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宋徽宗的高级审美——汝窑,终于又现世了

2021-12-08 08: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观复文化 观复博物馆

关于汝窑,最浪漫的传说当属宋徽宗梦中赋诗一事 。

传说中,一日宋徽宗做了一个瑰丽的梦:梦中大雨乍歇、天空将晴时,一抹令人目眩神迷的天青色划入眼际,醒来后也终不可忘,于是写下一句“雨过天晴云破处”,拿给工匠,要他们烧出这样的釉色。

这样一个抽象而诗意的指示一时间难倒多少能工巧匠,最后还是汝州工匠技高一筹,烧出了这玄之又玄、带着诗歌与文艺色彩的天青色,圆了徽宗皇帝的梦境。

其实经考证,这句诗的原出自明人谢肇淛的《五杂俎》,是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为柴窑瓷器而下的指示,在其卷12中有载:“(柴窑瓷器)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然而关于这句诗,我们却并非是最早的“误会者”,所谓的“天青色即汝窑”早被世代雅士所传颂、所坚信——明代学者高濂曾在其著述《燕闲清赏笺》中有详细记录,世人看汝窑皆通此见:

汝窑,余尝见之,实为玛瑙末入釉,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还有葱绿和天蓝等。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釉面可视碧玉,也不为过。所有历代青瓷应以汝窑为冠。

▲北宋 汝窑洗 观复博物馆藏 故宫曾出版一本《汝窑雅集》,记录了世界上90件保藏完整的汝窑全件珍器,观复博物馆藏的北宋汝窑洗便位列其中

对汝窑这种诗性的印象,大体来源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汝窑诞生于一种带有哲学思辨的高级审美。南宋叶寘在其《坦斋笔衡》中说:“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对此亦有印证:“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

之所以弃定而尚汝,学术界认为“定器有芒”不过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宋徽宗更加看重汝窑。

其实汝窑的颜色不是单一的,正如高濂所说:单以有“雨过天晴云破处”特色者为贵,那是一种介于绿色与蓝色之间的颜色,既有蓝色的清冷、又有绿色的温和,这种调和出来的颜色素雅、清逸,适应君王的审美情趣与当时上流社会的时尚风潮。

之所以说“天青色”带着哲学思辨的审美,其本质原因是宋徽宗崇尚道教,而道教尚青,讲究用青色的纸书写“青词”与上天沟通,可以说,青色符合宋徽宗的精神需求和艺术审美。

▲宋 汝窑天青釉三组樽承盘 故宫博物馆藏

另者,古人素有“崇玉”心理。汝窑釉面光滑细腻犹如美玉,器表有蝉翼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在 30 或 40 倍的放大镜下观看,更有“寥若晨星”之感,美不胜收。这与汝窑不计成本的烧造方式有关。

据文献记载,汝瓷釉层中是有玛瑙的配方的,如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中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汝州当时盛产玛瑙,为了取悦统治者,往往取用极上好的玛瑙,致使汝窑瓷器被视作珍宝,并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说。不仅如此,其他方面的工艺也颇为用心:

为了实现“釉满足”,汝窑烧制多采用支钉烧,器底会留有细小的芝麻钉,以3、5个支钉为主;胎质细腻坚硬,灰中带黄,类似于香灰色泽,故称“香灰胎”,这也说明了当地胎泥重含铁量较高;烧制火候也有很大学问,央视纪录片《清凉寺的秘密》曾经提到过:“在汝窑的烧造过程中,温度每上升或下降 20 度,釉色就会发生变化”,若想得到美丽的色泽,其艰难可知一二。

▲宋 汝窑天青釉洗 故宫博物馆藏

珍者稀为贵,美丽而神秘的汝窑自徽宗而盛极,至南宋时已经“近尤难得”,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曾记载过汝窑器十六件,这是数量最多的一次记录,俱悉献给高宗皇帝:

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

大雨初晴天色如昙花一现,而以此色的汝窑也盛及一时终归消寂,不可不令人感叹。雍乾时期,景德镇御窑场曾奉旨仿造汝窑,然而反复试烧,也只烧出了的淡淡之色,对此,乾隆皇帝不得不遗憾而发“仿汝不似汝”之喟叹。

如此珍稀罕之物从古至今价格不菲,2017年的苏富比(中国香港)秋季拍卖会上,一只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超过2.9亿港元的价格成交,刷新了宋瓷拍卖的世界记录▼

虽说霁月难逢、彩云易散,但人是有情的,美是长久的。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冬日静室内,与最亲近的人一起,喝一杯“体己茶”,应该没有比这莹润如玉的汝窑瓷更合适的了。

原标题:《宋徽宗的高级审美——汝窑,终于又现世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