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冬奥场馆巡礼|“雪游龙”静待一飞冲天,绿色成延庆赛区底色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2021-12-03 16:48
来源:澎湃新闻
赢家 >
字号

【编者按】

北京冬奥会的脚步正逐步临近,我们的冬奥场馆也已蓄势待发。

对于冬奥会场馆的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注重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严格落实节能环保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展示中国风格。”而可持续发展的申奥理念和“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的“中国方案”也令世界瞩目。

值此之际,澎湃新闻记者将带领大家现场深度体验“冰丝带”、“雪如意”、“冰立方”等奥运地标,全面了解冬奥会场馆。

海报设计:白浪

“绿色,是延庆赛区最鲜明的底色。”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域,当北京市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这样介绍延庆赛区时,绿色成了赛区最大的特点。

从完全使用清洁能源到水资源自我回收处理再利用,再到施工表面原生土完全收集覆盖和珍贵树木就地、迁地保护,延庆赛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绿色赛区”。

差不多两个星期前,当延庆赛区首次完成带观众测试后,赛区的服务保障、疫情防控以及赛事运行都得到了各方的点赞和肯定。

在历时4年将“两馆一村”的延庆赛区从蓝图变为现实之后,这个“山林场馆”如今已做好准备迎接全世界冬奥运动员们的到来。

过去几年,“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一直是国际奥组委和各个主办城市的办赛口号,如今,延庆赛区做出了一个典型,用一座与大自然共存的场馆诠释了何为“生态奥运”、“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

高山滑雪中心。

绿电元年的“绿色赛区”

位于小海陀山南麓的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海拔2198米,在计划建设之初,就被认为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

从2017年3月开工建设,到2020年12月完成施工,建设者历经4年的艰辛,终于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延庆冬奥村的“两馆一村”从蓝图变为现实。

站在位于小海陀山最高点的山顶出发区放眼望去,被称为“雪飞燕”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雪道犹如7条白色瀑布由山顶向山谷蜿蜒“流淌”,山脚下被称为“雪游龙”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宛若一条巨龙静卧。

11条索道、缆车仿佛跃动的曲谱将高山滑雪每一个区域联接了起来;延庆冬奥村这座中式庭院静谧的掩映在山林之间,实现了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的和谐相融,确保人们既能尽享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能够被称为“绿色赛区”,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赛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更是因为整个赛区的运行都处于“高度环保和绿色”的状态。

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赵北亭介绍,延庆赛区是一个100%使用风电、太阳能电力的绿色清洁能源赛区,是一个水资源全部实现自我收集处理再利用的“海绵型赛区”。

事实上,北京因冬奥会于2020年进入了“绿电元年”。通过建设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创新性地将张北地区丰富的风电资源引入北京,使北京冬奥会100%使用绿色电力资源。

而张家口本身又是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千万千瓦,相当于一座“绿电三峡”。

柔性直流的使用,就是一张直流电网,分别连接张家口的风电场、光伏电场等,把时断时续、不稳定的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转换成稳定的电能输送到北京。

“绿色办奥”是延庆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修复与场馆建设同步进行

除了100%的清洁能源,赛场的生态保护也是“绿色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赵北亭副主任介绍,为了突出“绿色办奥”,延庆赛区在过去几年中最重要的工作原则就是,将场馆建设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努力让体育场馆和市政配套设施同小海陀山的自然景观和谐相融。

然而,赛区内最高海拔2198米、建设条件艰苦,生态修复工作的难度不亚于新建场馆工程。于是,延庆赛区场馆建设的本底调查工作从2015年开始至今,历时6年,于2021年6月完成,成为北京冬奥会建设周期最长的一项工程。

建设者克服了各种困难,从建设伊始的生态调查到保护标准制定,从边建设边保护,再到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完成,共计修复面积达214万平方米。

2016年,在动“第一锹土”之前,相关林业、水土、生态专家先期开展了极具前瞻性的工作: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对赛区内动植物分布进行详细摸底,摸清了赛区内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以及土壤、水文等关键数据,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并在此基础上,对奥运设施建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干扰进行评估,将因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建设者将赛区内的一草一木都当作有灵魂的生命来看待。在工程建设开始时,对于赛区内受到扰动的植物更是进行了“一对一”的人性化服务。根据每一棵树在施工中受到的不同影响,以及植物特性进行了“私人定制”的保护方案。对于生态环境好,受施工扰动小的植物进行原地保护,使之成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施工过程中无法避让的树木,建设者制定了详细的“移民方案”。

据介绍,截至目前,赛区内原地保护树木共计313颗,迁地移植乔木24272株,建成迁地保护基地近300亩,成活率约91%;近地移植灌草11027株,目前这些植物都由专业园林单位精心养护。

不仅如此,赛区还实现了水资源全部自我收集处理再利用,以及赛区建筑施工表面的原生土全部收集,建设完工后全部原土覆盖。

重视比赛更注重人文关怀。

绿色建筑中的人文关怀

对于北京冬奥会来说,延庆赛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比赛舞台。毕竟,赛区中的高山滑雪项目,被称作“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而另一个雪车雪橇项目,则被称为“雪上F1”。

要知道,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里的赛道同样规格和标准的冬季赛道,在全世界也就仅有16条,甚至比F1赛车的赛道还要少见。

正因如此,将这样珍贵的赛道打造成“绿色赛道”,更能显示北京冬奥对于“绿色办奥”的坚持。据介绍,延庆赛区“两馆一村”均达到了最高等级的绿色三星标准。延庆冬奥村全部按照国家最高等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进行设计。

由于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学车雪橇中心都是填补空白的项目,建设任务在国内属首次,没有相关标准可循。建设者制定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成为雪上场馆绿色评价的依据,目前已成为地方标准,编制了赛道及制冷设计、验收企业标准,成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当然,如果光是“绿色赛场”,还不足以在白雪纷飞的冬天温暖和保障每一个来到赛场的运动员和观众。就在不久前的测试中,延庆赛区的场馆也展示了他们的人文温度。

据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副经理刘坤介绍,延庆赛区的赛场设计采取了依山就势,顺应地形等高线 “板片形式”布局,将自然起伏的山地地形转化成四组水平布置的平台,平台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无障碍电梯、道路系统连接,冬残奥会期间还有无障碍班车穿梭其间,极大化解了山地建筑对残障人群的不便。

此外,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共建设无障碍卫生间18个、无障碍电梯19座,索道11条,其中轿厢式缆车可供轮椅使用,并建设了专供冬残奥会使用的拖牵索道;冬残奥会前还会分区域增加临时无障碍卫生间,设置临时坡道处理因造雪而形成的高差问题。

这套无障碍体系也将为高海拔地区山地场馆、缆车系统、无障碍卫生间的建设及大众雪场无障碍设施的推广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现代奥运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竞技赛事,它更是一场全社会都关注的盛会。而已经做好准备的延庆赛区,就将借着这场全世界关注的体育盛会,将更多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传递出去。

    责任编辑:胡杰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