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丨纯天然中药无毒无害?茅益民:药物性肝损伤有致命风险

澎湃新闻记者 肖蓓
2016-11-12 20:06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俗语说“是药三分毒”,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草药,都可能增加肝脏代谢负担,甚至引起肝脏毒性。然而,人吃五谷杂粮,自然也就会生病,一辈子完全不吃药几乎不可能。因此,如何避免药物性肝损伤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为肝病专家,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茅益民很早就意识到药物引起肝损伤问题的严重性,并在国内率先牵头开展相关研究。茅益民说:“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挑战性很大,从预防、诊断到治疗都非常复杂,而社会公众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问题仍然没有足够的重视。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搞清楚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找到具有预测高危人群或潜在高风险肝毒性药物的生物标记,从而找到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方法。”

澎湃新闻:为什么会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茅益民:有些药物本身或其在体内的代谢物具有直接的肝脏毒性,例如对乙酰氨基酚,这是感冒药物中的常见成分,应用此类药物时有些患者可出现肝损伤,而且用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发生肝损伤的风险也增大。由于已知这些药物有直接的肝脏毒性,临床上往往可以预测,也便于防范。

但在另一种情况下,药物本身或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对肝脏并没有直接毒性作用,大部分人用并不会出现肝损伤,但少部分人用药后造成肝损伤的原因可能与药物在体内代谢的遗传因素或对药物成分过敏等相关,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物的代谢可能存在个体差异。通俗地讲,此时出现的肝损伤是和用药的“人”有关。少数对药物代谢不佳的患者可能因药物或代谢产物在体内长时间滞留而发生不良反应甚至肝损伤。由于在用药前无法鉴别,因此对这类患者而言,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往往较难预测,一旦发生,症状也较严重,甚至可能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威胁生命。

澎湃新闻:容易导致肝损伤的药物有哪些呢?

茅益民:目前临床上已经证实了,一些药物容易引起肝损伤,在服用时需要格外注意。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抗生素(如红霉素)等是欧美国家引起肝损伤最常见的药物。抗结核药(如异烟肼)、抗肿瘤药(如环磷酰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如卡马西平)、精神系统疾病治疗药物(如奥氮平)、心脑血管治疗药物(如胺碘酮、氯吡格雷)、代谢性疾病治疗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抗真菌类药(如酮康唑)、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包括口服避孕药)等都是目前已知的、引起肝损伤发生率较高的药物。因此,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要注意监测,以早期发现肝损伤的信号,采取适当措施避免肝损伤或更严重肝损伤的发生。

澎湃新闻:很多人认为,“多用几种药,疾病好得快”,您怎么看?

茅益民: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在中国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中,40%的病人都是服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有些药物单独服用,对肝脏的危害不大,但同时服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由于大多数药物都通过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两种药物同时服用时,一种药物可能影响另一种药物的代谢,从而引起血药浓度过高,引起肝脏损伤。这样的致命组合也可同时存在于酒精与药物、咖啡因/茶碱与药物中。因此,吃药的时候最好不要喝酒,饮酒后至少要等“酒散了”再考虑服药。

澎湃新闻:“所有中药都是纯天然的,无毒无害”的说法科学吗?

茅益民:这不科学,是一种误区。中药导致的肝损伤也不容忽视,占到至少20%~30%。临床上,因服用中药出现肝损伤的患者不在少数。有的仅表现为轻微的转氨酶升高,严重的可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我们调查发现,爱用中药的华南和西南地区,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率比其他地区更高。

目前已知的能够引起肝损伤的常用中药包括:黄药子、菊三七、苍耳子、何首乌、雷公藤、苍术、天花粉、桑寄生、麻黄、柴胡、番泻叶、蜈蚣、合欢皮、丁香、川楝子、蓖麻子、罂粟、姜半夏、泽泻、大黄、虎杖、防己、土荆芥、朱砂、斑蝥、穿山甲、乌头等。中草药本身成分非常复杂,有些成分本身可能就有肝脏毒性。考虑到中草药各成分间、配伍的各种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中药材在种植、运输、储存过程中存在农药、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而且,许多中药的制作工艺也相对落后,这些都将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风险。因此,在服用中草药尤其是长期、频繁服用时,应密切监测其对肝脏的影响。

澎湃新闻:如何有效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茅益民:首先,治疗原发疾病时,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或临床药师的指导下用药;患者在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认所用的治疗药物与说明书中针对原发病的适应证一致,并了解药物的治疗剂量、疗程、是否有引起肝损伤的报道、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信息;在用药前,需确认药物在有效期内;按说明书中的要求贮藏药物;确认对即将服用的药物,以前没有过敏史;服药剂量及服用方法与说明书一致,避免随意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

除非必须,尽可能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与医生沟通,尽可能避免使用已报道的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若必须服用已报道的有肝毒性的治疗药物,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一旦出现信号或异常,需及时与治疗原发病的医生沟通,以决策是否需要变更治疗方案;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纳差、黄疸等,需及时与医生沟通;一旦出现肝损伤,应同时去专业的肝病科医生处就诊,寻求最佳治疗方案。

与健康成人相比,儿童的肝脏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的肝脏代谢功能下降,因此这两类人群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糖尿病患者,对某些药物而言也更容易受到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

此外,流行病学调查还显示,肥胖、过敏体质者、酗酒、肾功能不全者也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因此,这类人群在接受药物治疗时需要格外注意。

澎湃新闻:脂肪肝的危害并不亚于病毒性肝炎,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脂肪肝的防治有何方法?

茅益民:得了脂肪肝,通常提示身体的能量代谢失调,因此,脂肪肝不仅是肝脏的疾病,也是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

研究显示:15%~20%的单纯性脂肪肝会在未来的5-10年内发展为脂肪性肝炎,30%~40%的脂肪性肝炎将通过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或肝细胞肝癌的发生。

有报道,50岁以下脂肪肝患者寿命比普通人群缩短4年,50岁以上脂肪肝患者寿命比普通人群缩短10年!更值得注意的是,50%~80%的脂肪肝患者伴有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3-5倍,且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往往早于肝功能衰竭。

脂肪肝只要发现早、治疗及时,早期轻度的脂肪肝可以被逆转,而且其他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及进展也会减慢。例如,肥胖或超重的脂肪肝患者如能合理控制体重,则肝内脂肪沉积可很快消退。反之,当病情进展到脂肪性肝炎阶段,发生肝硬化的风险就会增加。

目前并没有治疗脂肪肝的灵丹妙药。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以减少体重是脂肪肝治疗基石。

脂肪肝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脂肪肝患者该怎么吃、吃什么、吃多少、采用什么运动方式、运动量如何控制,以及是否需要辅以药物治疗,这一切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肝功能、糖脂代谢紊乱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药物、营养和运动处方,即综合治疗方案;患者应根据医生要求改变已形成的不良生活方式。对脂肪肝患者应长期监测、随访,采取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尽可能减低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