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简·奥斯汀诞辰|他们来这里看或是被看,只为一段好姻缘

西蒙·蒙蒂菲奥里
2016-12-16 15:15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编者按】

1775年12月16日,简·奥斯汀出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在短暂的一生中奥斯汀留下了包括《傲慢与偏见》在内的六部伟大的小说。诚如英国作家司各特所说,奥斯汀在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心感情以及许多错综复杂的琐事方面,确实才华过人,“她有神来之笔,能将司空见惯之事与人变得妙趣横生。”

今天是她的诞辰,让我们一起来读《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为她所作的小传,以资纪念吧。看看这位终身未婚却写尽婚恋现实的“小女子”,为何被他列入了“大人物”的世界史。

本文摘自《大人物的世界史》,由澎湃新闻经湖南人民出版社(浦睿文化)授权发布。

简·奥斯汀画像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年)

如同莎士比亚曾做的那样,她拣出人性的渣滓,然后以点石成金的文字,将之炼成真金。但她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在众多贵族文学的追逐者中,怕是无一人如此超凡脱俗、不慕名利、毫不自负,一如简·奥斯汀。

——乔治·巴尼特·史密斯,《绅士杂志》第258 期,1895 年

她是牧师的女儿,一个一生仅有六部著作的作者。简·奥斯汀从一个隐姓埋名的文人成为最受欢迎的英国女作家,其作品轻松诙谐而暗含讽刺,耐人寻味。这些关于爱情、礼节和婚姻的故事令小说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奥斯汀的小说观察细致、目光敏锐,诚为大师之作。她的讽刺中有一针见血的洞察力,以《傲慢与偏见》(1813年)那著名的开篇最为典型:“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诺丁汉的社交聚会,与其他地方的社交聚会一样,是年轻人和游兴之人的圣地,他们来这里看或是被看;在这当中不乏年纪轻轻就嫁了好人的。现在她们满足于坐下来,不饮酒,玩上一把惠斯特桥牌或是夸德里尔牌戏。”这便是她记录的时代——1814年的英格兰,上流社会和贵族们在无休止的娱乐中打发时光,目的只有一个:给后代撮合上一段好姻缘。

简·奥斯丁小说全集

正如女权主义作家玛莉·渥斯顿克雷福特(Mary Wollstonecraft)所言,女孩们在十五六岁的时候被推到公众面前,只为“把一个适婚女子带入市场,她们被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彼此之间被频繁而细致地相互比较”。选择什么样的市场至关重要。一个谨慎的牧师会告诫他异父(母)的姐妹不要到牛津郡,因为那里“对年轻女子无动于衷”。对于有抱负的年轻女子或是那些父母有抱负的,伦敦才是她们的目的地。

在那个年代,人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社会等级。一个牧师的女儿,如简·奥斯汀,没有殷实的家境,没有广博的人脉,就不可能遇到,更不用说嫁给一个贵族公子。而那些有丰厚嫁妆的精英阶层的小姐们,则被不遗余力地保护起来,远离那些潜入伦敦上流舞会,想要勾搭上富有女继承人的下层人。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明白,在终身大事的选择中,财产因素同个人喜恶同等重要。一个贵妇在1801年如此提醒自己的女儿:“若贫困来敲门,爱就会夺窗而逃。”在那个年代,成为一个绅士的底线是每年至少有280英镑的收入。然而这只够过一种生活——如当时的一位新娘所默默接受的那样:“远离社交的小家庭生活”。

即便是年收入有450英镑的绅士,也不得不苦苦挣扎以达到所在阶级的门槛:一幢在郊外的房子、在伦敦的寓所、不时地观看戏剧与歌剧、参加各种舞会与游园会。有一位身无分文的求婚者向他的爱人抱怨:“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竭力将孩子嫁给富人而毫不考虑感情……令尊无疑要将你嫁给一个拿得出大笔聘礼、有马车和侍从、能让你过上高贵生活的人。”选择中,谨慎与爱情同等重要。害怕成为老处女的想法驱使女子们追求富足的婚姻,哪怕这段婚姻除金钱以外一无所有。

奥斯汀那愉快中带着保守的写作风格与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情结形成了鲜明对比。历史学家麦考莱(Macaulay)认为其构思巧妙的风俗喜剧已臻完美。

奥斯汀是家里八个孩子中的第七个,一生都在这个人丁兴旺、充满友爱的大家庭中度过,或在汉普郡,或在巴思。乔治·巴尼特·史密斯在1895年写道:“她的一生并无波澜,如蜿蜒流过英格兰草场的清流。”她写平凡的时光,写乡间的人生与轶事,写凡人的困境与挣扎。畅销书《艾凡赫》的作者沃尔特·司各特爵士是为数不多的欣赏奥斯汀的同一时代的作家,他曾写道:“她有神来之笔,能将司空见惯之事与人变得妙趣横生。”奥斯汀也曾拼凑出当年流行的哥特式情节剧《诺桑觉寺》,以此突破文学必然关乎大人物、大事件、宏大情境的传统。她证明了小人物的对话也能有相同的魅力。她那对上流社会社交舞会的风趣描述隐藏着对社会的评价,而这评价的背后,是对社会需要、人的动机的敏锐观察和独到见解。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剧照

奥斯汀的笔下生活着最令人难忘的文学人物,一如《傲慢与偏见》中孤傲冷漠的达西先生、谄媚逢迎的柯林斯先生、沉不住气的班纳特太太和她那长期备受折磨的先生。班纳特太太那活泼好动、直来直去的女儿伊丽莎白可谓文学史上最迷人的女主角之一。《爱玛》(1816年)中不甚完美却心地善良的爱玛•伍德豪斯紧随其后。而最终,她也找到了能与自己互补的人生伴侣——理智而可敬的奈特利先生。

奥斯汀的小说也许有着大团圆的结局,但她也从不忘揭示那个时代妇女地位的真相:女人的命运由婚姻决定。正如夏洛特•卢卡斯与可笑的柯林斯先生的婚姻所揭示的那样:哪怕是嫁给一个差劲的丈夫,也好过做一个老处女。伊丽莎白·班纳特对这一传统的挑战则被定义为大胆而可敬的行为。一方面,我们看到伊丽莎白的智慧与魅力将会为她赢来一位丈夫(和稳固的贵族地位);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每一个伊丽莎白之外又会有几十个夏洛特,她们没有这般好运气,只得妥协。奥斯汀阐述了在看似平静的社会中可能发生在妇女身上的种种偏见、丑闻、不幸与误解,而因此丧失名誉与婚姻的妇女们又没有财产,只能依靠他人的施舍过活。奥斯汀还揭示了人们通过婚姻进入上流社会的本质,是这个僵化而势利的阶级对新成员的需要。

这位因其对爱情与婚姻的描写闻名的作家,现实中却终身未婚。事实上,她是个富有活力与魅力的女子。现存唯一的她的画像是她姐姐卡珊德拉所作。她曾有过至少两段颇为认真的感情。26岁时她曾与小自己5岁的遗产继承人哈里斯·比格﹣威瑟斯订婚。可威瑟斯(Withers,意为衰弱、枯萎)如同他的名字一样不幸,思及要同这个男人共度余生,奥斯汀无法忍受,仅仅一天之后就取消了婚约。相传奥斯汀此后还有另外一段感情,这个男子是她的真爱。她那同样终身未婚的姐姐卡珊德拉在奥斯汀死后销毁了她的多数信件,真相也随之化成了灰烬。

奥斯汀放弃了婚姻,却做了她的主人公们从未考虑过的一个选择:成为一名职业女性。奥斯汀童年时即开始写作故事、趣闻、短文以娱乐家人。离开她深爱的老宅后的那段日子里,她一度停止写作,直到与母亲和妹妹重返汉普郡,她才重新捡起十年前中断的作品。于是《埃莉诺与玛丽安》成了《理智与情感》(1811年),《最初的印象》成了《傲慢与偏见》。在她那善于协商的哥哥的帮助下,她的作品以“一位女士”(a lady)的名义发表。她死后,《诺桑觉寺》与《劝导》也于1818年问世。奥斯汀的内向是出了名的,无论媒体和家人如何鼓励,她都拒绝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即便如此,这位引人入胜的作家依然有无数的追捧者,当中还包括了当时的摄政王。她死后不久(推测死因为爱迪生氏病),其身份才被公之于众。

在这位卓越作家简短而平静的一生里,她的创作较之当年,于今日社会反而产生了更多共鸣。奥斯汀的崇拜者仍在不断增加,他们尝试挖掘更多关于这位难以捉摸的作者生前的细节,好莱坞也根据仅存的资料拍成了电影,试图重现那些失传的浪漫故事。不过大多数人都承认,有其小说足矣。这些充满谨慎、讽刺、风趣与同情的文字早已是衡量女性的标尺。

《大人物的世界史》,【英】西蒙·蒙蒂菲奥里著,谷蕾、李小燕译,湖南人民出版社(浦睿文化)2016年10月。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