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揭露人性的10部电影,不敢不看

2021-12-03 16: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揭露人性的10部电影,不敢不看 原创 小印 印客美学

人性,一直拥有社会高度的关注度,也是哲学上一个不变的话题。

每个人对于它有不同的看法,也会引发不一样的思考。

所以,今天小印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包含十部人性哲学电影的片单,还有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

那么,就请大家跟着小印的推荐,来一场光影旅行吧。

-01-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

导演:米歇尔·冈瑞

豆瓣评分:8.5

哲思关键词:精神分析哲学、爱情、轮回

片源:优酷

如果有一种技术可以删掉关于某个人的记忆,你愿意这么做吗?

影片的主角在分手后选择了删除关于对方的记忆,但在记忆消逝以后,他们却又一次相逢,又一次一见钟情。

影片的叙事结构让人想起尼采所说的“永恒轮回”(eternal recurrence),全片透露着一股周而复始的宿命感:男孩遇见女孩,男孩和女孩抹除彼此,男孩再度遇见女孩。

在影片的最后,他们听了对方选择清除记忆的原因。

他说她:缺少教养、神经质。

她说他:乏味、缺少乐趣。

他们彼此都知道,相处久了,会发现彼此的缺点,甚至无法容忍,再度分手。

“可是,那又如何呢?”

“我仍然愿意跟你再试一次。”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提出了两个问题:人生如此痛苦,为什么还要活下去?人生如此重复,为什么愿意重复?

我想,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爱情。

明知你有诸多缺点,为什么还要在一起?明知重来可能只是重蹈覆辙,为什么愿意重来?

因为在遇见你之前,我的生命都毫无意义。

爱可以触摸物化,记忆可以抹去重置,唯有对你爱的感觉,经年难忘。

补充阅读:

尼采:《悲剧的诞生》

-02-

《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

(1995)

导演:西恩·潘

豆瓣评分:8.6

哲思关键词:存在主义、人生的意义

片源:优酷

当你不屑于充满谎言的、龌龊的、平庸的人类社会时,你是否有勇气选择出走,在荒野里独自生存?

本片的主人公克里斯迈出了这勇敢的一步,他要去人迹罕至的荒野,寻找灵魂真正的归宿。

从哲学的角度看,克里斯出走的动机,他的勇敢、坚决和狠心,都与“存在主义”哲学息息相关。

可以说,他在“to be or not to be”的哈姆雷特式追问中选择了“to be”(存在),他没有让自己的生命只是成为一个不经留意的偶然。

他拒绝让生命化为随波逐流的一滴河水,而是坚决将自己变身为一条大马哈鱼,逆流而上穿越滚滚河沙,去履行自己的使命。

克里斯曾引用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句子,来表达他旅途的目的:

Rather than love, than money, than faith, than fame, than fairness, give me the truth.(不要爱情,不要金钱,不要信仰,不要名誉,不要公平,只求给我生活的真相。)

在临终前,克里斯终于真正认识了自我,得到了内心的自由。

这正是他旅途的回报。

补充阅读: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梭罗:《瓦尔登湖》

-03-

《睁开你的双眼》

(Open your Eyes)

(1997)

导演:亚历桑德罗·阿曼巴

豆瓣评分:8.0

哲思关键词:本体论、虚构与真实、表象与实在

片源:优酷

车祸醒来,突然发现周围的一切突然变得真假难辨,你会怎么做?

这是一部非常能激发人去反思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科幻伦理电影。

导演巧妙地将回忆、梦境和“现实”糅杂交错,把观众完全带入一个虚幻的现实世界,让人看得云里雾里、却欲罢不能。

人在死亡之后是否不自知?是否会陷入梦境之中?

如果这种不自知的梦境,导致了一种不可控的潜意识,人是否会因此陷入永远的噩梦里?

就像影片中的男主角一样,惊栗一梦,即使最后侥幸醒来,也不由惴惴:这醒来的世界是否又是另一场梦境的开始?

电影作为一种媒介非常适合造梦,也非常适合探讨本体论的问题:何为世界的本原、虚构和真实、表象和实在。

哪些东西只是表面上存在,但实际上不存在?哪些东西可以还原为另一种东西?怎么确定我不是生活在梦(游戏、幻觉)中?

那就让我们借助这部影片,来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存在。

补充阅读:

萨特:《存在与虚无》

-04-

《超时空接触》

(Contact)

(1997)

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

豆瓣评分:8.4

哲思关键词:外星文明、科学的本质、实证主义

片源:腾讯

爱罗薇始终相信外太空存在其它文明生物,一直试图接收外太空传来的声音。她参与了政府组织的接触外星人的太空之旅,在穿越了几个光怪陆离的隧道后,最终来到了一个星球的沙滩上,欢迎她的竟然是过世多年的父亲!

几十个小时后,爱罗薇返回,但地球上的人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所发生的事:他们看到的是爱罗薇的坐舱径直掉入了旁边的海中,而一切只有几秒钟的时间。

虫洞、四重星系、多维空间、记忆下载、脑电波沟通、时空隧道,在1997年的科幻作品中得到欲说还休的精彩演绎,给观众留下无穷遐想的空间,导演的想象力和表达功力令人敬佩。

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是哲学史上永恒的话题,也是科学史上永恒的存在。

真相,和所谓的真相,都是人类创造的。

然而科学,应该致力于穿破现实的迷障,发现真相背后更多的信息。

电影用科幻的微光照进复杂的现实,它的科学和哲学意义远大于影片故事本身的魅力。

电影通过对话传递出了科技哲学的观点。

关于科学、关于宇宙、关于未知,关于那些说不定道不明但玄奥神奇的事情,正如爱罗薇与牧师的那段对话中所说的:

“那是一个预见,一个关于宇宙的预见,

肯定地告诉我们,

我们是何等地渺小和微不足道,

然而我们又是何等地稀罕和珍贵;

……

我希望,每个人,

即使短暂地一瞬可以感觉到那种畏惧、卑微以及希望。”

即使世上还有很多未知,即使有些东西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说清,但那未知本身带来的感动,便已足够珍贵。

补充阅读:

艾伦·查尔莫斯:《科学究竟是什么》

-05-

《狗镇》

(Dogville)

(2003)

导演:拉斯·冯·提尔

豆瓣评分:8.4

哲思关键词:暴力、良知、道德、人性

片源:优酷

一条没有榆树的榆树街,几户小人家,一座小教堂,一个小丛林,一条通往另一个小镇的山路,就组成了狗镇。

这是一部直击心灵的电影。

它以舞台剧般的形式揭露人性,似乎要再一次印证“权力使人心腐化”的观点。

格蕾斯被狗镇居民收留,因此她希望可为他们做点事,作为回报。

起初,她只需要帮忙照顾几个孩子、在店里打点、当瞎子杰克的聆听者。

可是,随着日子渐渐过去,格蕾斯的劳务开始被视为理所当然,被视为一种人们给予格蕾斯的恩惠。

人们开始对格蕾斯为所欲为:珍姐对她诸多挑剔、杰克占她身上便宜、维拉的丈夫查克强奸了她,之后维拉诬告她勾引其丈夫……

当居民有了使用与操控格蕾斯的特权,原来的友善与仁慈同时被权力侵蚀。

格蕾斯渐渐成为了居民的财产,她已不再属于她自己,而是变成镇上男人/女人们的泄欲/嫉妒的工具。

当最后村民在格蕾斯身上套上枷锁使其不得逃离,友善、亲切的狗镇已经彻底不复存在。

影片一直围绕人性中的善恶进行讨论,对于人性弱点的揭露毫不留情,关于权力意志的表达带有明显的尼采哲学的意味,甚至可以说是尼采哲学的电影图解。

补充阅读: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06-

《记忆碎片》

(Memento)

(2000)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豆瓣评分:8.7

哲思关键词:记忆、生活及内在

片源:爱奇艺

当记忆支离破碎,你要怎样面对生活?

在遭到歹徒袭击后,男主角莱纳·谢尔比的头部受到重创,并且丧失了储存新记忆的能力,他不仅要凭借短期记忆面对未来一团乱麻的生活,还需要通过碎片式记忆寻找杀害妻子的凶手。

《记忆碎片》不仅仅是一部悬念迭起的犯罪片,更是一部思想深刻的哲学电影。

导演诺兰用它探讨了一系列的哲学问题,包括人格同一性、心灵的意向性以、“主体性”哲学,还有最为重要的、作为线索贯穿全片的“记忆”问题。

它追问了记忆的本质。

记忆是由什么构成的?它有哪些类型?它是否需要外在的物质?

如果记忆出了问题,还有什么让我成为我?

经由这部影片,我们能够更加理解生活和内在,也更明白何为真实。

补充阅读:

白洁:《记忆哲学》

-07-

《永恒和一日》

(Μια αιωνιότητα και μια μερα)

(1998)

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豆瓣评分:9.1

哲思关键词:一场关于诗、时间、流亡与找寻的个人旅途

这部电影以晦涩难懂的标签闻名于世。

难以理解的并非电影的结构、表达、情节,而是它的节奏与流速,这是一种在娱乐化电影中不可能见到的,与日常生活相似的,缓慢、甜美而又苦涩的生命时光。

患有癌症晚期的诗人亚历山大在进医院等待死亡的前一天,决定出门去散步,在街上,他救下了一位来自阿尔巴尼亚的难民小男孩,与他展开了旅程。

在旅途中,“明天会持续多久”的问题一直困惑着他,他还不断回想起曾经的生活:他探望独自生活在疗养院中的年迈衰弱母亲的情形,花费大半生心血研究的19世纪诗人所罗穆斯以及他那独自生活的太太。

影片极具哲理深度,带着海德格尔诗化哲学的意味。

在那些如梦幻般的美丽的全景式镜头中,固定的空间与穿梭不定的时间碰撞着,人生的变奏——诗作、爱情、流浪、回乡,自然地流涌出来,像是以影像与音乐写就的长诗。

《永恒与一日》让时间在电影镜头的变幻中变得甜美,让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变得不再单一。

如果你问我,明天会持续多久,我会回答:比永远多一天。

补充阅读:

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08-

《半梦半醒的人生》(WakingLife)

(2001年)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豆瓣评分:8.1

哲思关键词:梦境、生活、死亡

片源:腾讯

这是一部哲学动画电影,导演以实验性真人动画的形式、用演讲的方式讲述了哲学观念。关于自由意志、灵魂转生、量子理论、社会结构、进化论……

年轻人无法从一系列相关联的梦中醒来。梦里的人向他暗示了生活和死亡的真谛。

在梦里,维利•维金斯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从开着船形汽车的司机到大学教授,从性感的金发美女到癫狂的眼睛男,从引火自焚的金发男子再到留着雷鬼头的四人团体……每个人都喋喋不休。

每一场对白,都是一个话题。关于主义、现实、梦境、轮回……主人公在梦里经历着人生,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像一场梦……

推荐阅读: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09-

《犹在镜中》(Såsom i enspegel)

(1961)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豆瓣评分:8.4

哲思关键词:爱、上帝、精神与现实

片源:搜狐

卡琳遗传了母亲的精神疾病,与男友、父亲、弟弟一起到小岛上调养。卡琳开始逐渐沉溺于冥想,有一天,她昏倒在破旧的木船内,醒来后宣称自己听到了上帝的声音……

影片反映出的对宗教传统的怀疑,人与人之间的难以沟通,难以找寻生活的意义等问题,至今仍是我们在经历、在困惑的。

在影片的最后,揭示了全片最重要的主题:爱是拯救人类唯一的力量,但在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造成了爱的缺失。

关于爱,我们一直在提出疑问,也一直在寻找答案……爱的困惑,爱的质疑,爱的痛苦……这是我们终生都在面对的课题。

小印推荐大家去读一读柏拉图的《会饮篇》,相信读完后,对于爱,大家会有更深切的理解。

“人总爱在绝境处探寻神学的的力量,但上帝是什么?以何种方式出现?”

“你要抓住一些东西。”

“那是什么?”

“爱。任何爱,各种各样的爱,伟大的爱,卑微的爱,所有爱。”

“那上帝呢?”

“上帝就是爱,也许应该说,上帝存在于爱中。”

嗯,上帝是爱,上帝不在。

补充阅读:

柏拉图:《会饮篇》

施特劳斯:《论柏拉图的〈会饮〉》

-10-

《无理之人》

(Irrational Man)

(2015)

导演:伍迪·艾伦

豆瓣评分:7.4

哲思关键词: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片源:爱奇艺

电影的主角是一位哲学教授,他深陷于存在主义的哲学问题,对生存感到厌倦。

一次偶然的偷听事件,使他决定干掉一位陌生法官,这个偶然事件使他重拾了生活的希望。

他以自己的才智瞒过了执法者,还想对洞悉真相的女友下杀手,却意外掉入了自己为女友布下的陷阱,害死了自己。

伍迪·艾伦绝不是学术意义上的的哲学家。在他的短篇小说和杂文里,他常常取笑那种对永恒问题的学究气论调。不过,他自始至终热爱抛出哲学问题。

道德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上帝存在吗?努力和运气哪个更关键?我们该如何看待死亡?智力超群的人是否注定找不到满意的对象?为一件善事应该杀人吗?

对于这些问题,伍迪·艾伦绝不会以下定义和论证的方式解答。他拍出电影让你思考,编造笑话让你发笑,最终令你得到一些更深的领悟。

《无理之人》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艾伦式的哲学电影。

补充阅读: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如今我们总认为哲学只是一门学科,几乎只在大学里教授,只代表抽象的理论,与我们的生活没太大关系。

但事实上,它并不仅仅是纸上的理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引导生命走向光明的活的智慧。

作者:来士普

责编:菠萝

原标题:《揭露人性的10部电影,不敢不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