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讨薪者刺死欠薪者之子,并无脱罪之理

2021-12-03 18: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体恤弱者难处,这是值得肯定的善意,但将已经实行的暴力施害归于一种正义,这就偏离了法理轨道。

这是一场令人扼腕的悲剧。2020年7月25日,装修工人熊某由于多次讨薪无果,从江西老家乘车到浙江金华当面讨薪被拒后,捅刺欠薪者陈某元儿子陈某辉致死,随后被警方当场抓获。熊某在一审二审中均被判死刑。目前正处于复核阶段。

熊某是预谋杀人,还是激情杀人,成为后来庭辩双方争执的焦点。这种严肃的讨论是有价值的,既为了呵护公平公正之义,也为了向社会开启富有警示意义的法治教育。但无论如何,这场讨薪事件原不该以这种惨烈的方式结局。杀人是法所不容的重罪,依法予以严惩是天经地义。

但网络声音里,认为应该对熊某予以宽宥的主张,颇为强烈。这种基于对讨薪者困境同情的社会心理,其实并不难理解。

某种意义上,熊某确实面临困境。2017年,熊某开始在兴隆扣板批发店从事集成吊顶安装工作,该店由被害人陈某辉之父陈某元经营。2020年5月中旬,熊某因家中装潢要回江西老家,陈某元尚有15000元工资未向熊某结清,承诺8月份再支付。此后,熊某多次向陈某元及其妻子陈某花催讨工资未果。

这笔工资或许并非巨款,但对家中经济困难,手头吃紧的熊某来说,却是度过难关的“救命钱”,久讨不到或致郁结于心。欠薪方有过8月付款的承诺,且不说这种承诺有没有得到熊某的认可、最终能不能兑现,单就熊某远道而来却遭陈家父子“有也不给,一副无赖样”(熊某妻子语)的回应而言,对人心的刺痛也可以想象。

欠薪问题淤积社会日久,经国家层面的频频治理,局面已大有改善,但熊某一案说明,私人间的劳务纠葛依然存在,且矛盾不易“抚平”。越界的情绪对抗,是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

恶意欠薪令人愤恨,亦对社会秩序和人心造成伤害。熊某在陈家干活多年,多少也有情分在,善待员工应是所有雇主的胸襟。揆诸熊某被欠薪、被怠慢、被激怒的全过程,一些网友发言体恤弱者难处,这是值得肯定的善意,但将已经实行的“暴力施害”归于一种正义,这就偏离了法理轨道,值得警惕了。

事实上,正如法院判决书所指,“熊某因劳资纠纷迁怒于他人,事先预谋并持刀捅刺陈某辉数刀后又持刀追赶捅刺,在公共场合肆意行凶,犯罪情节特别恶劣。”令于事无关者倒于血泊,这种报复行为太过极端。即使其间有可以慎重考虑的量刑因素,但这种极端行为最终难逃法律的制裁——熊某在动身之前,即已有“干票大的”和自杀的准备,不能不说他自己的内心深处也明白这一行为的性质之严重。

千言万语一句话,同情和憎恨在人心,依法治罪在程序。虽然熊某冲冠一怒“以暴制暴”背后的艰难心路历程值得柔性关切,但法律是刚性的,这一点不可因人情而改变——这也是敬畏法治和规则的必要坚持。

熊某讨薪之难是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有没有向有关部门或机构求援,我们不得而知,但对讨薪者来说,尽力使用各种合法手段,则是必要的。即便路子走不通,也不必“鱼死网破”,徒为两个家庭带来无尽的伤痛。同时,这一案件对于那些冥顽不灵、不知善待讨薪者的欠薪者也是一个警醒:容人者亦自容,给人退路,便是给自己退路。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费十年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推荐阅读-

:,。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讨薪者刺死欠薪者之子,并无脱罪之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