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正视童工问题,否则何谈解决?

2016-11-22 19:18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江苏常熟市的服装加工点使用“疑似童工”的事,本来是是非明确的。

事件曝光后,常熟市已经对被曝光的工头实施了控制措施,4名童工已被妥善安置,目前已经排查千余工厂。然后,就有人开始指责,“媒体砸了童工的饭碗,童工今后的日子更惨”。

本来,童工的使用就是一条黑色利益链:中介从云南等落后地区把童工带到服装厂,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这些孩子没日没夜地干活,不好好干会被虐待,不干到年底拿不到工钱,工厂主还扣押童工的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等。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否则即是违法。国法不容僭越。

的确,这些孩子来自中国很落后的地区,他们家庭的贫困程度有时可能超出沿海地区民众的想象。但这不是违法使用童工的理由。媒体揭示童工问题,是为引起全社会对贫穷、辍学问题的关注。那种“是你揭露出的童工问题,所以你来解决童工问题”的论调 ,是对媒体责任的绑架,也混淆了报道贫困和解决贫困,其背后的“眼不见心不烦”的冷漠更是值得警惕的。

童工现象是一个经济警报,经济繁荣不能以牺牲压榨弱势群体为代价换来的。可怕的是,童工中介说服装厂要的就是童工,这背后是什么?

童工现象更是一个文明警报,对一个国家来讲,比起经济的贫困,文明的贫困更加令人惊悚。颇有人认为媒体的报道害了这些童工,担心送回家乡之后他们就会忍饥挨饿,好像在暴力威慑下的“打工”反而是一种幸福。这当然是抬杠。

对童工前途命运的担忧并非多余,报道童工仅仅只是帮助童工的第一步,未来还有许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帮扶的工作要做,所有的这一切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必须说,如果没有社会对触目惊心童工现象的直面,后续的一切改变就难以发生。

面对童工问题,唯有迎刃而上,实事求是,同情同理,厘清背后贫困与失学问题,才有可能为童工找到一条好的出路。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该漠视童工被虐待与被盘剥的问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