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雄的恐龙,原来根本不是恐龙?

2021-12-13 07: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我自己掰一个 物种日历

夕阳下,野比大雄含泪告别皮之助。尽管被族群簇拥着,皮之助仍对曾经的主人依依不舍。为了让它更好的生存,大雄忍着离别的悲伤踏上时光机,带着对皮之助的思念消失在天际……

电影《大雄的恐龙》片尾这一幕赚足了无数观众的眼泪。《大雄的恐龙》是日本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创作的哆啦A梦系列科幻漫画中的一个超长篇故事,于1980年推出同名电影,这也是哆啦A梦系列的第一部电影版动画,于2006年重制新版,讲述了大雄和小夫打赌后无意挖到“恐龙蛋”化石,在时间包袱皮的帮助下成功孵化出可爱的幼崽,并给它起名为皮之助,最终帮助它返回白垩纪的故事。

藤子不二雄创作组对恐龙等古生物情有独钟 | 《哆啦A梦》

片中哆啦A梦与大雄等人的白垩纪冒险,让无数人勾起了童年时的美好回忆。然而感动之余,却有不少人压根没注意到——大雄的“恐龙”其实根本就不是恐龙!

高中生的奇妙发现

四面环海的环境,让日本饱受资源匮乏之苦。狭小的国土面积也决定了,他们的古生物化石资源肯定远没有中国和美国等大国丰富。然而日本人对古生物的热情却超乎我们想象。明治维新之后,西方自然科学随着欧洲人的船舰进入日本。新奇的古生物也吸引着许多日本学者,更是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古生物学家。诸如“恐竜(龙)”、“猛犸”和“寒武纪”等古生物学与地质学名词,就是在此时被翻译成汉语。

正如电影中的大雄一样,几乎每个日本小孩都有在后院挖恐龙化石的经历。高中生铃木直就是这样一个怀揣着古生物学梦想的追梦少年。每到课余时间,铃木直或漫步于河滩,或徒步于山林,永远没有放弃挖到恐龙化石的希望。或许是多年来的努力打动了幸运之神,1968年铃木直在磐城市大久町入间泽的大久河岸边,发现了一颗史前鲨鱼牙齿化石。虽然不是恐龙化石,但这颗小小的牙齿,却激起了他的斗志——铃木直坚信脚下一定有了不起的大发现。随着挖掘的深入,铃木直竟然成功发现了一块史前动物的脊椎骨。

铃木双叶龙的锁骨和前肢骨,藏于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 | Momotarou2012 / Wikimedia Commons

日本的古生物巨星

尽管知道自己手中的脊椎骨无比宝贵,但水平有限的铃木直,暂时鉴定不出这块骨头的主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立即致信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的小畠郁生博士,报告了自己在磐城市的发现。小畠郁生见信后立即行动,拉上同僚长谷川善和,一同前往调查采样。说来可怜,挖掘工作开展在即,两位专家却申请不到项目资金。商量之后,两人只能先自掏腰包,用自己微薄的薪水垫付费用,开始了艰苦的挖掘工作。

发现铃木双叶龙的岩层的复原模型 | Tataroko / Wikimedia Commons

经过4年的挖掘,科学家终于在化石点挖出了7具蛇颈龙类化石,包括了1具成年标本和6具幼年标本。专家用化石出土的地层双叶群来给这种新发现的蛇颈龙类命名,即“双叶龙(Futabasaurus)”,模式种的种加词则用“铃木(suzukii)”以表彰铃木直的贡献。双叶龙化石很快在日本多地巡展,目前陈列于国立科学博物馆。

曲折的故事,完整的标本,加上媒体宣传的推波助澜,双叶龙很快成为日本古生物的最佳代表。直至今天,提到日本最著名的古生物,双叶龙仍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青涩的铃木直,后来也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古生物学家,就职于磐城市菊石研究中心,继续着史前海洋动物的研究。

铃木双叶龙装架化石 | Dick Thomas Johnson / Flickr

名字的困惑

双叶龙自重见天日的那一刻起,就俘获了所有日本民众的心。作为化石种类和数量都极为稀缺的岛国,巨大而完整的蛇颈龙类化石,足够让热爱古生物的日本小朋友尖叫了——更何况当地还发现了不止一具!哆啦A梦之父藤子•F•不二雄,自然不会错过双叶龙这一极佳的创作素材。1975年起,创作组就在杂志上连载相关的冒险故事,最终推出了哆啦A梦首部超长篇作品《大雄的恐龙》,书中的主角皮之助就是一只双叶龙。

有趣的是,按传统属-种的顺序来读,双叶龙的模式种是“铃木双叶龙”,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电影里可爱的皮之助是“双叶铃木龙”。这是怎么回事呢?

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 | 伊部リコ / Wikimedia Commons

原来,尽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声名远播,骨架复原也已经完成,但双叶龙的命名工作竟然拖延了近40年——直到2006年,科学家才正式描述铃木双叶龙。在此之前,无论学界还是民间,都用“双叶铃木龙”这一俗名来称呼它。因为缺乏专业的研究员,日本学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难以将双叶龙和之前发现过的蛇颈龙类区别开来。后来随着海外留学归来的研究团队介入,鉴定工作才逐渐提速。双叶龙的命名之路艰辛曲折,参与研究的长谷川善和教授表示“当年的长谷川博士也熬成了长谷川馆长咯!”

鲨机四伏

双叶龙生活在8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属于蛇颈龙目中的薄板龙科。它们的体长6.4到9.2米,体重3到4吨,是一种大型蛇颈龙。双叶龙秉承了薄板龙家族的传统,长脖子,小脑袋,短尾巴加上四个鳍状肢成了它最主要的特征。

双叶龙的鳍状肢 | Momotarou2012 / Wikimedia Commons

白垩纪的日本也是被海洋环绕的群岛,鱼群在浅海中游弋,海鸟沿着海面伺机捕食,海龟慢吞吞地划动着鳍状肢,而小头长颈的双叶龙则沿着海面寻觅着食物。双叶龙口中长有尖利细密的牙齿,配合修长的脖子,即使它们的身体还未靠近鱼群,尖牙就如鱼竿上的吊钩戳穿小鱼的身体。除了鱼类,鱿鱼、章鱼等头足类,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双叶龙也不会错过。在双叶龙的腹中还发现了胃石的痕迹。包括双叶龙在内的很多薄板龙类动物,都有吞石入腹的习惯。主流观点认为这些胃石能方便它们研磨食物,促进消化。

早期的蛇颈龙和鱼龙复原图 | Wikimedia Commons

可别以为双叶龙在海洋中的日子如此逍遥,古生物学家曾在一具双叶龙化石周围发现了87枚鲨鱼牙齿,其中有5枚深深嵌入双叶龙的骨骼里。这只双叶龙的右肱骨更是留下了骇人的鲨鱼咬痕。据鉴定,这些牙齿属于一种名为北方白垩鼠鲨(Cretalamna borealis)的史前鲨鱼。白垩鼠鲨曾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域,是种适应能力很强的鲨鱼。尽管暂不清楚这只双叶龙究竟是死于鲨鱼袭击还是死后被鲨鱼分尸,但专家推测当时至少有六到七只白垩鼠鲨在撕咬双叶龙。如此看来,双叶龙的身边同样是鲨机四伏,鲨手横行。

原标题:《大雄的恐龙,原来根本不是恐龙?》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