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老铁路通车在即,跨越山河,穿越国境,沿路美景来不及看

2021-12-01 11: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综合报道

中老铁路全线通车在即,这条将“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国际铁路,北起云南省会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全长1000多公里。它不仅将终结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不通铁路的历史,也为建成中老经济走廊、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支撑,给两国人民带来新的民生福祉。

当地时间2021年10月16日,老挝万象,中国驻老挝大使姜再冬和老挝公共工程与运输部部长荣沙瓦在万象站为中老铁路“澜沧号”动车组揭牌。 视觉中国 图

中老铁路是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接的国际铁路,沿线分为“昆玉段”、“玉磨段”和“磨万段”。

由于铁路沿途山高谷深、地质复杂,跨越众多水系,建设施工也展现了大国基建的实力。国内玉磨段全长507公里,翻越磨盘山、哀牢山、无量山“三山”,横跨元江、阿墨江、把边江、澜沧江“四水”,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工程创下了多项国内第一,元江特大桥创下世界最高的铁路桥墩的纪录,大桥主桥采用变桁高上承式连续钢桁樑结构,249米的主跨也创同类桥梁世界第一,同时它也在国内首创了列车在桥面上通行的先例。

元江特大桥 玉溪日报全媒体 图

中老铁路“丝路花语”新制服亮相 云南信息报讯 云上融媒 /李晓超 图

昆玉段共设昆明南站、化城站、晋宁东站、宝峰站、玉溪站共5个车站(该线路已于2016年12月开通运营);玉磨段共设车站30个(初期开站25个,远期缓开会让站5个),其中,玉溪站、研和站、峨山站、罗里站、元江站、墨江站、宁洱站、普洱站、野象谷站、西双版纳站、橄榄坝站、勐腊站、磨憨站将开设车站办理客运业务;磨万段包括磨丁站、纳磨站、孟塞站、孟阿站、琅勃拉邦站、嘎西站、万荣站、蓬洪站、万象北站、万象站。据了解,中老铁路通车后,万象到中老边境车程将由2天缩短到3小时,到昆明可朝发夕至,中老之间互联互通实现跨越式发展。

每个车站,自成风景

随着中老铁路建设收尾,沿线车站的站房也已亮相,每一个都蕴涵了当地文化特色的巧思,一座座车站本身已成为不可错过的风景。

铁路始发站昆明南站的站房融合昆明独有的地域文化,用“孔雀开屏、鲜花绽放”的形象寓意春城开放进取和热情好客。墨江站提取当地哈尼族文化特色,将民族聚落房屋造型应用于站房屋顶,高低起伏的屋面结构远望似山峦重叠,候车大厅则饰有哈尼族喜爱的白鹇鸟图案。

墨江站 @昆明铁路 图

宁洱站选用砖红色和灰色为主色调,主立面利用竹编茶篓元素呈现出金属格栅有序交错的造型,古朴大气,车站外观酷似马背上的马鞍,与站房内部诸多茶叶装饰元素一起,生动展现宁洱作为茶马古道重镇的历史文化内涵。

宁洱站 @昆明铁路 图

普洱站的建筑形态融于天地水脉之间,穹顶立柱的站台与光影美妙互动,候车大厅屋顶一片片茶叶造型体现了“茶马古道,云滇驿站”的特色。

野象谷站造型生动,远眺仿佛一只亚洲象挺着象牙在热带雨林里漫步,内部装饰还有“象鼻喷水”“大象漫步”等元素,凸显地方特色,趣意盎然。

野象谷站 @云南发布 图

 

橄榄坝站 @昆明铁路 图

西双版纳站的站屋顶犹如孔雀开屏,体现了“雀舞彩云、灵动版纳”的设计理念。

勐腊站整体造型源于傣锦菱形回纹元素,在空间中以铝板造型展现傣族锦布文化传承。

磨憨站是国内段的最后一站,也是沿线新建最大的火车站,建筑形象古朴而不失动感,彰显“泛亚新口岸,山水映磨憨”的气韵。

西双版纳站内景  @昆明铁路 图

 

西双版纳站内景  @昆明铁路 图

琅勃拉邦站以香通寺“人”字型屋顶为整体空间意象,含双曲及多曲面“卅”字型、“人”字型异形结构,是中老铁路最具文化特色的站房。

琅勃拉邦站,中国铁道建筑报/过传乐 摄

万荣站借鉴中国传统屋脊和老挝叠层檐顶特点,融入中国传统山墙形象和当地服装色彩风格,展现自然休闲气质。终点站万象站以中式传统古建筑舒展比例为基准,将万象“森林之都”的特点与中国建筑门头结合,彰显中老友谊情深。

万荣站 央视新闻 图

美景一路:绿色生态、民族文化、地域风情

作为连接中国和老挝的陆路交通大动脉,途径之地也都是旅游资源丰厚之地,中国国内段不仅有云南多样的自然景观,还有沉甸甸的人文资源,老挝境内,也富集了世界遗产和众多生态景观和民俗风貌。

看湖光山色,赏热带雨林

位于昆明西南的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天池”,有高原明珠之称,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组成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可以领略天地间的绝色山水。“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的翠湖地处昆明五华山西麓,被誉为镶嵌在昆明城的“绿宝石”,也是昆明段不可错过的点位。

2020年10月4日,昆明,滇池日落风光。视觉中国 图

翠湖 wiki 图

到了玉溪,人们便可游览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抚仙湖,它以湖水清澈见底而闻名天下,徐霞客曾描绘“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 抚仙湖沿岸有奇峰异石,很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令其有“百里湖光小洞庭,天然图画胜西湖”的称誉。

行至勐腊,便可寻访望天树景区,作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一部分,景区以标志性物种望天树群落为核心,游客可以扶桨或驾车,深入雨林腹地感受它的蜿蜒曲折,也可穿过空中树冠走廊,体验天空近在迟尺

望天树景区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图

 

抚仙湖 wiki 图

“溜”大象,学生态

中老铁路还有“绿色环保线”的美名,原因之一就是野象谷车站毗邻亚洲象自然保护区,为了“礼让”亚洲象,该车站的设计和施工费尽工夫。相关部门单位调查了亚洲象的分布和迁移通道,最终决定线路走向避开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并采用了延长隧道、以桥代路、设置隔离栅栏和声光屏障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如此用心,足见野象谷的重要意义。西双版纳是亚洲象在中国唯一的栖息地,野象谷地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之内,是中国首家以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国家公园,园中有高空观象栈道、雨林观光索道、亚洲象博物馆等多个项目和景点,游客能在不干扰亚洲象生活的条件下安全地观察亚洲野象及其生存环境,它也成为中国唯一一处可以与亚洲野象近距离交流的地方,被誉为“人类与亚洲野象沟通的桥梁”。

西双版纳野象谷 视觉中国 图

距离橄榄坝火车站距离景区仅20分钟车程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沿线另一大生态核心景区。它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拥有活植物13000多种,38个植物专类区和约25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同时,该植物园也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为植物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游玩的绝佳平台。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的水生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刘光裕 图

民族风情叠加异域文化

中老铁路国内段沿途所经之地大多是傣族、布朗族、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铁路通车后,游客可以深度感受各地民族民风。

位于西双版纳的“告庄西双景”夜市,距离中老铁路西双版纳站仅15分钟车程,是国家5A级景区 。“告庄西双景”是傣语“九塔十二寨” 的意思,融合了浓郁的东南亚风情,有美食、民族服饰、音乐演出、民俗工艺集市丰富体验,它是澜沧江民族风情旅游渡假区的核心,也是景洪市打造的“城中之城”。

2020年10月6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告庄西双景景区湄公河星光夜市,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游玩“打卡”、观光购物、品尝美食、拍摄写真。 视觉中国 图

元江县羊街乡尼果上寨,是元江县哈尼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村寨之一,四季风景如画,陡峻山岭间有云海梯田,村寨传统民房依然保存显著的哈尼建筑风格。尼果寨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棕扇舞的发源地,棕扇舞源远流长,是伴随着哈尼族游牧迁徙历史及梯田稻作农耕文化的发展而流传的丧葬祭祀舞蹈,起源于狩猎和祭祀活动,舞姿不求统一,但每个动作均有象征性,男女性手持棕扇各自起舞,庄重肃穆又感情真挚。

“棕扇舞”文化 元江县文化馆/杨红艳 图

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是首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该镇东南与老挝接壤,南与西双版纳勐腊县毗邻,是以傣族为世居民族的小镇。镇内共有傣、哈尼、瑶、彝等11个少数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傣族历史、古朴纯真的傣族风情和中老边境特色文化,至今保护较为完整的傣族传统民居。小镇还有大河边瀑布、中董一碗圣水、热水河温泉、古榕树群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镇上的曼滩村和整董村还分获“国家森林乡村”和省级“美丽乡村”称号。

曼滩村 @普洱广播电视台 图

中老铁路老挝段也是凝聚了丰厚的历史和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也带着浓浓的东南亚风情。

中老铁路琅勃拉邦站位于老挝著名文化古都和佛教中心琅勃拉邦,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城市,市内名胜古迹有帕维逊摩诃维汉寺、玛莫塔、香通寺和王宫等,市区沿湄公河左岸延伸,依山傍水,气候宜人。

香通寺 世界遗产 wiki 图

老挝首都万象就位于湄公河中游左岸,塔銮、玉佛寺、西萨格寺、凯旋门等地标彰显了都城磅礴大气的历史,热闹的商业街道两侧有椰子、香蕉、洋槐等植物交错生长,令人放松惬意。

万象凯旋门 wiki 图

中老铁路的精彩故事即将开启,更多秀美风光等着人们前往探索和分享!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