控制心理,他们对孩子的婚事严加把控,轻则对其“稍加干预”,重则“大包大揽”。

此外,在“面子”心理作用下,家长们还认为,孩子迟迟不结婚,会将自己置于旁人议论的“口水”中。“现实社会和自身情感上的压力相互交织,造就了当下大规模的婚姻焦虑现象。”胡振远说。

“传统与现代两代人在价值观和感情观上的代沟越来越大,最终在‘结婚’这件事上爆发。”胡振远认为,如今经济独立的年轻人有了更多人生选择,他们更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只有坦诚沟通才能化解婚恋观念上的隔阂。

(原题为《中国式婚姻焦虑催生“白发代理相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