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绿色大道通万象!多家媒体聚焦中老铁路开通运营

2021-12-03 20: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今日

中老铁路将正式开通运营

这条长1000余公里的钢铁巨龙

从云南昆明出发

最终抵达老挝万象

最快10小时左右可达

为两国贸易和人员往来带来巨大便利

这是2020年7月29日在老挝北部拍摄的中老铁路(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潘龙柱摄)

在中老铁路开通之际

多家媒体从不同视角

报道了中老铁路建设

跟随小布

一起来看↓

新华社

中老铁路:一条联结心愿的铁路

中老铁路全长1035公里,由中国段、老挝段两个区段组成,沿途山高谷深、地质复杂,跨越湄公河等众多水系。班那汉湄公河特大桥、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森村二号隧道、那科村隧道……有人说,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而是架出来的、挖出来的,难度可想而知。

中老铁路即将迎来通车。通车后,这条铁路将如中老人民所愿,为两国贸易和人员往来带来巨大便利。未来,它还将成为中南半岛南北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成为老挝解锁陆路交通困局、发展经济的通途。

↑↑扫描二维码查看内容

《光明日报》

绿色大道通万象——写在中老铁路开通之际

从滇池畔出发,过“茶马古道”,看孔雀起舞,品普洱香茗,观山水风光……12月3日正式开通的中老铁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色之路”。

这条万众瞩目的中老国际铁路线起自云南省会昆明,经玉溪、普洱、景洪市至磨憨口岸,再经老挝境内的磨丁、孟赛、琅勃拉邦、万荣,最终到达老挝首都万象,全线为Ⅰ级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线路全长1000多公里,建成通车后,从昆明至景洪仅需3个多小时,至老挝首都万象可实现直达运输、当日通达。

这条漫长的国际大通道,从设计到施工、运营,一直都贯穿了“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

↑↑扫描二维码查看内容

《经济日报》

中老铁路,就是不一般

随着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从昆明至西双版纳景洪将仅需3个多小时,至老挝万象当日通达。作为中老两国高度关注的政府间合作项目,中老铁路全长1000多公里,由国内段、老挝段两个区段组成,是连接中国西南和中南半岛的重要交通大动脉。自2016年12月开工建设5年来,中老铁路跨越“三山”“四水”、突破艰难险阻、凝聚创新智慧、赓续中老友谊、蓄力发展动能……

↑↑扫描二维码查看内容

《云南日报》

第5版

中老铁路:共建命运共同体范本

“欢迎你们早日乘上中老铁路列车来到北京。”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老挝中老友好农冰村小学全体师生回信时写道。

2021年,中老建交60周年之际,中老铁路正式建成通车。

一条实现共赢的轨道铺展延拓,联通中老两国人民。中老命运共同体有了更为具象的连接。

赓续友谊,联通未来。中老铁路将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幸福,为地区和世界发展注入更多信心和动力。云南也将加速奔跑,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同迈向美好明天。

↑↑扫描二维码查看内容

第6版至第7版

“中国智造”铺筑智慧之路

跨越莽莽群山,一虹飞架两国。中老铁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

自2016年中老铁路开工建设以来,在昔日的茶马古道上,我国广大参建单位和建设者们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以“中国智造”打造高品质中老铁路,构筑起一条连接中国和老挝两国人民的友谊之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发展之路。

↑↑扫描二维码查看内容

第8版

跨越山河的共同见证 60年 60个祝福

60年,情深谊长。60个祝福,共绘未来。 在中老建交60年、中老铁路通车的历史时刻,山河振奋、百姓同欢,两国朋友话心声、送吉祥。

↑↑扫描二维码查看内容

《春城晚报》

中老铁路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老铁路北起云南昆明、南至老挝万象,仅国内段沿线就有自然保护区20处,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森林公园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各3处。为做好沿线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建设时,作为中老铁路国内段建成的主体,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根据沿线不同气候特征、植被状况、地域文化等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进行种植,夯实地基、固化边坡,减少水土流失。

↑↑扫描二维码查看内容

内容综合自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

编辑:郭晨泽

推 荐 阅 读

即将开通的中老铁路,习近平很关心!中老铁路将于12月3日全线开通运营!中老铁路玉磨段车票今起发售!票价→:,。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绿色大道通万象!多家媒体聚焦中老铁路开通运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