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化的冲击下,美国锈带传统工业愈演愈烈的困局

桂鹏
2016-11-18 15:41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大选的“硝烟”已经逐渐散去,但对大选的讨论却没有停止。人们一方面议论着特朗普上台之后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一面分析着这次大选结果折射出的社会现状。而此次大选结果中最让人费解也最让人出乎意料的就在于民主党在铁锈地带的溃败。

当地时间2013年12月13日,美国底特律帕卡德汽车厂内不见往日辉煌。  视觉中国 资料图

铁锈地带这个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被广泛提及,1993年布鲁金斯学会的罗布特.克兰德尔(Robert W.Crandall)出版了《移动中的制造业》一书(Manufacturing on the Mover) 系统地描述了美国东北部制作业向西部、南部以及国外转移的状况。铁锈地带主要指五大湖区周围的以重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州,主要包括威斯康辛、密歇根、宾夕法尼亚、俄亥俄、伊利诺伊、印第安纳和纽约州。 这一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美国的工业心脏,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城,匹兹堡则被称为钢铁城,在铁锈地带最为鼎盛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一地区一度占据了美国45%以上的经济总量,美国50%以上的产业工人在这一地区工作。此后的时间里,这两组数据不断下降,到2000年后这一比重已经双双下降到30%以下。结合2014年和2015年的数据计算,铁锈地带的经济总量目前稳定在全美经济总量的25%,这其中纽约州单州的经济总量在整个地区的占比略有提升,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 铁锈地带的衰退并非是新兴现象,但为何在此次大选中才会出现部分倒戈的现象呢?

首先,这和全球化的不断加剧有关。全球化的浪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以来,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动力,美国得以将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集中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通过进口价格更低的初级工业制成品,降低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但全球化对于美国国内的影响并非均衡,对于铁锈地带的传统工业和产业工人来说,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可能远远大于正面。

帕卡德汽车厂曾是一家豪华汽车生产商,1899年成立于底特律市,于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倒闭。  视觉中国 资料图

钢铁和汽车是铁锈地带的两大支柱产业,曾有“世界钢都”之称的匹兹堡在巅峰时期生产了全世界50%以上的钢铁。但近年来美国钢铁行业的形势极其严峻,特别是在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之内,由于中国钢铁出口额度激增极大地打压了世界钢铁价格,全美约有30%的钢铁为进口国外产品。钢铁价格的下跌和进口额度的上升造成了美国钢铁厂商大量减产,2015年的钢铁产量相较2014年下降了13%,同时生产的钢铁中只有70%最终完成了销售,30%的钢铁制品转化为库存。 基于以上原因,2015年全年,美国钢铁行业裁员严重,据预估该年度行业裁员约为12000人,总部位于匹兹堡的美国钢铁公司在2015年度裁员超过1600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5%。 由于钢铁产业的严峻形式,企业和政府也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不利局面,但由于全球化时代下全球钢铁价格的统一,美国钢铁产业的价格劣势无法得到根本消除。同时考虑到下游产业对于低价产品的需求,实施完全的贸易保护主义造成的损失过大,只能采取适当的贸易壁垒,美国钢铁行业举步维艰的状况仍在加剧。2016年,美国钢铁公司继续实施裁员计划,目前已经关闭了位于俄亥俄州,阿拉巴马州等地的多家工厂,全年裁员人数预计将超过上年,美国钢铁公司也从被用来衡量大型公司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中转到衡量中型公司的标准普尔400指数。

除了钢铁行业之外,汽车行业的日子也并不好过,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政府为三大汽车公司中的克莱斯勒和通用提供了超过800亿美元的援助,并成功帮助汽车行业在2011年实现扭亏为盈,但进入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之后,汽车行业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汽车销量虽在2015年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在2016年这一趋势便有回冷趋势,2016年9月的汽车销量相比上年下降了7.3%, 更进一步说,对于铁锈地带来说,由于它的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全美平均水平,虽然汽车巨头的总部设在底特律,但汽车工厂可能早已经迁出了这一地区,转而去往工资水平更低的南部地区,所以汽车产业的回暖虽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就业机会,但相较于上世纪70年代黄金时期,汽车行业的员工人数仍是大幅下降。

同时由于全球化下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公司都会努力优化生产结构,大量的汽车零件生产已经从美国转移到其他国家。仅举轮胎制造业来说,即使2015年美国对中国的轮胎制品征收超过86%的进口关税,但美国市场上的轮胎品牌仍有一半来自中国;在销量上看,中国轮胎制品的销量约占总销量的30%。 由于相对高的薪资水平,雅马哈、普利司通等主要轮胎生产商均针对美国工厂制定了相关的裁员计划,把流水线迁往墨西哥等国家。

2011年1月9日,美国底特律,汽车工人在北美国际车展会场外示威,要求工厂重开并创造绿色工作岗位。  视觉中国 资料图

除了全球化造成的就业减少之外,对于白人产业工人的忽视也同样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霍克希尔德(Arlie Russell Hrochschild)在《本土的陌生人:美国右翼的愤怒和哀伤》一书中提及白人产业阶级觉得自己非常辛苦的工作,希望能够让队伍往前进,但是20年过去了,他们还没有涨过工资, 家里人人都在工作,还要加班,银行那里还要还贷,一切都没有变化。 根据皮尤中心2014年出具的报告显示,2014年美国产业工人每小时平均工资为20.67美元,较之上一年有2.3%的上升,但如果考虑到实际购买力,1973年1月的实际工资相当于今天的22.41美元。除了整体实际购买力的停滞之外,在整个产业工人群体中,收入较高的工人自2000年以来实际工资实现了10%的增长,但对于收入最少的25%的工人,实际工资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4%。 对于这一部分人群来说,因为收入较低,生活必须品占整体收入的比例高,少量的收入减少就会对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如果整个社会的实际购买力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产业工人可能并不会感到过份悲哀,但实际状况是自从1980年以来,美国社会上最富有的1%的人的收入实现了长足的增长,根据美国经济智库(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2013年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这部分的收入自1980年到2010年的30年间实际增长了137%,处于95%-99%这一区间的人收入也实际增长了60%。 全球化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这些财富的分配并不均衡,产业工人并未能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反而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实际的生活体验相比于过去反而下降了。

美国工人阶级收入变化(1964-2014),绿线为工资按实际购买力变化曲线,黄线为名义工资变化曲线。 数据来源:皮尤中心

美国社会并不是完全忽视弱势群体的利益,对于非裔和拉丁裔居民,政府自上世纪起便制定了一系列的平权措施,追求社会平等;但如果只是片面的追求社会平等,没有很好的政策宣传和前期铺垫,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对其他族裔利益的忽视,造成反向歧视的发生。平权法案的巅峰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进入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这十几年里,很多先前制定的平权法案得到了新的修订,比如说通过于1996年的加州民权法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族在入学,招聘等热点民生问题中的特殊作用。但在近几年,尤其是奥巴马政府的第二个任期,有一些新的针对少数族裔的修正案被提出,在美国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目前比较引人注意的就有加州教育平权法案(SCA-5),这一法案由西班牙裔参议院埃德.赫尔南德斯(Ed Hernandez)提出,他认为目前加州公立大学系统中的西裔学生人数过少,希望能够废止加州民权提案中的第209条:禁止州政府在公务员招募,公共服务合同签订和公共教育中考虑种族,性别和族群因素。通过废除第209条,埃德希望能重新将种族因素纳入到公共教育的考量之中,此举将增加西裔学生在公立教育机构中的入学比例,但势必会压缩亚裔和白人学生的空间,对他们构成反向歧视。 除了州立法层面,在联邦政府层面,随着美国社会中少数族裔人数的增加、政治参与度的提高及民主党政府对于弱势群体,特别是少数族裔群体的一贯政策偏向,白人工人阶级感觉到他们的声音没有得到体现,或多或少的会感觉在自己实现美国梦的道路上被少数族裔“插队”了。在这种情况下,桑德斯和特朗普所提出的给予白人产业工人切实的福利,让美国制作业重新振兴和在避免华尔街和财团影响政策制定的口号更符合白人产业工人的心声;相较而言,对于一个更加传统的,政策的中心考量可能仍然不是产业工人的希拉里,白人产业工人极有可能相信“插队”现象不光不会被制止,还会被继续扩大。

白人产业工人的困局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这一困境却在奥巴马总统的第二个任期由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而愈演愈烈。正如《经济学人》3月的一篇关于铁锈地带的文章中点明的那样,铁锈地带的选民们觉得奥巴马是一个非常善于演讲的人。 显然这个评价的背后,深深体现了选民们对于民主党政府的失望。而在对下一位总统的选择上,铁锈地带的选民们不相信一位和奥巴马有着类似移民政策,关注少数族裔群体,并指责一部分美国人为“无耻之徒”的候选人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带来好的变化。因此,诚然很多的选民并不知道特朗普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切实的改变,但至少特朗普对于他们有足够的关注,他认识到铁锈地带继续恶化的经济状况,提出了将工作带回美国的倡议。现实也许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人们总是会相信那些可以给他们带来期待的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