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靳尚谊、邵大箴等开讲,两百余专家登“上美讲堂”

宗和
2021-12-05 11:2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获悉,2021年,水天中、邵大箴等学者与专家先后登上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美讲堂”,讲述为学经验,分享学术主张。作为上海美院的学术品牌,“上美讲堂”自2017年开讲伊始便备受关注,首讲即迎来靳尚谊、全山石、詹建俊、陈汉民等近10位中国美术教育界知名学者,经过近五年的累积,已有二百多位国内外艺术领域的专家登上“上美讲堂”,以开放的方式展开对话,交流学术前沿信息。

回顾2017年“上美讲堂”的开幕,当时健在的陈佩秋先生、方增先先生通过视频参与论坛,他们从中国画传统的角度入手,寄语青年学画者。时年96岁的陈佩秋提到始终将谢赫的“六法”作为中国画的评判标准。并认为,“中国画中山水人物花鸟非常丰富,而且研究得非常细致”。此外,她也强调美术史的重要性。

2017年6月,通过视频参与“上美讲堂”开讲的陈佩秋。

自创建以来,“上美讲堂”汇聚了中国现代美术与设计教育界专家资源,每年开设专题讲座、工作营、阅读展览等近百场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并贯穿纳入到上海美院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将学术交流、社会服务实践纳入讲堂日常运作。

近日,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夏燕靖应邀来到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美讲堂”,用“穿越者”的眼光讲述“博物馆里的明朝服饰艺术”,这是“上美讲堂”秋季最后一讲。据悉,“上美讲堂”仅今年就已邀请到39位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了艺术人文、美术、设计、建筑等领域的学术讲座,现场听众超7000人次,平台观摩实况者达数十万人。

以艺术人文育德,以精进技法作画

9月25日,“上美讲堂”的主要创始人、上海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在开学伊始开讲“新生第一课——执非凡之念 行平凡之路”,建议学生们应该关注社会,实现从“为生活的艺术”到“为艺术的艺术”,再到“为人生的艺术”的理想境界。除了在学校内开设讲座外,“上美讲堂”在艺术人文类讲座方面展开了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今年春天“上美讲堂”摄制组赶赴北京,邀请水天中、徐虹、邵大箴、薛永年等知名学者录制“云讲堂”,在屏幕前与学生们面对面进行授课。尽管疫情阻隔了授课空间,但是“云讲堂”的形式却连接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收获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水天中分析了沙耆和石鲁这两位画家艺术风格的变化与他们的人生境遇,以及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迁之间的联系,并指出:“艺术家晚年所选择的,是真诚的、不掩饰自己生命的精神体验。”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徐虹介绍了美术馆策展工作与“批评”之间的联系,策展的目的是通过展览、推广、研讨会和研究性言说与写作,将作品的意义充分揭示出来。

水天中教授在“上美讲堂”以录播授课的形式开展题为“绘画风格与生命机遇——沙耆与石鲁的艺术历程”的讲座

在人文艺术领域,“上美讲堂”还邀请到的朱青生、张焯、姜陆等各自分享了在当代艺术、佛教艺术、版画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他们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创作中的前沿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何家英德现场示范。

艺术是一门实践类的课程,“上美讲堂”同样注重动手实践,在讲堂进行现场绘画示范讲解的教学方式让美术专业的同学们收获颇丰。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近年来多次来到“上美讲堂”教学“中国工笔人物画系列讲座”。今年他主讲了“工笔画设色基础技法”生动地将白描与着色形容为工笔画中的“骨和魂”、“血和肉”,并系统介绍了工笔画染色的各种技法,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演示了“分染”“晕染”“罩染”“填染”“烘染”“衬染”等技法,结合创作效果分析各种技法的优势所在。

何家英在“上美讲堂”上讲解“工笔画设色基础技法”

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知名画家萧海春2018年带来主题为《从"以大观小"来看山水之法的绘画空间》的学术讲座,在萧海春看来,"以大观小"的山水之法是尊重"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视觉物象之原和"三远"法的综合运用中体验山水画之深度空间。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知名画家陈家泠则讲述了山水画写生的体会,唐勇力、胡明哲、王宏剑、徐芒耀等一批知名画家也先后在“上美讲堂”开讲他们的绘画故事与心得。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书法家唐楷之则在“上美讲堂”回眸了“海派”书法。

分享设计和建筑领域新趋势

“设计学与建筑学”是上海美术学院重点建设的学科,在这一领域“上美讲堂”同样专家云集。

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上海科技大学教授王受之在“上美讲堂”带来了题为“设计与前沿科技”的学术分享,深入浅出地探讨人工智能、数码技术盛行的时代下设计的发展与未来。他历数了当下设计师面临的五大趋势:云计算的大量使用和对新技术的可承受性,新制造技术的急剧发展,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无密码认证,量子计算。他认为,设计师既要去顺应每一个小趋势,也要不断地对整体进行系统思考,“设计是在两个极端之中的东西”,一个极端是“被遗忘”,一个极端是“乌托邦”。“大部分时候我们所做的设计是被遗忘的东西,仅仅是重复对形式的改造,而不是真正的创意,只有在设计中带着乌托邦的思想,设计才能经久不变,深入人心。设计师要具备两个特质,在矛盾之中找到平衡,培养谦虚做人的态度和捍卫真理的勇气。”

王受之在题为“设计与前沿技术”的“上美讲堂”中讨论设计师的角色定位

设计与建筑学科下包含了许多专业方向,这些细分领域深刻影响着日常生活,也对宏观规划与文化的发展和形成密切相关。景观设计专家、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院专业总工程师钟律在“上美讲堂”分享了她“关于一座城市的焕新与想象”——“城市未来空间需要大胆重塑自我,城市是一个容器,也是一个更大的空间,它不仅盛放着生活在这里每一个人的身体、工作和生活,更装载着每个人的灵魂、发展和未来。”近两年,钟律主持了苏州河静安段、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黄浦展区、嘉兴市建党百年“九水连心” 景观提升工程等项目,她在介绍这些项目的同时引出了自己对未来城市的想象: “未来城市绕不开人、生态和科技三个元素,需要满足精神、社交、学习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可持续设计必将是未来城市设计的重要元素。建筑与美学的未来使命就是热爱美、热爱我们的生活。”

钟律在11月1日开展题为“关于一座城市的焕新与想象”的“上美讲堂”现场

钟律分享的对于城市未来空间的畅想。

来自各设计领域的多名专家先后在“上美讲堂”开讲。其中,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祥明老师结合中国园林艺术,讲述了“多元、叠合、开放的城市景观空间的探索与实践”,他认为“园林作为一门艺术与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园林景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园林景观是我们和谐的城市生态、优雅的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书籍设计名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吕敬人依据差异制造记忆的原理,讲述了“书籍中的信息视觉化设计”——“新世纪数码技术引发了传播载体的革命性变化,信息时代促使平面设计师的传统思维需要产生全新的跨越。平面设计不再只是装饰美术,而是能与时代沟通的新设计语言和语法的运用过程。”

吕敬人在题为“书籍中的信息视觉化设计”的“上美讲堂”中举例新冠疫情的信息视觉化设计

建筑与环境设计专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郝大鹏从设计实践与研究出发,从不同角度探讨设计思考的价值与可能性:“要坚持独立思考,坚持以人为中心,以服务为目标,以现实为结构,以价值为导向,来指导设计的实践。

此外,何洁、王敏、鲍莉、冯伟民、杨东汀等众多建筑设计领域的名家均将积累的设计方法论在“上美讲堂”平台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郝大鹏教授在题为“多维度设计思考”的“上美讲堂”中分享他的设计思考。

自2017年开办以来,“上美讲堂”已累计邀请231位名家,举办了超过365场活动,推送微信公众号讲座回顾三百余篇,形成视频影像资料近千小时,留下了丰厚的学术文献资料。学生们通过“上美讲堂”平台得赏众家所长、博古通今、增长见识。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观看后评价道:“‘上美讲堂’美美与共,以澎湃之势聚宇宙天地之气,开海派文化之新局面,为中国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上美讲堂”不仅面向高校师生与专业人士,也向社会公众开放。“上美讲堂”线下讲堂设在上海美院,并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与技术进行同步传播。此外,“上美讲堂”多次走进中华艺术宫、刘海粟美术馆等沪上知名文化单位,协同美术馆社会平台优势将高校优质资源向社会推广,共同探索艺术馆与高校推进文教结合、馆院联动推广公众美育的新路径。

未来,“上美讲堂”还将邀请到韩天雍、蔡新元、胡介鸣等专家持续举办活动,与艺术爱好者继续探索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责任编辑:黄松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