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者谈特色小镇发展:不是开发区升级版,不能只考虑产业

澎湃新闻记者 官雪晖
2016-11-26 07:5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11月25日上午,在第五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举行的圆桌会议上,不少来自规划行业的与会学者,都谈到了当前山地城镇建设中存在的“推山造地”现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杨保军在发言中表示,山地发展应告别过去仿照平原地区大规模推进开发区建设的思路,避免一味地“求速度、求规模”,“否则就是扬短避长”。

山区发展不宜盲目仿照平原

此前一天,杨保军在论坛发言中,分享了某山区城市拒绝采取规划学者的意见、“动用上千台推土机削山造地”的例子。

“山地发展时要知道什么是山地,很多城市不尊重山地,把山地推平了,一推就上百平方公里。”他痛心道,“该地其后GDP增长一度达到负百分之几十。”

围绕着山地城镇建设的主题,11月25日的圆桌会议上,规划学者们纷纷表示,山地发展不同于平原地区,要尊重其特定的自然条件。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贵庆就指出,山地城镇过去就地取材的技术工艺造就了其特色的人居环境。现代化施工采用的工具设备看似方便,但“大规模地推土,失去了对自然地貌的尊重”。

在如何尊重原有自然地貌的问题上,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邓伟结合自己的调研经验谈到,有些地区实现“村村通”时,由村到户的公路采用硬化水泥连接,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隐患。“山洪带来的泥沙顺着路往下冲,会影响地势更低的地区。”因此他提出,“能不能考虑用当地工艺、办法造路。”

中国是多山之国,据统计,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3%。“山地有着与平原不同的聚落分布形态,由此孕育的生活方式也不同。”著名城乡规划学者马武定在发言中表示,“受到外部文化的冲击,很多山地的文化基因慢慢在消失。”

原生态保护不是拒绝现代生活方式

“城镇化隆隆的战车开到了山下。”杨贵庆形容道。在他看来,现代消费模式使得一些山区文化传统面临着快速消亡的严峻挑战。

“不是不允许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郭旃指出,当地居民也有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收入水平的诉求。

浙江省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就在会议上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保护与发展这两者间的矛盾。他表示,前些年在一些古村落调研时,发现自己作为城市规划者有着“一厢情愿的保护”。

“老人观念很保守,他们说山区保护性开发后,湖边洗菜的地方变成了游人拍照的地方,给生活造成了不方便。而打工的年轻人回来,又要激进式的改造,喜欢盖洋楼。”他据此提问,“应该如何看待规划者、当地政府、居民之间的关系矛盾?”

“没有权力要求生活在山地的老百姓固守原来的生活。”杨贵庆对此解释称,“但传统的村落或者城镇风貌,不能把它破坏掉。”

他表示,政府、学者、开发商和住民有着价值观的偏差。规划经验认识不足可能导致文化价值的破坏,当地老百姓可能“认为城里人的东西都好”,而其他一些人则可能觉得“原生态的东西好”。

“不要在倒洗澡水的时候把孩子也一起倒掉了。”杨贵庆认为,现代的生活方式要追求,但不一定非此即彼,“如果还是户外厕所、露天垃圾就不太好。核心要点在于提升生活的品质。”

特色小镇不是开发区升级版

“特色小镇发展不等于抓特色产业,尽管要有特色产业的存在。”11月24日,杨保军在论坛发言中强调,一些地区将过去“一手抓新城、新区建设,一手抓招商引资”的思路延续至今,“按照这个逻辑就是搞了一堆开发区。”

在11月25日的圆桌会议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就首先指出,过去围绕着产业集群、产业链、GDP的工业文化发展思路要调整。“不能只是考虑产业,要更多考虑更高层面的经济、文化、精神价值。”

如何打造特色小镇是当前的热点话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郭旃在24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特色小镇的发展“千万不能盲目跟着走,尤其是一些没有开发的小城”。

与郭旃一样,杨贵庆也提出,当前一些村落失去了个性化的民居特点。“看着整洁,实际模式是千村一面。”

他据此指出,在特色小镇建设上,可以从过去的“一镇一品”,即发展产业经济转为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凝练本地区文化精髓,打造“一镇一品牌”。

此外,他明确表示,特色小镇作为一个讨论对象,其内部也存在差异性。

“地形地貌、用地规模、人口结构都不一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东部和西部小镇发展差别很大。”他还指出,山地小镇有文化特质上的差别。

具体而言,他列举称,“山地小镇的整体布局,反映了过去宗族的精神追求;边界界定,反映了领域感的集体认知;一些地标建筑,反映了社会控制和教化作用,路径、街巷反映了空间秩序到社会秩序的安排。”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