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明网刊文:谁来收拾宜昌“政府团购房”残局

郝昆/光明网
2016-11-18 15:45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2013年,宜昌市点军区政府拟委托开发商定向开发1770套商品房用作政府团购房,后受土地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仅团购了其中的950套。资料显示,该批团购房价格由政府向开发商指定,远低当时市场价。3年过去,点军区政府的团购房因远低市场价在民间引起诸多不满,而指定为其建房的开发商也因“入不敷出”濒临破产边缘、楼盘几乎烂尾。

事件性质很恶劣,情节却并不复杂。简单说就是,点军区政府以远低于市场价的方式向一家开发商“定制”1770套“政府团购房”。最终因为竞拍土地时遭遇意外的“溢价”,加上后续的房屋分配与资金问题,导致现在开发商玩不下去了,工程有烂尾之虞。

补充协议上明确政府锁定950套团购房,均价3500元/平米。

暂不说这个游戏是如何失败的。政府团购房的做法,在一开始其实就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怪胎。彼时的点军区党政领导,口口声声说搞政府团购房是给全区干部职工一个交代,可公职人员收入、福利待遇本就不比社会平均水平低,凭什么要享有团购房福利?照此类推,那些真正的住房困难户,谁来给他们交代?再说,团购房在分配上采取按级别购房,行政级别越高,可选择的购房面积越大,比如给包括区委书记、区长在内级别较高的56名干部就开通了两梯两户、四面通风的“特殊待遇”,这到底是为自己谋福利,还是为职工谋福利?

更关键是,委托开发商开发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政府团购房,可不是“一愿打一个愿挨”这么简单。平白无故,开发商为啥“愿挨”?不是看中政府手中的权力资源和许诺的好处,谁会赔本卖房?有权者拿到了低于市场价格的住房,但纳税人又为此支付了多少不透明的成本?

不管从哪方面说,政府团购房都不应该出现。

而从媒体曝光的操作过程来看,其中种种细节,更是留下了太多让人联想的空间。比如,开发商负责人表示,土地拍卖之前,点军区政府工作人员曾向他暗示“做过工作”,可以起拍价拿下土地,即便有人竞拍,价格最高也不会超过100万/亩,但最终在点军区政府领导的强烈要求下,成交价格却为起拍价的2.3倍,时至今天,这仍是当地的“地王”价格。在土地拍卖上,当地区政府是否真的“做过工作”?如此反常的高价背后,是否有更多的猫腻?高价成交到底只是“意外”,还是一开始开发商就走入了一场被精心设计的圈套?

疑点还有,开发商称一开始接触点军区政府工作小组时,就感觉到他们“很急,急着开发团购房”。很着急,是因为当地主要领导任期快到了,担心“过了这村就没这个店”,还是时值八项规定等相关政策刚出台,怕越往后风头越紧?一个细节是,不到两年后,当地一位主要领导便上调到市委任职。

11月10日,江南星城项目施工现场空旷寂静,项目处于停工状态。新京报 图

颇为讽刺的是,点军区政府成立的团购房工作小组,乃是由当地区纪委书记任组长,并囊括了多个行政部门,可以说是完全公开化的执纪违纪。然而即便是如此明目张胆,眼看他找开发商合作,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成烂尾,在出现资金链问题前,这个工程都是一路畅通无阻。如此失控的权力,谁来监督?为何在反腐倡廉风暴中都能一路过关?

权力的过度介入,正是市场正常秩序的最大敌人,这起事件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本。因为权力许诺的好处,开发商不得不侥幸进行反市场化的操作,高价拿地;因为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团购房指标被公开出售,导致开发商自己的房子卖不出去……最终“入不敷出”,一家企业因为介入一个政府团购房项目,而被拖至破产边缘。

现在,到底由谁来收拾这个残局?难道只怪开发商太贪婪?别忘了,前不久热播的纪录片《永远在路上》披露,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落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住房问题——以所谓的内部价,在开发商拿了5套住房。而点军区政府以为职工谋福利的名义,“定制”上千套福利房,又该由谁来承担怎样的责任?

(原题为《谁来收拾宜昌“政府团购房”残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